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去年衛報與農場動物有關的文章,由我為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擔任志工翻譯的文章。
「調查顯示,青少年時期會形成道德階級觀念,賦予各種動物不同價值。」
根據一項開創性的研究發現,人在兒童時期會認為對農場動物與人類都不能有差別待遇,但這種信念到了青少年時期卻會消失。
艾克斯特(Exeter)與牛津的大學研究員於研究過程中,訪問9-11歲的英國兒童、18-21歲的年輕成人以及更年長的成年男女,瞭解他們對於各種動物的態度。 一般而言,兒童都會說對待農場動物與人類不應有差別待遇,並且比兩組成年人更容易認為吃動物是不道德的。研究結果透露出,人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物種歧視(speciesism),建立出賦予各種動物不同價值的道德階級架構的。
艾克斯特大學專門研究社會與道德發展的講師,同時也是研究主要作者麥奎爾(Luke McGuire)表示,人與動物的關係充斥各種道德雙標,他說:「對人而言,有些動物是家裡親如家人的同伴動物,有些是為了讓人獲取利潤的工廠農場動物。他們會依據不同種動物做出不同判斷,如:狗是朋友,豬是食物」。
論文主張,人類思維有個重要的面向,稱為「道德特技」(moral acrobatics),能同時存在相互矛盾的道德價值觀,並產生道德雙標的判斷。但人們對於動物方面的道德特技由來所知不多,而且研究人員認為這新興的研究首次提供一些證據,能用來檢視兒童與成人對待動物方面的態度差異。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接受許多測驗,包含讓他們看農場動物與同伴動物的圖片,再請他們分成「食物」、「寵物」與「東西」,同時詢問就他們所知這些動物的待遇為何,以及動物應如何受到對待。 兒童並不認為所有動物皆平等,事實上,他們認為狗的待遇應優於豬,但也認為人豬不應有差別待遇。
受試的兩組成人則說,豬的待遇不能優於狗,人豬應有不同待遇。
麥奎爾表示,研究顯示兒童認為農場動物與人類應享有相同待遇,但成人認為同伴動物與人類的待遇應優於農場動物。他說道,兒童比年輕成人與成人更不贊同吃動物。
「青少年時期似乎會發生一些變化,小時候對於動物的熱愛之情,開始變得複雜,越來越歧視某些物種,」麥奎爾表示,「我們應指出,即使是研究中受試的成人,也認為吃肉比食用鮮奶等動物製品更不道德。因此即使長大成人,仍會保有某部份對於人傷害動物(包含農場動物)的反感。
麥奎爾表示,雖然人的觀念會在長大過程自然發生改變,但「兒童道德商數」(moral intelligence of children)卻可能相當寶貴。
他說道:「如果我們希望更多人為了環保而選擇蔬食,就應該在某方面中斷現有的系統。例如,兒童的學校飲食若能儘量以蔬食為主,可能會更符合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如此一來,可能有些人長大成人後,不一定會出現形成本研究呈現的一般成人價值觀。」
這篇論文發表於《社會心理學及人格科學》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論文名稱為「物種主義的發展:各年齡層的動物道德觀差異」(The development of speciesism: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moral view of animals)。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