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書答理》人生4千個禮拜,我應該躺平,還是積極產出? Smile, pleas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一本我帶著去日本旅行的隨身書,途中總有許多不經意的等候片段,等待飛機的起降、前往滑雪的新幹線上、等待明天的睡前片刻……我能理解人生的4千個禮拜有多難得,時間無法兌現,時間是最稀缺也最無法擁有甚至掌握的資源。而,我們就是時間,我們如何運用與對待時間,定義了我們。
Smile, please
一直很喜歡大塊文化的smile系列。總是會推出非常貼近個人需求的書籍,當我昨晚闔上這本《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時,我帶著理解與放下的心情,微笑,搖頭,然後去睡覺。
先說說這本書的架構與章節,很清爽的只有兩大部。
第一部 選擇去選擇
第1章 接受人生有限
第2章 效率陷阱
第3章 面對有限性
第4章 使出更好的拖字訣
第5章 西瓜問題
第6章 敵人就在本能寺
第二部 人力所不能及
第7章 我們不曾真正擁有時間
第8章 你在這裡
第9章 重新找回休息
第10章 不耐煩引發的連鎖反應
第11章 搭上巴士就別輕易下車
第12章 數位游牧者的寂寞
第13章 滄海一粟療法
第14章 人類病
簡單來說,第一部的選擇去選擇,闡述了資本主義下,我們錯把時間當作資源來管理而產生的各種焦慮現象。按照任何合理的邏輯來看,在一個有洗碗機、洗衣機、微波爐與噴射引擎的世界,我們省下了無數小時,理應感到時間變得更充裕。但這不是任何人的實際感受。生活的步調變快,每個人越來越沒耐性。不曉得為什麼,在微波爐前面等個兩分鐘,比用烤箱烤兩小時更煩人。
( 不知道看到這裡的你,是否已經開始感到焦慮了呢? )
接下來,我想歸納與分享我在第一部看到的人類焦慮病
( 先深呼吸三次~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吸氣/吐氣 )
人類焦慮病1:時間是數學問題,不是哲學問題
時間是一種能以數學計算順序的獨立世界。想像一條24小時不斷運轉的輸送帶,就是你一天的時間,要妥善利用時間,就得在輸送帶上標註好任務紙箱,當紙箱經過時,必須裝滿它們。
以抽象的方式思考時間後,自然會開始把時間視為一種資源,像煤礦或其他原料一樣可以買賣。當時間變成可利用的資源後,你會開始感到有壓力,外力與內心的聲音都在叫你善用時間,你覺得在浪費時間時,會斥責自己。
於是,我們會開始努力增加生產力,增加效率,更大力的鞭策自己,或是花更多的時間工作,就像是ㄧ台工業革命的機器,裝越多越好,而不去問那些要求本身是否合理或者是有意義。很快的,你的自我價值完全建立在你如何運用時間。
然後,我們執行那些被填滿的任務,加倍賣力為的是讓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努力;更多時候,選擇接受是因為不必做出困難的選擇,我們用忙碌填滿生活、用分心來麻痺情緒。
很寫實的哲學家尼采曾說:
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讓自己沒空,沒時間停下來思考。匆忙度日是共通現象的原因在於,每個人都在逃離自己。
人類焦慮病2: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症
最早是在2004年被提出。由作家派屈克 J.麥金尼斯(Patrick J. McGinnis)在哈佛商學院的雜誌中,發表了《麥金尼斯的兩個FO:哈佛商學院的社會理論》(McGinnis' Two FO's: Social Theory at HBS)。其中一個FO就是大家廣為人知的FOMO;另一個則為FOBO,即對更好的選擇之存在的恐懼(Fear of a Better Option)。後來,FOMO也被稱為社群恐慌症,擔心自己的不在場可能會錯過非常有意義的事,而產生的不安與持續性焦慮。
這是資本主義的概念之一:機會成本,是一種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概念,當決策中面臨多項選擇,決定選擇某一個機會的同時,等於放棄了其他的機會,而被迫放棄目標中價值最高的,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想說的是,錯過其實不是問題,錯過反而讓我們的選擇有了意義:我們選擇要花時間做某件事,都代表我們得犧牲了其它可以做的事。願意犧牲,代表你清楚什麼對你而言是重要的。
有時候,我們都得跟小孩一樣,#小孩才做選擇。我們必須選擇。
人類焦慮病3:用效率對抗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老實說,當我第一次聽到帕金森定律時,還蠻絕望的。這個用語最早出現在1955年《經濟學人》中的幽默短文,帕金森說:
在工作能夠完成的時限內,工作量會一直增加,直到所有可用時間都被填充為止。
照樣照句,在預算之內,支出的需求會一直增加,直到所有資源被用完為止。
同理可證,「處理完電子郵件」的過程,實際上會帶來更多電子郵件。
越是努力塞進每一件事,你用在最沒意義的事情上的時間,反而會增多。
所以,選擇躺平是最佳解?
所以,你才要選擇去選擇!
第二部的人力所不能及。說的就是#你無法真正擁有時間。我們誤以為掌控時間,就掌控生活。時間令人難搞的原因,在於我們永遠試圖掌控時間,我們努力佔據主導地位,控制不斷開展的人生,以求終有一天會感到安心、安全無虞,不再被命運左右。我們不是得到時間,也不擁有時間,我們就是時間。當你接受這個觀點之後,你得以真正在這裡,真正把握生命。
禪師夏洛特.淨香.貝克(Charlotte Joko Beck)曾說:
世間的問題通常令人痛苦,你會無法忍受,原因出自於「誤以為能解決」。
最後,分享書中的五個人生提問,不管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答案,都沒有關係。即便只是真誠地問自己這些問題,你就已經開始理解你遭遇的現實,開始好好利用你有限的時間。
1.在生活或工作中的哪一個部分,你目前追求的是安逸,但其實需要稍微走出舒適圈?
(釗)人生總有某些抉擇時刻,請關注你的選擇是讓自己格局變小、還是變大?走出舒適圈,不要得過且過,選擇艱難的道路,面對未知的挑戰,讓未來的你,謝謝現在的你。
2.你是否要求自己達成不可能的生產力或績效,或是用那種標準來批判自己?
(釗)過去的我是ToDoList控,現在依然戒不掉,但我用另一種方式提醒自己。採取「定額」的生產力策略:開放清單、限制清單。替每天的工作,事先設定時間界線。
3.你在哪些方面必須接受你就是你,你當不了你心中認為該當的那種人?
(釗)只有真的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並把自己照顧好的人,才能照顧別人;我不是萬能,但我有夥伴,我們就是湘北隊,有人擅長進攻、有人絕佳防守,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贏想打球的心。
4.在人生的哪些領域你依舊不敢出擊,想等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後再說?
(釗)人生很長也很短,當你長大之後,會發現,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是臨時上陣。
5.如果不必管某件事有沒有用,你會如何改變度過一天的方式?
(釗)我是一個目標導向的宿命論者,聽起來很矛盾,但深刻理解時間就是沙,當你試圖捏得越緊,時間就流失的越快。請想像時間是一片沙灘,我們一腳印一腳印的踩,清晰可見。
Smile, pleas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釗一日 協助每個人在「真實自我」的基礎上 持續更新,追求卓越並「超越自我」 Be yourself & Beyond yourself. 透過教練晤談與陪伴,實踐階段性目標 微心理的工具與方法,養成態度與習慣 讓你成為自己想要與喜歡的樣子。 You know the way and you are the wa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Silence and Denial in Everyday Life 明明大象就在眼前,大家假裝沒看見,絕口不提,甚至否認有大象。 我們以為,閉上眼睛,日子好過一點。 我們以為,沉默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Silence and Denial in Everyday Life 明明大象就在眼前,大家假裝沒看見,絕口不提,甚至否認有大象。 我們以為,閉上眼睛,日子好過一點。 我們以為,沉默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如果對於休息會感到很有罪惡感或很有壓力、認為休息是偷懶、對於有用和沒用有些思考,
Thumbnail
反思一些對於人生可能沒意義的擔憂,以及「沒有時間」這個萬用的藉口。對於那些總是害怕錯過機會或閃躲責任的人,這篇文章可能給予他們一個新的觀點。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如果對於休息會感到很有罪惡感或很有壓力、認為休息是偷懶、對於有用和沒用有些思考,
Thumbnail
反思一些對於人生可能沒意義的擔憂,以及「沒有時間」這個萬用的藉口。對於那些總是害怕錯過機會或閃躲責任的人,這篇文章可能給予他們一個新的觀點。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