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孝"的不同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日前大略敘述了黃大米的故事:父親生病,出錢出力,不辭勞苦,竭盡心力,只希望父親好轉,嗯,稱得上"孝"吧?儒家倡導孝道,希望兒女能盡孝,所以大米的行為最少稱得上儒家所謂的"孝"吧?。
最近看莊子,他的看法與儒家的"孝"有些不同,他認為父親生病,為人子女者服侍身邊,親伺湯藥,我們認為這就是"孝"。可是這一個孝名卻來自父親有病這個不幸的事態。與其因父親有不幸的事態而得孝名,還不如父親平安無事,健康如常而不得孝名,來得可喜,來得更好,不是嗎?
孝順與否的判斷標準要看不幸事件發生後的表現,那這個孝還值得稱許嗎?還值得提倡嗎?為什麼平常不好好相處,和樂但平淡的過活呢?如此一來,或許沒有孝名,但卻有孝之實哩。
所以說:「家亂出孝子,國亂出忠臣。」但孝子,忠臣真的值得稱許嗎?
你認為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 前言 哈佛的長期研究顯示: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為何會如此呢?。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下列功用: 1. 情感支持: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鼓勵,幫助我們度過困難時期。 2. 分享快樂:是我們分享快樂、喜悅、幸福還是成功的重要對
前言 音頻中兩個播主訪問的來賓都是黃大米,原因呢?黃大米在臉書上描述自己在父親生病後的一些遭遇引發注目和討論。在老齡化的時代,她的遭遇也是其他人遲早需面對的,頗值參考及借鏡。 照顧過程 我依據訪問內容及她的臉書把整個過程簡述如下: 一住院的爭執 去年(民111)舊曆年的前幾天,在台北的白領工作者—黃
50 歲時對人際關係最滿意的人在 80 歲時最健康。 前言 有項針對千禧一代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是致富和成名。換言之,多數人認為:「"名、利"能讓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的成人生活研究 哈佛有項研究自1938年開始,迄今仍在進行,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成人生活研
這兩天的音頻聽到的都與幸福有關, 因故離開公司,突然沒了工作,一時無法適應,時間多到不知如何是好,無聊的感覺油然而生。突接電話,家人生病需人照顧,然後就這樣陷入照顧的深淵中,睡也睡不好,煩心事接踵而來…突然覺得無聊也是一種幸福。家人健康無事更是一種幸福。 表哥出家已久,對工作有些倦怠的受訪者,因此去
《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一書中,南非的幸福關鍵字是Ubuntu Ubuntu是相互連接、互動和分享的意思,我在你身上找到我的價值,你也在我身上找到你的價值。 現代人強調獨立自主,又因訊息多元,生活各方面都很方便,因此有時難免會排斥相互干擾。過往社會則不然,例如農業社會,彼此殷勤往來,相互協助,互通有無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前言 《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的作者為了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族群…間,對幸福的看法有何不同?因此跑了30個國家或地區,訪問當地人,請教朋友或專家,請他們用最簡單的語彙來描述該國或該地區對幸福的定義。如此做法能準確描述嗎?老實說,我存疑。原因很簡單,即令是長期相處
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 前言 哈佛的長期研究顯示: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為何會如此呢?。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下列功用: 1. 情感支持: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鼓勵,幫助我們度過困難時期。 2. 分享快樂:是我們分享快樂、喜悅、幸福還是成功的重要對
前言 音頻中兩個播主訪問的來賓都是黃大米,原因呢?黃大米在臉書上描述自己在父親生病後的一些遭遇引發注目和討論。在老齡化的時代,她的遭遇也是其他人遲早需面對的,頗值參考及借鏡。 照顧過程 我依據訪問內容及她的臉書把整個過程簡述如下: 一住院的爭執 去年(民111)舊曆年的前幾天,在台北的白領工作者—黃
50 歲時對人際關係最滿意的人在 80 歲時最健康。 前言 有項針對千禧一代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是致富和成名。換言之,多數人認為:「"名、利"能讓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的成人生活研究 哈佛有項研究自1938年開始,迄今仍在進行,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成人生活研
這兩天的音頻聽到的都與幸福有關, 因故離開公司,突然沒了工作,一時無法適應,時間多到不知如何是好,無聊的感覺油然而生。突接電話,家人生病需人照顧,然後就這樣陷入照顧的深淵中,睡也睡不好,煩心事接踵而來…突然覺得無聊也是一種幸福。家人健康無事更是一種幸福。 表哥出家已久,對工作有些倦怠的受訪者,因此去
《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一書中,南非的幸福關鍵字是Ubuntu Ubuntu是相互連接、互動和分享的意思,我在你身上找到我的價值,你也在我身上找到你的價值。 現代人強調獨立自主,又因訊息多元,生活各方面都很方便,因此有時難免會排斥相互干擾。過往社會則不然,例如農業社會,彼此殷勤往來,相互協助,互通有無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前言 《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的作者為了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族群…間,對幸福的看法有何不同?因此跑了30個國家或地區,訪問當地人,請教朋友或專家,請他們用最簡單的語彙來描述該國或該地區對幸福的定義。如此做法能準確描述嗎?老實說,我存疑。原因很簡單,即令是長期相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看到一篇短文,寫著 孩子喜歡吃一道菜,媽媽會拼命挾到他碗裡,爸爸是直接不吃這道菜。 媽媽的愛是犧牲的愛,爸爸的愛則是堅定又隱晦的愛。希望天下的爸爸都能更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 更希望我的父親,父親節快樂、健康平安。
曾經聽過有那麼一個故事....年輕的兒子,給老父一個又舊又破的碗,老父就用著那碗吃飯,一直到死。許多人都說兒子不孝,之後兒子的孩子也這般地對他,人家都說這是他的報應,誰叫他不懂的孝順老父,兒子才會有樣學樣。 但有人去探討這個故事的兒子為何對待老父嗎? 並沒有!! 因為這只是故事,沒有人會去
如何以父之名施於教誨?倒霉兒進入思考:我是父親嗎?如果我是父親,我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有倒霉兒的苦苦,有水靈兒的甜甜,有蘊情兒的酸酸,有尋色兒的辣辣。我們希望品嘗生活的甜酸苦辣,為什麼?因為我們想知道父親為什麼給我們這些?我們有了味覺才知道不可過量。 孩子們,你們要怎麼樣的父親?苦苦說:我為什麼這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左傳》開篇記述注解的第一件大事,叫『鄭伯克段于鄢』  。這則故事,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比較有名。記述了鄭莊公與母親武姜和弟弟共叔段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情節曲折,『微言大義』  ,蘊含及傳遞了豐富的價值理念,有許多『彎彎繞』。其中『掘地見母』的情節尤其經典,成為了成語,鄭莊公挖地道與母親相見,被認為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左傳:疾指人在行為性格上缺陷毛病,如好勇、好貨、好色、驕侈。 譯文:父母對你的那些可能導致家族滅亡的危險行為煩惱。
Thumbnail
看到一篇短文,寫著 孩子喜歡吃一道菜,媽媽會拼命挾到他碗裡,爸爸是直接不吃這道菜。 媽媽的愛是犧牲的愛,爸爸的愛則是堅定又隱晦的愛。希望天下的爸爸都能更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 更希望我的父親,父親節快樂、健康平安。
曾經聽過有那麼一個故事....年輕的兒子,給老父一個又舊又破的碗,老父就用著那碗吃飯,一直到死。許多人都說兒子不孝,之後兒子的孩子也這般地對他,人家都說這是他的報應,誰叫他不懂的孝順老父,兒子才會有樣學樣。 但有人去探討這個故事的兒子為何對待老父嗎? 並沒有!! 因為這只是故事,沒有人會去
如何以父之名施於教誨?倒霉兒進入思考:我是父親嗎?如果我是父親,我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有倒霉兒的苦苦,有水靈兒的甜甜,有蘊情兒的酸酸,有尋色兒的辣辣。我們希望品嘗生活的甜酸苦辣,為什麼?因為我們想知道父親為什麼給我們這些?我們有了味覺才知道不可過量。 孩子們,你們要怎麼樣的父親?苦苦說:我為什麼這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左傳》開篇記述注解的第一件大事,叫『鄭伯克段于鄢』  。這則故事,曾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比較有名。記述了鄭莊公與母親武姜和弟弟共叔段之間的愛恨情仇。故事情節曲折,『微言大義』  ,蘊含及傳遞了豐富的價值理念,有許多『彎彎繞』。其中『掘地見母』的情節尤其經典,成為了成語,鄭莊公挖地道與母親相見,被認為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