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留?不留?

本土語,留?不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節錄自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56757

圖片節錄自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56757

「語言」是一地的文化傳承,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文化資產,在聯合國宣布將本土語列為快要瀕臨絕種的語言後,我國在107年三讀通過宣布「國家語言發展法」,希望能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其中第九條之二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有鑑於此,教育部宣布從111學年開始,全面實施本土語言與台灣手語之課程,國中階段列為七八年級部定課程之每週一節課程;而高中階段則列為部定課程兩學分。

然而,我們發現本土語多達五十幾種,教育部也承諾說只要學生有選填該語言,就得開課。但是,我們發現理想很好,但現實是本土語的老師卻很難尋找,而國高中又該如何銜接,也是一大難題。況且學生對於本土語的知識背景也參差不齊,很難評估每個人的程度。

我們訪問幾位高中生,他們的答覆如下:

「課本內容與生活周遭沒有相關聯,就算上了一學期也不太會說,如果要傳承應該注重說的方面。」

「或許不需要到必修一週一節這樣,可以將本土語列為選修。」

「其他基礎學科時數都不夠了,加入本土與增加學生的負擔」

由上述學生的答覆我可以知道,學習語言必須以「說」為目的。就以筆者為華語文系的專業來看,語言必須以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對話以及開口說出才具有傳承的意義,其他形式譬如本土語考試、閱讀測驗等,實在對於學習語言來說幫助不大。而另一點,在108課綱下,學生有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探究實作...等課程,若再增加一節課拿來學習本土語言,學生的負擔也重,學校端師資匱乏且效益不高。因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將本土語或台灣手語列為多元選修課程,開放學生自由選修,不強迫。

第二、政府、學校或是相關單位舉辦相關本土競賽,並且鼓勵學生參與。

第三、舉辦城鄉交流或是本土語的文化體驗活動,不僅可以融合社會科來進行教學外,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本土語言。

綜合以上,在108課綱實施後的三年,我們發現學生壓力不減反增,而雙語政策、本土語政策接踵而來,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好好檢討,那些事情對現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有意義價值的,不要看到文化流逝或是雙語國家就一直增加某塊的量,我們更要思考的是除了增加課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更適合且不會增加學生、老師與校方困擾的方式。因此,再次強調不要用增加課程來代替解決方式,知識是學海無涯的,一輩子也學不完,更何況世代變遷也非常迅速,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而非因為競爭力或是無法傳承而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長久下來學生會越來越厭惡學習的。所以我們希望教育部長能站在學生與學校老師的角度去思考,何謂學生現階段該具備的素養能力,不要什麼都學,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對於未來更茫然、更不知手錯,甚至到頭來會兩頭空。

*註:部定必修意思為由教育部指定的必修科目。

參考資料:

1.蔡昊宸(2021)。國高中本土語文必修政策問題分析與建議。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0(11),31~34。

2.108課綱上路逾兩年 學生坦言壓力增加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70390#:~:text=108%E8%AA%B2%E7%B6%B1%E4%B8%8A%E8%B7%AF%E5%85%A9,%E5%A4%9A%E4%BE%86%E7%9A%84%E5%AD%B8%E7%BF%92%E6%AD%B7%E7%A8%8B%E3%80%82

3.國家語言發展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143

4.本土語納108課綱!111學年國高中必修:師資荒、教務主任親上陣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491

avatar-img
袋鼠Kangaroo's Blog
34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袋鼠Kangaroo's Blog 的其他內容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