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經感想:彰顯與隱密--點燈照亮眾人還是右手不讓左手知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聖經裡的教導,其實有很多地方,乍看之下是有衝突的,前幾天跟太太的查經正好來到馬太福音,也正好有這樣一組衝突的例子。
你們是世界的光。建造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遮蓋起來的。沒有人點亮了燈去放在斗底下,一定是放在燈臺上,好照亮全家的人。同樣,你們的光也該照在人面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來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親。(太5:14-16)
你施捨的時候,別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這應該是一件隱密的事。這樣,那位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偽善的人,喜歡在會堂裡或十字路口站著禱告,故意讓別人看見。我告訴你們,他們這樣做已經得了所能得到的報償。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室,關上門,向在隱密中的天父禱告。那位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太6:3-6)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偽善的人;他們裝出一副苦相,故意蓬頭垢面,好讓別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我告訴你們,他們這樣做已經得了所能得到的報償。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要讓別人看出你是在禁食,只讓那位在隱密中的天父知道;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太6-16-18)
以上內容,第一個部份要求讓眾人看見好行為,後面卻都是要人家不要給別人知道,所以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說,雖然全都可以理解,畢竟成為人家的好榜樣是一件好事沒錯,但為善不欲人知其實也是一種好品行……
再仔細看,第一段很顯然是一種普遍性的教示,因為做出好行為可以利益眾人,又能成為好榜樣,讓人將榮耀歸於上帝。
再接下來講的卻不是普遍性的指示,而是有針對性,講的是施捨、禱告跟禁食。
以法律條文來講,這就像是普遍性原則跟例外並陳。
如果用這樣看待就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好行為」其實大多是複合性的,是有分別的。
施捨是好事,將自己有餘的分送給需要的人,社會學稱為資源再分配,當然是好事,但也構成「地位高低」的現象,也就是說,在施捨的同時,也讓施捨對象處於卑下的位置。因此,倒不如不要讓人家知道,這樣的施捨除了幫助困苦的人,還同時維護人家尊嚴,那麼天父的報償就更大了。
禱告也是,因為禱告無非是為了榮耀、謝恩、祈求赦免與求取利益(別皺眉頭,祈求平安也是一種利益沒錯),而不管是那一種禱告,只要是個人禱告,公開擺出來都是不恰當的(帶領大家公禱當然是不同的事情),因為當你個人在那邊大聲榮耀上帝,那很虛華、大聲謝恩,那是炫耀、大聲認罪,則可能被認為是表面功夫,只為博取同情、大聲求好處則是很無恥。
必須承認,大聲禱告榮耀上帝當然也可能是一種公開的呼喊,大聲謝恩則是一種見證、大聲認罪是讓大家一同反省、大聲求取好處則可能是一種哭喊,不可一概而論。
但基本上,禱告應該是一種謙卑的行為(再說一次,這裡說的不是公禱),真的是自己知道就好,不需要變成一種表演(或有被誤認為表演的可能)。
附帶一題,集體公開方言禱告在這原則之下就可以看出有問題,因為方言禱告「只對自己有益」,結果你一群人在教會禮拜的時候「只求自己的益處」,這跟聖經教導有著明顯衝突。
不是神所喜悅的。
禁食稍微有些不同,因為有時候會有集體禁食,例如重要活動舉辦之前,同工集體禁食很常見。而且禁食讓人家知道其實也不是不可以,例如人家邀約飯局,明講自己在禁食沒什麼不對,也無須隱瞞(這會變成說謊),尤其現在流行168斷食法……對,禁食其實也成為一種養生手法,不見得有宗教意含,因此其實也不夠成炫耀。
當然,乍看之下會覺得或許這裡說的重點主要在於「不用裝可憐」、「不要假敬虔」,但該注意的點在於,或許我們並沒有「假裝或故意」的意圖,但如果你的行為「會讓人家這樣聯想」,那不如不要。
對,我們該避嫌,不然就會構成「隱而未現的罪」,是我們該警醒的。
總的看下來,可以理解耶穌在這邊的教導是這樣的:要做好行為好成為他人的好榜樣,但如果你會因此「犯了驕傲的罪」,甚至「讓人感覺你驕傲」,那不如不要公開,也因此,可能額外產生副作用的好行為,你就私底下做吧!上帝會知道的。
當然,像捐獻這種事情,一方面涉及抵稅,而來其實政府法規也有責信要求,基本上都會公開徵信,但若是透過第三方執行救濟,基本上也比較不會產生受助者被貶低的事情(只是「比較」不會,因為我的確看過一些慈善團體擺出高姿態炫耀的,這很惡劣)。
總之,像這樣乍看之下似乎互相矛盾的內容,只要把內容階層分析好,就能知道那寫算是原則,哪些算是例外,還有為何有這種區別,這樣一來讀經就讀得通了。
這樣才能真的「成全律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7會員
919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跟幾個朋友組了一個「多馬與約拿」的小組,用來討論各種尖銳的神學問題。其實看團名也知道,這是個「搞怪」的小組,因為多馬跟約拿在聖經裡算是「有明顯缺點」的人(但一位是使徒一位是先知)。 但我其實超喜歡這兩個傢伙,因為他們兩個的行為,其實是「跟上帝親暱到可以耍賴的程度」那種,是很蒙福的人。 總之我們運作
話說在前頭,這篇只算一點靈光一閃,單純是因為最近新聞很多有感而發,不是什麼深入討論,只是紀錄自己想到的東西,若有矛盾或不完整,是很自然的事情,就當成一個想法的備份紀錄。 是這樣的,創造者被創造物取代的恐懼,其實是一直都存在的命題,古老到不行。 那是希臘神話的原始主題,子神殺掉父神取而代之,一連三代,
我們先看一段經文: 當時,有幾個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希望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耶穌說:「這時代的人多麼邪惡、多麼不忠!你們竟要求我顯神蹟!不,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再也沒有別的神蹟給你們看了。約拿曾經在大魚的肚子裡三天三夜,人子也要在地的深處三天三夜。在審判的日子,尼尼微人要站起
好啦!我已經談過我自己的體驗,這是正面的體驗,聖神充滿那種(或者用比較一般的說法,叫做神聖體驗),但我知道也有那種負面的體驗,遇見邪靈那種,不過如果你真的知道遇見邪靈,畢竟已經知道了,總會想辦法處理,就先不談。 今天就專門來講「騙局」。 話說在前頭,超界體驗因為有無可證明的性質,因此就算「不像騙局」
有本書叫「為何魔鬼不要你方言禱告 」,但這種說法本身是很有問題的,實際上,魔鬼超愛你用方言禱告,因為只要你誤解方言,你就被他挾制了,而且你還不知道,甚至自以為義勒! 話說在前頭,我自己也領受方言,也因此更清楚現今很多教會對於方言的教導都是錯誤的,甚至是有害的,因為這些人扭曲聖靈與方言的意義,甚至褻瀆
我的經驗 再次強調,這是我的經驗,對我而言真實,對各位並不見得是,我只能說我自己查考過,我的體驗的確如此,但這種非常私人的體驗,註定也只能解釋到這種程度,因此我並不是想要說服大家我體驗的是絕對的,只是想告訴大家如果遇到了,或許可以自己找找答案。 遇見神 我們可以在各種見證當中看見人家是在哪種情況下遇
我跟幾個朋友組了一個「多馬與約拿」的小組,用來討論各種尖銳的神學問題。其實看團名也知道,這是個「搞怪」的小組,因為多馬跟約拿在聖經裡算是「有明顯缺點」的人(但一位是使徒一位是先知)。 但我其實超喜歡這兩個傢伙,因為他們兩個的行為,其實是「跟上帝親暱到可以耍賴的程度」那種,是很蒙福的人。 總之我們運作
話說在前頭,這篇只算一點靈光一閃,單純是因為最近新聞很多有感而發,不是什麼深入討論,只是紀錄自己想到的東西,若有矛盾或不完整,是很自然的事情,就當成一個想法的備份紀錄。 是這樣的,創造者被創造物取代的恐懼,其實是一直都存在的命題,古老到不行。 那是希臘神話的原始主題,子神殺掉父神取而代之,一連三代,
我們先看一段經文: 當時,有幾個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老師,我們希望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耶穌說:「這時代的人多麼邪惡、多麼不忠!你們竟要求我顯神蹟!不,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再也沒有別的神蹟給你們看了。約拿曾經在大魚的肚子裡三天三夜,人子也要在地的深處三天三夜。在審判的日子,尼尼微人要站起
好啦!我已經談過我自己的體驗,這是正面的體驗,聖神充滿那種(或者用比較一般的說法,叫做神聖體驗),但我知道也有那種負面的體驗,遇見邪靈那種,不過如果你真的知道遇見邪靈,畢竟已經知道了,總會想辦法處理,就先不談。 今天就專門來講「騙局」。 話說在前頭,超界體驗因為有無可證明的性質,因此就算「不像騙局」
有本書叫「為何魔鬼不要你方言禱告 」,但這種說法本身是很有問題的,實際上,魔鬼超愛你用方言禱告,因為只要你誤解方言,你就被他挾制了,而且你還不知道,甚至自以為義勒! 話說在前頭,我自己也領受方言,也因此更清楚現今很多教會對於方言的教導都是錯誤的,甚至是有害的,因為這些人扭曲聖靈與方言的意義,甚至褻瀆
我的經驗 再次強調,這是我的經驗,對我而言真實,對各位並不見得是,我只能說我自己查考過,我的體驗的確如此,但這種非常私人的體驗,註定也只能解釋到這種程度,因此我並不是想要說服大家我體驗的是絕對的,只是想告訴大家如果遇到了,或許可以自己找找答案。 遇見神 我們可以在各種見證當中看見人家是在哪種情況下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本文主要內容為阿摩司書 8: 4-7詞中的教導,呼籲人們不要欺壓弱勢,教導人們要正直與誠實。文章也提到了上帝的愛與恩典,以及對以色列的特殊揀選。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在事情真正的秩序裡,一個人並不為了要快樂而做某一件事——而是一個人是快樂的,所以做某件事。 一個人並不為了有慈悲心而做某件事,而是一個人是慈悲的,所以以某種方式行事。 就一個高度有意識的人而言,靈魂的決定先於身體的行動。 只有一個無意識的人,才企圖經由身體在做的事,來產生一種靈魂的狀態。 這
Thumbnail
但現實上要人以善勝惡,不説負面話語,並不容易。以基督信仰來説,常用的方法是:祈求聖靈光照自己在成長過程所承受的負面話語,然後,奉耶穌基督的名宣告饒恕説這些負面話語的人。
Thumbnail
《暫訂佛規序》天然師尊:「內盡其誠,外盡其禮。藉以正心修身,成人成己,化挽劫運,咸登聖域。」獻供禮代表對上天的一份誠心敬意,將清茶、素果、真心獻給上天。 天地不語,如何能夠與天地常保連結、表達自己的誠心?從佛規禮節的具體練習中,堅定對上天的信心、體悟道的存在,同時也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追求公義與自義的區別,呼籲人們通過閱讀聖經,禱告,參與教會團契,尋求屬靈導師的幫助,來增進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順服,以及通過反思,自省,認罪,悔改,來改變我們的心思和動機。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本文主要內容為阿摩司書 8: 4-7詞中的教導,呼籲人們不要欺壓弱勢,教導人們要正直與誠實。文章也提到了上帝的愛與恩典,以及對以色列的特殊揀選。
Thumbnail
很多人想做普施、做施食,但是很多人因為在國外,世界各地的風俗民情、信仰,還有傳統都有很多不同。所以,想要在國外做普施成就這個功德、跟當地的鬼神結善緣,或用佛法來利益他,這是可以的。重點是要有一個「虔誠心」,虔誠心就是應該無所求。心完全沒有半點所求,這麼樣地清淨很難做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在事情真正的秩序裡,一個人並不為了要快樂而做某一件事——而是一個人是快樂的,所以做某件事。 一個人並不為了有慈悲心而做某件事,而是一個人是慈悲的,所以以某種方式行事。 就一個高度有意識的人而言,靈魂的決定先於身體的行動。 只有一個無意識的人,才企圖經由身體在做的事,來產生一種靈魂的狀態。 這
Thumbnail
但現實上要人以善勝惡,不説負面話語,並不容易。以基督信仰來説,常用的方法是:祈求聖靈光照自己在成長過程所承受的負面話語,然後,奉耶穌基督的名宣告饒恕説這些負面話語的人。
Thumbnail
《暫訂佛規序》天然師尊:「內盡其誠,外盡其禮。藉以正心修身,成人成己,化挽劫運,咸登聖域。」獻供禮代表對上天的一份誠心敬意,將清茶、素果、真心獻給上天。 天地不語,如何能夠與天地常保連結、表達自己的誠心?從佛規禮節的具體練習中,堅定對上天的信心、體悟道的存在,同時也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追求公義與自義的區別,呼籲人們通過閱讀聖經,禱告,參與教會團契,尋求屬靈導師的幫助,來增進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順服,以及通過反思,自省,認罪,悔改,來改變我們的心思和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