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參與W集團辦理的心理成長課程,我和好朋友絕交了(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下好朋友簡稱K
K是我的高中同學,從大學到出社會開始變成社畜,認識將近十年的我們會分享彼此的生活,談戀愛時會介紹彼此的伴侶給對方認識;工作遇到不順遂時,會互相抱怨與傾聽;跟家人發生衝突而不想回家的時候,有時他會到我家借住,有時我們會在外面一起住背包客。
<Pexels 上由 mododeolhar 拍攝的相片>
參與課程的起源
K在大四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男孩,是他第一個交往的男朋友,但是過了一年,兩人就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男方覺得經常不知道K在想什麼,不理解K的情緒,而K自己也不知道要怎麼表達那些情緒,所以大部分的時候都選擇壓抑和順從。
兩人分手後,將近半年的時間都沒有再聯繫。但是突然有一天,那個男孩傳訊給K,說他希望K可以來上這堂課,希望他可以學會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
K收到這個訊息之後非常的生氣,他覺得這麼久沒有聯繫,聊天的第一句話居然不是關心他最近過得如何?而是推銷他課程。
然而,還是喜歡著那個男孩的K,最後還是報名了那個課程,他心想,或許上了這個課程之後,他真的會有所轉變;或許他真的會學到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許他這樣又有機會能夠跟那個男孩在一起。
但是報名了幾天之後,K越想越不對勁,越想越覺得自己被利用了,所以他就打電話向辦理課程的公司取消報名。
原本以為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後來再一次聽到K講起這個課程的事情是去年年底。K開始覺得自己的生活大部分都被工作佔滿,他想要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好好充實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於是,他想起這個課程,後來就自己主動報名了。
課程中的發生與分享
*以下稱辦理課程公司簡稱W集團
K跟我分享這個課程總共分成三個階段,每一次上課時間是18:30-24:00,總共為期五天。在兩個階段的課程期間,課程的公司會有志工打電話給他,詢問他回家作業的進度,每個人的議題不同,K主要聚焦的議題是與家人之間的關係。
而參與課程的同學有一部分是企業界的主管,有些是金融相關的員工,有些就是普通的上班族,據K的說法是,有些企業會跟W集團合作,變成是一種人力訓練的課程;有些是父母幫孩子報名,但這些孩子們大部分都來自中產階級的家庭。
在課程中,成員會進行分組討論,K在課程中的回答時常跟其他同學的答案有所不同,經常被講師說他有一個防衛機制,才會導致在課堂參與的過程無法深入內在。接著到了課程的第二階段,講師講到了K與家人之間的關係,K當場淚崩,他開始意識到父母強壓在他身上的期待,讓他長久扮演好兒子的角色感到喘不過氣;他意識到原來他其實有多喜歡那個男孩,可是卻從未好好的表達他的情感,最後導致他結束了這段關係。
K意識到自己原來沒有這麼好,他覺得自己太自以為是了,於是他更想要透過課程來改變自己,改善這些問題。
發揮影響力(拉人進來)
K上完第二階段的課程之後,他跟我說團隊有一個具體的目標,講師希望成員們能夠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在第三階段的課程開始前(大約三個月左右),邀請身邊的人報名初階的課程。
K很早就知道我跟家人的關係一直都很疏離,我們曾經聊到很多共同的經驗,例如:不被父母理解與認同,情感難以自然地表達,過往曾經發生的一些衝突而造成內心的受傷等等。而他跟我說,因為這堂課,他開始學習去跟父母溝通,甚至是跟手足說了很多以前悶在心裡不敢說的想法,K覺得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因此他先說服他的家人報名了這堂課,而他也希望我可以一起報名參與這堂課。
覺察不對勁
從K開始上W集團的課程之後,一開始其實滿替他感到開心的,對於過往都是理工專業知識訓練的他,能夠開始學習認識與覺察自己的情緒,甚至是去了解自己與原生家庭之間的課題,是真的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但是當他提到希望我可以一起報名這堂課的時候,我很直接地拒絕,原因如下:
(1)上課時間及地點不方便
W集團的上課地點在台北,我本身住在南部,要去台北上五天的課程,不僅工作方面要找理由跟主管請假,住宿及交通費也是一筆不少的開銷。
(2)費用不符合經濟效益
我本身就有過被諮商的經驗,也參與過許多心理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坊,對於自己的個人議題、原生家庭的議題一直都有在處理。一般心理諮商坊間的行情平均大約是50分鐘,費用落在2000-3000元,若是專業的心理學課程,以張老師基金會為例,初階的工作坊大約4000-6000元左右,課程結束後還會頒發研習證書。而W集團辦理的課程需要5個半天的時間,費用大約2萬5千元,而在課程簡章裡卻根本看不出來具體上課的內容。
(3)不認同的課程設計與制度
一般坊間的心理成長課程,不太會要求成員需要拉人進來報名課程,而從K描述的過程,聽起來就很像是直銷的方式。認真研究過直接行銷手法的人,會知道它其實只是一種「商業模式」,方法本身不好不壞,但是W集團選擇用這種「商業模式」來經營心理成長課程,本身就是「利益最大化導向」,而非站在「消費者的需求」去思考。如果W集團辦理課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心理成長,那第一個在課程的時間安排上,就不會選在18:30-24:00這種不友善的時間,不僅下課後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可以搭乘,甚至晚上還會有人身安全的疑慮,更不用提夜晚是即將入眠的時間,是人在思考能力最弱,也是最容易被洗腦的時刻。
總結來說,在我個人的角度來看,W集團很明顯的首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心理成長課程只是一種賺錢的工具,而直銷模式是他運用的手段。
所以我們不是朋友了:(
在我向K解釋完我不願意參加的理由後,K不但沒有理解,反而還加以辯駁。
例如:
1.課程時間的部分,因為很多人白天要上班,所以W集團才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辦理課程。
2.如果你真的有心想要改變你的問題,那課程的費用就不是問題,問題是你不願意付出代價。
3.雖然他的手法很像是直銷,可是邀請你報名課程,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利益,我不會從中獲得任何好處,我只是希望我可以達成我們這個團隊的目標。
W集團是一個經營30幾年的公司,相信他必定具備了完整的一套說詞來「說服」參與課程的成員,不管課程中帶給K多大的收穫與成長,對我來說,在我明確且具體地拒絕K之後,K仍然對課程堅信不移,甚至還是不斷地希望能夠「說服」我。
我向K提出要結束這段將近10年的友誼關係,K表示他很難過,他不明白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K沉默了很久,他表示等他參與完這個課程最後的活動,他就不會繼續報名任何跟W集團有關的課程了,對K而言,他還是想保有這一段友誼關係。

我不知道結果是否會如他所述,但就目前而言,我們已經不是朋友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是大學的時候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我們都是來自南部的孩子,我們都因為求學而北漂來到了台北。 聊了三個月左右,害羞的我終於答應他出來見面,第一次約會的我很怕尷尬,所以我們約在夜市。想說邊走邊逛,至少比兩個人在餐廳大眼瞪小眼來得好,而且夜市人也比較多,萬一發生什麼危險,身邊也還有人可以求救。
我們是大學的時候在交友軟體上認識的,我們都是來自南部的孩子,我們都因為求學而北漂來到了台北。 聊了三個月左右,害羞的我終於答應他出來見面,第一次約會的我很怕尷尬,所以我們約在夜市。想說邊走邊逛,至少比兩個人在餐廳大眼瞪小眼來得好,而且夜市人也比較多,萬一發生什麼危險,身邊也還有人可以求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來我不是長大了,是退回成小孩了,不是那種會哭鬧的小孩,而是在心裡鬧彆扭卻裝成大人的小孩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本文講述一段因愛而著魔的經歷,透過JT叔叔的課程讓自己重新認識和反思情感的真諦。從一見鍾情到勇敢告白,再到心靈的平靜,作者分享了在這段感情中的掙扎與成長,也探討了情感與孤獨之間的微妙關係。最終,作者以一種更成熟的方式重新理解了愛與失落。
Thumbnail
這兩天舊友突然傳訊息給我,問了一個我知道他困擾很久的問題...... 關於情緒控管,他從小就常被家人說情緒很爆走不懂控制, 與他是同學的那幾年,其實也有看過幾次他情緒到來時的行為狀態, 的確有在一旁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第一次看見她是在社群小編課程上,看到她沒有笑容的臉,我感到畏懼,我開始擔心她並不想跟我交流。但是課程上要求需要與同學互動,我覺得都成人了,我是應該試試,我還是跨出去開口了。 沒想到她居然願意跟我交流,她說她是經營團購的媽媽。此時的我們只是彼此認識表面,我們不了解彼此,我們只是依照老師的指示做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與一位朋友之間的友情變化,當初的親近漸漸變得疏離。感受到這段友情的消耗,以及保護自己的重要,也提到了成長中的痛楚和對真正友情的認識。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有二段戀情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學長甩掉學妹的頗常見,但我遇過一件是學妹主動提分手,我班上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男孩,竟難過到無法上學,打電話給他,聲音就是哭很慘的哽咽感,甚至還說了活不下去的喪氣話,害我不敢掛電話,硬是聊到借同事手機,聯絡學生的媽媽請假回家了解情況。 另一個案例兩個主角都不在我班
Thumbnail
原來我不是長大了,是退回成小孩了,不是那種會哭鬧的小孩,而是在心裡鬧彆扭卻裝成大人的小孩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本文講述一段因愛而著魔的經歷,透過JT叔叔的課程讓自己重新認識和反思情感的真諦。從一見鍾情到勇敢告白,再到心靈的平靜,作者分享了在這段感情中的掙扎與成長,也探討了情感與孤獨之間的微妙關係。最終,作者以一種更成熟的方式重新理解了愛與失落。
Thumbnail
這兩天舊友突然傳訊息給我,問了一個我知道他困擾很久的問題...... 關於情緒控管,他從小就常被家人說情緒很爆走不懂控制, 與他是同學的那幾年,其實也有看過幾次他情緒到來時的行為狀態, 的確有在一旁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第一次看見她是在社群小編課程上,看到她沒有笑容的臉,我感到畏懼,我開始擔心她並不想跟我交流。但是課程上要求需要與同學互動,我覺得都成人了,我是應該試試,我還是跨出去開口了。 沒想到她居然願意跟我交流,她說她是經營團購的媽媽。此時的我們只是彼此認識表面,我們不了解彼此,我們只是依照老師的指示做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與一位朋友之間的友情變化,當初的親近漸漸變得疏離。感受到這段友情的消耗,以及保護自己的重要,也提到了成長中的痛楚和對真正友情的認識。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從小時候對愛情和婚姻的抗拒,到出社會後遇到一位學妹的故事。作者透過與學妹的互動,改變了對感情和提供協助的觀點。
Thumbnail
沙龍房間導覽 德意志黑眼圈沙龍分享的內容包括德國生活、戀愛感情、閱讀及創作。 ➡️對德國生活、社會現況有興趣 👉 德國大小事 ➡️想知道怎麼調整戀愛思維、打造戀愛體質 👉 感情教練 往下拉閱讀感情教練詳細介紹 👇 ➡️聊聊AI繪圖運用和創作電子書上架通路 👉 AI輔助
Thumbnail
有二段戀情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學長甩掉學妹的頗常見,但我遇過一件是學妹主動提分手,我班上那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大男孩,竟難過到無法上學,打電話給他,聲音就是哭很慘的哽咽感,甚至還說了活不下去的喪氣話,害我不敢掛電話,硬是聊到借同事手機,聯絡學生的媽媽請假回家了解情況。 另一個案例兩個主角都不在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