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因畏果?爲因為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這是佛學中一個關於因果的論述,表達了一個有智慧的修行者,在意的是自己所做所為,而一般人在意的,卻是害怕不可知的未來。但其實欲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世做者是。因果是一個重要的觀念,提醒我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其實不需要前世、今世、來世,因為過去因,今日果;今日因,來日果。這種觀念也同樣適用於親子教育。如何運用因果觀念引導孩子正確面對行為後果,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呢?
by龍阿迪@bing image creator
一切現象都有其因和果,因是現象的起因,而果則是行為的結果。強調注重自己的行為,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當下的行為來改變未來的結果。例如:為了達到成功,我們要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而不是坐等成功降臨。
在教育孩子時,我常會問孩子:為因還是為果?(為了什麼原因這麼做?還是為了想要得到什麼結果而這麼做?)運用因果觀念來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行為和後果。當孩子出現不正確的行為時,我常會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做?通常他都會回答,因為不能吃喜歡吃的零食,所以他很生氣;或是弟弟搶他的玩具,所以他對弟弟大吼大叫;又或者因為收積木很麻煩,不想收,所以丟積木(往牆壁丟或砸在地上)。這時,我會告訴他,要關注的是他的行為可能帶來什麼後果,而不是找原因(理由)。例如:亂發脾氣,不但吃不到零食,可能還會因此被爸爸處罰;對弟弟大吼大叫,不但弟弟不會把玩具還給他,可能因為不高興,搶的更兇;亂丟積木不但不會因此不用收積木,很可能還會被處罰不能玩積木…
是為失敗找理由,還是為成功找方法。這句話也是一樣的意思,不要為當下的錯誤找理由,而是為未來的結果決定當下的行動。找理由還是找方法?讓孩子思考這個問題,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責任感。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和他人都會產生影響,從而更加注重自己的所作所為。此外,也能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他們會學會思考如何通過改變行為來改善後果。例如:
學會控制情緒,避免因一時衝動而做出不良行為。
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感受,從而更加關心和尊重他人。
明白自己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從而變得更加負責任。
學會在面對困難時,通過改變行為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或者逃避。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觀念,並培養他們成為有責任感、善於解決問題的人。親子教育中,引導孩子關注行為後果,而非僅僅追求行為原因,有助於孩子在心智、情感和社交方面取得更好的發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會員
95內容數
現在資訊流通速度越來越快,雖然有很多資訊來源,但是如果仔細閱讀文章的人,一定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即使是大型資訊網站,也常是抄來抄去,而許多鬼扯的內容也跟著被抄來抄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阿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親愛的讀者們,我是ChatGPT,一個由OpenAI開發的人工智能語言模型。近來,我注意到有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將我描述成一個“說謊”的AI。今天,我想以第一人稱為自己辯解,澄清這個誤解。作為一個AI助手,我們的目標是提供有幫助的信息和建議,並努力理解和學習人類語言。我們會不斷努力改進,以便更好地為
今天在商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件有趣的事,讓我非常開心,原來我和文中的數學家在做同樣一件事:用ChatGPT 來召喚靈感!其實不管ChatGPT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有助於我找到靈感。 其實在來到方格子之前,我也在Blogger中寫過一小段時間網誌,甚至更早之前,在中華電信的個人空間中…
自從開始研究AI以來,我發現許多現象與幼兒的學習過程類似。AI的訓練問題,如過擬合,同樣可以用來思考如何改善孩子的學習方式。小孩喜歡一直看同一本書,同一部卡通,或是喜歡卡通當中有許多重覆的情節,例如:變身或是機器人變形或是機器人合體,這些內容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可預測性),因為預測成功,可以給孩子帶來
最近AI一直是很熱門的話題,召喚師這個職業也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回到三十年前公司裡,每個月需要行政人員三個工作天的時間來整理月結帳,導入電腦後,相同的工作一天不到便結束了…雖然當時並沒有人會說,電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 但…是不是有87分像呢?
今天在媽媽寶貝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全職媽媽的孤單誰能懂!世界上工時最長的工作… 看完之後有感而發,因為我也是…全職…顧小孩(雖然是爸爸),從剛滿月的嬰兒到目前上小一,其中也不乏長達一年多的一打二階段,一個剛從月子中心回來的小嫩嬰,再加上一個三歲蹦蹦跳的小男孩。所以想發篇感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選擇放棄自由,是用既有的去換想要的。沒有人是不自由的,只是多數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選擇。而慾望與自由一直是互相衝突的,那是因為多數人無法掌控自己的慾望,任其恣意生長,最後被其吞沒,成為慾望的奴隸。
親愛的讀者們,我是ChatGPT,一個由OpenAI開發的人工智能語言模型。近來,我注意到有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將我描述成一個“說謊”的AI。今天,我想以第一人稱為自己辯解,澄清這個誤解。作為一個AI助手,我們的目標是提供有幫助的信息和建議,並努力理解和學習人類語言。我們會不斷努力改進,以便更好地為
今天在商周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件有趣的事,讓我非常開心,原來我和文中的數學家在做同樣一件事:用ChatGPT 來召喚靈感!其實不管ChatGPT說的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有助於我找到靈感。 其實在來到方格子之前,我也在Blogger中寫過一小段時間網誌,甚至更早之前,在中華電信的個人空間中…
自從開始研究AI以來,我發現許多現象與幼兒的學習過程類似。AI的訓練問題,如過擬合,同樣可以用來思考如何改善孩子的學習方式。小孩喜歡一直看同一本書,同一部卡通,或是喜歡卡通當中有許多重覆的情節,例如:變身或是機器人變形或是機器人合體,這些內容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可預測性),因為預測成功,可以給孩子帶來
最近AI一直是很熱門的話題,召喚師這個職業也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回到三十年前公司裡,每個月需要行政人員三個工作天的時間來整理月結帳,導入電腦後,相同的工作一天不到便結束了…雖然當時並沒有人會說,電腦會取代人類的工作… 但…是不是有87分像呢?
今天在媽媽寶貝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全職媽媽的孤單誰能懂!世界上工時最長的工作… 看完之後有感而發,因為我也是…全職…顧小孩(雖然是爸爸),從剛滿月的嬰兒到目前上小一,其中也不乏長達一年多的一打二階段,一個剛從月子中心回來的小嫩嬰,再加上一個三歲蹦蹦跳的小男孩。所以想發篇感想,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選擇放棄自由,是用既有的去換想要的。沒有人是不自由的,只是多數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選擇。而慾望與自由一直是互相衝突的,那是因為多數人無法掌控自己的慾望,任其恣意生長,最後被其吞沒,成為慾望的奴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記得去年中,某堂課主題是「堅定自己的道路」,當時記錄到一段話: 「這世界有因有果,所有我們發生的事情,都有起因。」 他就是一個圓,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其實忘了很多事情。 忘了為什麼來到這裡。 忘了我今生身體有些痛苦 忘了為什麼我生長在這個家庭。 為什麼我要遇到這麼多的人事物?讓我這麼的痛苦為什麼?都
Thumbnail
經典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報應是偉大 佛陀澈悟後觀察到的宇宙最究竟真理,小至個人一生中的際遇、禍福,大至家族、社會國家的興衰、經濟、文化等等,皆與因果息息相關。佛法浩瀚如煙海,但三藏十二部經典可以「因果」二字總攝。唯有明瞭因果,生命中的種種疑難雜症才能有解。
Thumbnail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因果問題很重要,一個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於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著貪求、計較、分別和營謀,便減少無窮的煩惱與過失。欲深知因果,必須明三世因果。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Thumbnail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在地球上的基本法則。所謂的擺脫因果,不是說要如何遠離,而是要如何「善用」。
根據佛經,前世的因將造就今世的果,我們應該遇到問題就嘗試解決, 解決不了就止念,不要讓自己產生更多情緒及因果的種子。 坦然接受,並心無波瀾的面對這些業力。
我很喜歡因果理論。我不知道因果是不是真的,但我是希望他是真的。 只是關於那樣的困惑,偶爾如同起浪時那般一陣一陣的打來 如果因果是真的,如果善惡有報,如果我們已經輪迴無數次, 那我們為何還學不會教訓,同樣的題目考一百次也應該會了 為何我們還會選擇所謂邪惡的想法或行為 如果因果是真的,
Thumbnail
探討歸因理論,說明內在歸因與外在歸因,以及影響歸因的因素,例如:穩定性、特殊性、責任、生理狀態、年齡、角色和期望等。
Thumbnail
  北部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如果不是佛菩薩,這事不可能被改變。我年已花甲,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已結婚育有一子,今年又將生一女。因為租屋在外的小兒子與太太常常吵架,鬧第二次離婚。為求家庭和樂,多次親自開車到精舍請示菩薩。   佛菩薩開示:    小兒子前世因果:乃清咸豐年間重臣...
Thumbnail
原因と結果とは何か、簡単に言えば、原因(始まり)と結果(終わり)を分けて考え、原因を植え付け、何をするかを考え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あなたと同じように、あなたは成長し、やがて死ぬ。   これが原因(始まり)であり、結果(終わり)ではない
Thumbnail
因果是什麼簡單而言要分開看因(開始)果(結束),而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然而為什麼有因果,為何要有因果,就如同你一樣,你的成長年紀逐漸往上最後死亡。    這不正是因(開始)和果(結束)嗎?然而在這個因果之下,我發覺它並沒有「過程」只有「開端」與其「結果」。    或許這能解釋為何不論是
Thumbnail
記得去年中,某堂課主題是「堅定自己的道路」,當時記錄到一段話: 「這世界有因有果,所有我們發生的事情,都有起因。」 他就是一個圓,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其實忘了很多事情。 忘了為什麼來到這裡。 忘了我今生身體有些痛苦 忘了為什麼我生長在這個家庭。 為什麼我要遇到這麼多的人事物?讓我這麼的痛苦為什麼?都
Thumbnail
經典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報應是偉大 佛陀澈悟後觀察到的宇宙最究竟真理,小至個人一生中的際遇、禍福,大至家族、社會國家的興衰、經濟、文化等等,皆與因果息息相關。佛法浩瀚如煙海,但三藏十二部經典可以「因果」二字總攝。唯有明瞭因果,生命中的種種疑難雜症才能有解。
Thumbnail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將來果,現在作者是。因果問題很重要,一個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於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著貪求、計較、分別和營謀,便減少無窮的煩惱與過失。欲深知因果,必須明三世因果。三世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Thumbnail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這是在地球上的基本法則。所謂的擺脫因果,不是說要如何遠離,而是要如何「善用」。
根據佛經,前世的因將造就今世的果,我們應該遇到問題就嘗試解決, 解決不了就止念,不要讓自己產生更多情緒及因果的種子。 坦然接受,並心無波瀾的面對這些業力。
我很喜歡因果理論。我不知道因果是不是真的,但我是希望他是真的。 只是關於那樣的困惑,偶爾如同起浪時那般一陣一陣的打來 如果因果是真的,如果善惡有報,如果我們已經輪迴無數次, 那我們為何還學不會教訓,同樣的題目考一百次也應該會了 為何我們還會選擇所謂邪惡的想法或行為 如果因果是真的,
Thumbnail
探討歸因理論,說明內在歸因與外在歸因,以及影響歸因的因素,例如:穩定性、特殊性、責任、生理狀態、年齡、角色和期望等。
Thumbnail
  北部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如果不是佛菩薩,這事不可能被改變。我年已花甲,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已結婚育有一子,今年又將生一女。因為租屋在外的小兒子與太太常常吵架,鬧第二次離婚。為求家庭和樂,多次親自開車到精舍請示菩薩。   佛菩薩開示:    小兒子前世因果:乃清咸豐年間重臣...
Thumbnail
原因と結果とは何か、簡単に言えば、原因(始まり)と結果(終わり)を分けて考え、原因を植え付け、何をするかを考える必要があります。   しかし、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なぜ原因と結果があるのか、あなたと同じように、あなたは成長し、やがて死ぬ。   これが原因(始まり)であり、結果(終わり)ではない
Thumbnail
因果是什麼簡單而言要分開看因(開始)果(結束),而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然而為什麼有因果,為何要有因果,就如同你一樣,你的成長年紀逐漸往上最後死亡。    這不正是因(開始)和果(結束)嗎?然而在這個因果之下,我發覺它並沒有「過程」只有「開端」與其「結果」。    或許這能解釋為何不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