🎤【雜感:過個自洽的人生 能帶來幸福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想要有幸福感,就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想做的事,過個自洽的人生。

raw-image

今日古典老師寫了日課《從競爭到自洽》,古典老師最近早起做直播,在直播間常被詢問:「老師晚上幾點睡?」老師提到,提問在意識裡是好奇,在潛意識裡是想比較。

因為,人們從小到大,從學校到職場都在競爭,競爭意識對我們而言很重要,但比著比著就忘記邊界,比何時結婚、何時買房、何時睡覺可以早上直播,讓人生充滿著各式各樣的KPI——

卻忘記,人生要以自己感受為主,過自己要的生活,才會產生充實感、幸福感。

另位作家L先生的文章《想躺平,不想努力,可以嗎?》也提到,社會本身會灌輸人們要努力、獲取資源、地位,才會幸福,實際並非如此,能夠決定人們幸福感的是「自主性」——人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總結來說,想要有幸福感,就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想做的事,過個自洽的人生。

看到兩位老師的文章,讓我想起……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沒有得失心的去做一件事,我仔細想一下,我是得失心超級重的人,但我的得失標準是按照自己的目標去定義,所以,可能沒有按照外界環境定義的得失來產生情緒或行為反應。

之前有製作圖卡練習活動,我做幾張後,我發現這個練習,沒有練習到我要得技能點,就放棄了,這是我的得失心,我想:如果我拿著去東京的機票,卻發現我是要去上海,這時我該退票,或者換票,而非是選擇搭飛機去東京。

寫作也是一樣,有些人比得是:加精數、按讚數、留言數、出課、出書變現,這些都很重要,我也會在意,然而在做每件事前,我內心都有個自己的預設目標,如果有做到,就是「得」。(如果是做圖解,做的過程就是「得」)

現在看起來,我所做的就是自主性(或者說自洽)——做自己想做的事,按照自身需求或目標,自行定義遊戲規則、標準,從而在過程中產生掌控感、幸福感,或者說「得」。

所以,我不是沒有得失心,而是得失心被轉化了,從跟他人比較,變為跟自己比較,其實只要有練習,多少都是「得」的,就算都沒得,至少文章數物理性上升了。(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的沙龍
105會員
203內容數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2023/05/24
➡️ 本篇文章為如何使用Midjourney與PS製作Line表情包。 之前上架了一組 Line 表情包,將操作方式記錄。 可愛的白髮卡通少女貼圖 – LINE貼圖 | LINE STORE 正文開始 一、適用人群:無須基礎,操作難度低 二、注意事項: 1. 記得使用付費版 Midjou
Thumbnail
2023/05/24
➡️ 本篇文章為如何使用Midjourney與PS製作Line表情包。 之前上架了一組 Line 表情包,將操作方式記錄。 可愛的白髮卡通少女貼圖 – LINE貼圖 | LINE STORE 正文開始 一、適用人群:無須基礎,操作難度低 二、注意事項: 1. 記得使用付費版 Midjou
Thumbnail
2023/04/16
你是否曾在職場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能提供什麼價值? 作為一個沒有擁有特定專業的特助,我時常困惑於這個問題。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終於對自己的價值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經歷和心得。
Thumbnail
2023/04/16
你是否曾在職場上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能提供什麼價值? 作為一個沒有擁有特定專業的特助,我時常困惑於這個問題。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終於對自己的價值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經歷和心得。
Thumbnail
2023/04/11
踏出舒適圈學習新事物,犯錯(低效執行)是必經的過程,犯錯後,重要的是要及時意識到錯誤,並將認知和行為修正(有效執行),繼續走向目的地,那麼,我該如何知道自己已經偏離軌道了呢? 若要發現錯誤,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和成長心態,以便在遇到挑戰和新資訊時,能夠及時察覺調整策略。
Thumbnail
2023/04/11
踏出舒適圈學習新事物,犯錯(低效執行)是必經的過程,犯錯後,重要的是要及時意識到錯誤,並將認知和行為修正(有效執行),繼續走向目的地,那麼,我該如何知道自己已經偏離軌道了呢? 若要發現錯誤,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和成長心態,以便在遇到挑戰和新資訊時,能夠及時察覺調整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拆掉思維裡的牆》作者古典是羅輯思維「得到」APP「超級個體」專欄作家,同時也是生涯規畫師、新精英生涯創始人,在對岸各大學教學職業規劃課程,熱愛寫作,也時常做公益活動。 閱讀這本《拆掉思維裡的牆》有一部分原因是對自我的期許,希望藉由本書打破我的盲點,在探索人生答案時,有沒有什麼是自己疏忽的?有沒有被
Thumbnail
《拆掉思維裡的牆》作者古典是羅輯思維「得到」APP「超級個體」專欄作家,同時也是生涯規畫師、新精英生涯創始人,在對岸各大學教學職業規劃課程,熱愛寫作,也時常做公益活動。 閱讀這本《拆掉思維裡的牆》有一部分原因是對自我的期許,希望藉由本書打破我的盲點,在探索人生答案時,有沒有什麼是自己疏忽的?有沒有被
Thumbnail
經過了兩年多的疫情期間,多數人的生活都被迫有所改變,這本書便是劉軒在這個疫情期間眾多體悟中誕生的作品,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劉軒的文章,也是劉軒how to人生哲學podcast的忠實聽眾,書中輕描卻很深刻的文字,在疫後時代讀起來,別具一股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經過了兩年多的疫情期間,多數人的生活都被迫有所改變,這本書便是劉軒在這個疫情期間眾多體悟中誕生的作品,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劉軒的文章,也是劉軒how to人生哲學podcast的忠實聽眾,書中輕描卻很深刻的文字,在疫後時代讀起來,別具一股療癒的力量。
Thumbnail
「我想躺平,拋開那些無聊的日常瑣事,以便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去找到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從L先生(李睿秋)。 躺平並不是放棄各種慾望,無欲無求的佛系生存著,而是放下外在環境所定義的成功,將時間節省下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過者自洽的人生。 今日古典老師寫了日課《從競爭到自洽》,內容是關於古典老師最
Thumbnail
「我想躺平,拋開那些無聊的日常瑣事,以便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去找到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從L先生(李睿秋)。 躺平並不是放棄各種慾望,無欲無求的佛系生存著,而是放下外在環境所定義的成功,將時間節省下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過者自洽的人生。 今日古典老師寫了日課《從競爭到自洽》,內容是關於古典老師最
Thumbnail
🔵 你正在過理想生活嗎? 你對理想生活的想像是什麼呢? 是每天懶洋洋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還是在貴婦百貨喝悠閒下午茶,想要出國度假就可以立即出發? 以上的這些願望,想必有許多人都想要達成,但若是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是否會讓人感到人生沒有目標而心生厭倦呢? 🔵 生活的高級感是內心感到寧靜
Thumbnail
🔵 你正在過理想生活嗎? 你對理想生活的想像是什麼呢? 是每天懶洋洋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還是在貴婦百貨喝悠閒下午茶,想要出國度假就可以立即出發? 以上的這些願望,想必有許多人都想要達成,但若是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是否會讓人感到人生沒有目標而心生厭倦呢? 🔵 生活的高級感是內心感到寧靜
Thumbnail
為何要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很多時候,你主觀認知的自己,和別人認識的你,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而懂得自我覺察,可以讓自己意識到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又是什麼導致自己對於生活感到不滿意。 改變,要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Thumbnail
為何要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 很多時候,你主觀認知的自己,和別人認識的你,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而懂得自我覺察,可以讓自己意識到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又是什麼導致自己對於生活感到不滿意。 改變,要先從認識自己開始。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還記得你上一次廢寢忘食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嗎?看一本書、打電動、與好久不見朋友聊天或者趕月底的業績壓力?心流就是一個人全身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當下,只是往往需要特殊的誘因、外在環境的刺激才容易進入心流。
Thumbnail
人生沒有完美,只有完成,而越早完成,你才能更快接近完美。 在我剛開始自我學習的時期,上課覺得很新鮮,終於有自己選擇要學習的課程,而不是在學校中被逼迫學習那些不喜歡的學科感到痛苦。
Thumbnail
人生沒有完美,只有完成,而越早完成,你才能更快接近完美。 在我剛開始自我學習的時期,上課覺得很新鮮,終於有自己選擇要學習的課程,而不是在學校中被逼迫學習那些不喜歡的學科感到痛苦。
Thumbnail
平靜,快樂和喜悅,有辦法成為日常習慣?與其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如說,我希望這可以成為答案。 以前會以為,汲汲營營度日子,是一種代表自己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可是這樣吊詭的反饋是,生活並沒有相對應的踏實感,相對衍生的是一種對自我不夠肯定的追逐感。幫忙身邊的人,滿足他們的需求之後,自己是累透惹。 也因為
Thumbnail
平靜,快樂和喜悅,有辦法成為日常習慣?與其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如說,我希望這可以成為答案。 以前會以為,汲汲營營度日子,是一種代表自己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可是這樣吊詭的反饋是,生活並沒有相對應的踏實感,相對衍生的是一種對自我不夠肯定的追逐感。幫忙身邊的人,滿足他們的需求之後,自己是累透惹。 也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