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房貸造成的情緒成本】買房會賺錢?可能讓你失望、後悔的事|蹦蹦阿奇

用房地產賺錢?

「透過買房並且持有多年後,會賺到很多錢!」是普遍流傳的觀點,可是你有懷疑過嗎?隨著市場的升息來臨,很多背著房貸的人,現在正承受著超出預期的負擔。 當然本篇只是從普通人的觀點論述,擁有充足資產、不會心煩房貸的那些人,並不在討論的範圍中。
從小就身處在這議題中的我,身旁總充斥著買房相關議題的談話,聽久了那些長輩們的談話,如同教科書上的教條,就是沒有聽過有人提出相反的觀點,僅僅是一面倒向買房好、買房棒、買房呱呱叫。真的很希望聽到相反的觀點,以此來做點實際面的平衡,而不是倖存者偏差地狀況下,充斥著各種因為買房地產暴富的故事
在上一輩有買房地產的人,到晚年可以不用擔心錢,人們會說是因為房地產賺來的,但你可曾想過,可能只是因為房地產,讓這些人可以減少機會陷入被詐騙、賭博的情境中,因為資產在不易轉換的狀況下,像是強制扣押了二三十年。 在過去因為賭博、被誆騙而散盡家財的故事也是不少,彷彿每個人家中都會聽過,所以真正的重點是避開大量損失金錢的陷阱,而買房地產只是其中的方式,如今卻讓人誤以為僅僅因為這種方式才致富的。

現代的買房狀況

在這個時代裡,想透過買房地產賺價差,或是透過當房東賺到租金,卻會賠上許多年的情緒和負擔,也必須被迫不能離開高薪的工作,因此不敢嘗試自己好奇的工作或生活樣貌,讓自身變得相當沒有彈性每一刻都因為背負心理壓力難以真正感受每個當下存在的喜悅,把希望寄託在二、三十年後,完成房貸退休的生活樣貌,少了感受此刻當下的能力。 把努力、吃苦、熬過苦痛就會達到幸福快樂的成果當成人生的目標,然而你真心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嗎?多數買房的人根本不會對這樣的觀點產生質疑。
買房、房貸後的情緒

因為情緒

也有人為了情緒買房,可能是看著身旁的人買房,產生自己也得跟上的焦慮情緒(聯想到FOMO),可能是為了安全感、安定的感受,我們會給自己創造「有房之後就能安定」的假象。然而實際上無論有沒有房,你的大腦都能讓自己陷入不安感受中,所以不要被大腦給綁架了
你以為買房能帶來的感受,其實很可能在買完後更是空虛,更被焦慮不安的情緒給困住,因為買房後隨之而來的並非一勞永逸,而是更多要處理的事情,除了房貸的開銷,還可能遇到鄰居噪音問題、社區運營狀況、屋況品質不佳等等。

買房前必做的事

如果真要買房,請設定好底線:沒有超過自身容易負擔的範圍。有人建議房貸每月繳納金額,不要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這只是一個參考值,實際上也得根據自己的感受狀態調整。
在人想要買房時候,很常會為了看起來更好的品質、更大的空間、更便利的交通,而往更高價格的商品挑選,只為了追求更好,從曾經體驗過的慘痛教訓中,我學到要切記踩好自己原先設定的金額底線,不要想說再多添一些些,因為多添的那一些,日後可能會變成壓倒駱駝的一筆資金,即便目前你以為那並不多。
買房前,何不先自己模擬開始繳房貸的生活樣貌呢?試著這樣過上至少一年,當成存頭期款,也先讓自己試試水溫,畢竟如果真的買房了,這樣開銷的生活方式會過上幾十年,你會需要在許多地方節省,可能不能那麼愜意的活著,也會變得更想要透過升遷來換取更多收入,然後也因此被工作綑綁的更深。往好處想就是會被迫賺更多且存更多。好好的感受,這是不是自己想過的生活吧!
踩緊能負擔房價的底線

總是被忽略的情緒成本

你計算過在買房後,所要負擔的情緒成本了嗎?每個人的情緒成本不同,對某些人而言情緒成本不怎麼高,可是對我而言因為買房所帶來的負擔感受,就是會產生很不舒服的情緒成本,會讓生活的種種面向連帶受影響,因此以這樣的情緒成本對我而言,房貸不是划算的交易。

自省

買房本身沒有好壞,只是如果能多了解更多面向、多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為什麼會這樣想?」才更可能做出接近理想的決定,這樣也可以避免身陷泥淖、動彈不得的狀況中。讓自己有即便犯錯,還有機會修正的空間。
此刻對於自己的省思是,在生命結束前,即便沒有滿手現金、房產,而是平靜與好心情,覺得一切富足就很棒了!走向人生遊樂場的出口時,知道很多設施沒有玩過,本來就很正常呀!即便是在古代身價最高的皇帝,甚至就連現代水龍頭和馬桶都沒有體驗過呢!
因為足夠深刻品嘗了自己人生的劇本,相當滿足。
如果還看到這邊,有喜歡、感到共鳴,可以按下儲存📥。 或許這篇在未來會再進化,歡迎有空回來看看。 如果順手按下愛心💗,這對我是種特別的 充電效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蹦蹦阿奇的餅乾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