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過個自洽的人生 能帶來幸福感】

2022/10/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要有幸福感,就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想做的事,過個自洽的人生。
攝影師:Ihsan Adityawarman
今日古典老師寫了日課《從競爭到自洽》,古典老師最近早起做直播,在直播間常被詢問:「老師晚上幾點睡?」老師提到,提問在意識裡是好奇,在潛意識裡是想比較。

因為,人們從小到大,從學校到職場都在競爭,競爭意識對我們而言很重要,但比著比著就忘記邊界,比何時結婚、何時買房、何時睡覺可以早上直播,讓人生充滿著各式各樣的KPI——

卻忘記,人生要以自己感受為主,過自己要的生活,才會產生充實感、幸福感。

另位作家L先生的文章《想躺平,不想努力,可以嗎?》也提到,社會本身會灌輸人們要努力、獲取資源、地位,才會幸福,實際並非如此,能夠決定人們幸福感的是「自主性」——人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總結來說,想要有幸福感,就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做自己想做的事,過個自洽的人生。
看到兩位老師的文章,讓我想起……
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沒有得失心的去做一件事,我仔細想一下,我是得失心超級重的人,但我的得失標準是按照自己的目標去定義,所以,可能沒有按照外界環境定義的得失來產生情緒或行為反應。

之前有製作圖卡練習活動,我做幾張後,我發現這個練習,沒有練習到我要得技能點,就放棄了,這是我的得失心,我想:如果我拿著去東京的機票,卻發現我是要去上海,這時我該退票,或者換票,而非是選擇搭飛機去東京。

寫作也是一樣,有些人比得是:加精數、按讚數、留言數、出課、出書變現,這些都很重要,我也會在意,然而在做每件事前,我內心都有個自己的預設目標,如果有做到,就是「得」。(如果是做圖解,做的過程就是「得」)
現在看起來,我所做的就是自主性(或者說自洽)——做自己想做的事,按照自身需求或目標,自行定義遊戲規則、標準,從而在過程中產生掌控感、幸福感,或者說「得」。

所以,我不是沒有得失心,而是得失心被轉化了,從跟他人比較,變為跟自己比較,其實只要有練習,多少都是「得」的,就算都沒得,至少文章數物理性上升了。(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
知識視覺設計師 👩‍🎨 持續分享圖解筆記丨成長思維丨高效學習法~陪伴大家共同成長 ❤️ 🎯 現為圖解出版社圖解/插畫師|認證企業實訓指導師 🎓 曾為可視化網站PM|微軟ERP導入顧問 📮 課程|商用圖解諮詢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