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扛下多少黑暗才能發光?
介紹非女友的異性友人給老媽,K彆扭了很久才在我軟泡硬磨下約了個3人午茶。
想見K的母親,是因為她在"母親"這個角色裡,看著原本健康的孩子,因為疾病反覆進出開刀房,然後一點一點在眼前失去行動能力、最終一生被困在輪椅上。這樣承受的她,為什麼不怨恨一直信奉的天父?
在每一個手術的刀口下承受著失去孩子的恐懼、在刀房外反覆祈害怕。
經歷這樣的情節,為什麼她還願意放手讓坐在輪椅上的孩子離開身邊、隻身前往美國?
我辦不到、我媽做不到,她卻看著孩子的眼睛只說一個字:「好」。
為什麼?難道虛幻的上帝足以支撐內心無以落地的黑暗?
*
從K小時候就帶著他和教會裡的青少年團契,常跟年輕人相處在一起,阿姨給人的距離感縮時得很快。
就像久未見面但小時候很熟,會摸頭給糖果的隔壁阿姨。
K看著秒開啟認親模式的他朋友我、跟他親媽,整場只能無奈陪笑看著眼前2個女人把當他空氣、熱切的嘰嘰喳喳。
*
言談間我才知道,K描述關於他母親名詞裡,「偉大」兩個字裡輕巧帶過的隱諱。
小媳婦嫁進傳統觀念的婆家,被整個家族欺負與不合理的對待,不過是道冷盤前菜。
先生婚後幾年發病,未發現的遺傳性躁鬱重症。病症的週期一來,尖銳的情緒會化成力道打在她的身上,如同滾燙的熱湯。
第2個小孩出身,同樣跟K一樣患有基因缺陷的疾病。2個小孩從小就必須頻繁進出醫院,南北兩地奔波和手術房前無盡的等待,煎台上的主菜。
最後一道雞尾酒,是她自己,淋巴癌。
身為護士的她,在婚前順應家裡要求離職在家專心帶小孩,在婚後卻更常進出原本的工作場所。
醫院是比教堂,聆聽她更多無助禱告的地方。
*
「嘉欣姊!」她要我這樣叫她,她嫌"阿姨"這個詞,顯老。
「妳這樣還相信神? 真的是 Oh my God了捏!!」這已經是信仰要異於常人的堅定、或是本身是抖M了吧...?
『妳的神是什麼? 妳以為的神蹟是什麼,是讓我兒子可以在站起來嗎?』
『信仰不是保妳衣食無缺、事事順心有神蹟。』
『信仰是一種妳認同的價值觀,然後把這些價值觀在生命裡去體會、去試驗,知道這些是正確的生命典範。』嘉欣姊說著這些過往,臉色淡然如常。
*
「吃藥不是可以改善? 切斷周遭的感知,變得沒有這麼敏感?」
『沒錯,這樣會很輕鬆,但我不想要用藥控制著他爸爸、控制著他的人生。』
記得K說過,面對開始會家暴的爸爸,雖然可以用生病當作"正當"理由,但看著臉上大片青紫色的媽媽,他還是很痛苦的提議:「你們離婚吧,妳搬過來跟我一起住。」
『那你爸爸怎麼辦?』嘉欣姊第一句話就打溼了K的眼眶。
『欸,兒子~我也不是沒有底線。我會讓你爸知道我的感受,讓他親身體會這樣被對待的感覺,我才不會輕易離婚讓他好過好嗎?』嘉欣姊語氣輕鬆地,安慰著電話另一頭哽咽落淚的兒子。
事情後面的發展也如她向K保證的,對發病的躁症毫不客氣的大打還手。先生的病情也在幾次激烈的反抗和疼痛裡,慢慢轉換成其他發洩情緒的形式。
家暴,從此不存在在這個家裡。
*
「姊,你經歷這麼多,妳還希望孩子們經歷婚姻? 我身邊像妳一樣經歷的阿姨們,都叫我找個父母雙亡的最好耶~」皺著眉,看著嘉欣姊跟K母子間默契的大笑。
『父母沒有辦法陪孩子走到最後,最好有一個人能牽手一起經歷人生。』嘉欣姊拍拍身旁的K,邊回答我順便再次叮嚀自己的兒子。
『從親蜜關係裡也比在朋友、家人、同事間,更能完整他們的人格跟價值觀。』
『換個角度也可以這麼說,他爸爸看過我最邋遢、最發瘋、最醜陋的樣子,也依然在我身邊。有他在,我知道我會很安心、很勇敢、很篤定的牽著他的手繼續走完人生。』.
......這陳年狗糧好好吃喔(泣~)
*
「如果你們家3個男生,不喜歡妹子喜歡棒子姊妳也可以嗎?」傳統又是基督徒的家庭,我想答案是"no"。
『我可以、他爸不行,我會說服他爸的。』嘉欣姊一臉老子敢動他兒子,老娘把他拚成孫子。
「妳兒子我們也不行好嗎?」直男k在場外大聲抗議,並賞了我們2個大白眼。
「為什麼姊妳可以?」我看著眼前的基督教潮媽。
『我把我孩子的生命跟快樂,放在性向跟信仰之前。』
從前,每個玫瑰少年們的悲劇,就是我們搞錯了比生命更重要的順序。
而現在,我們家有飯啦!
*
一聊,就嗑掉整個下午。
晚上吃著五妃廟的杏仁豆腐冰,K問我今天的心得。
「朋友跟伴侶,是這輩子唯一自己可以選擇的。如果我是你媽,會選擇離婚吧?」一拍兩散,離開暴風雨從此雨過天晴。
『妳這是逃避問題,難道換一個人就不會遇到同樣的狀況嗎?』K的邏輯腦零秒上線。
嘴裡鮮奶豆腐的甜,和著紅豆綿密的豆香,我靜靜的聽著K說話。
『一段沉重的經歷或創傷,不會是人生最後成敗的主因。給予這段傷害什麼樣的意義,才會決定我們最終的人生。』
除了死亡,其餘對K母親來說,都只是生命中無關緊要的擦傷。
嘉欣姊身上熠熠如珍珠的光芒,是不逃避命運給予的試煉,在無盡頭的掙扎與苦痛過後,生命昇華出的溫潤馥郁。
*【其餘說】
談到婚姻。
父母輩的婚姻,很多還停留在女性隱忍的家庭觀裡。相比現在自由戀愛,自由了,然後呢?
我們這輩倡導要把自己放在所有關係之前。關係壞了就換,下一個會更好。
每個人都看得太清楚、算得太明白,愛情裡好像多了點利益和隨便、經不起的味道。
而父母那代不能輕易離婚。有問題就要修,有架就要吵。不一定很幸福,但就這樣一起走了很久。
或許在進入感情或婚姻前,我們要學的不僅僅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更多的是在面對「不如預期」的暗潮裡,不跑、不逃,勇敢立於浪潮裡捍衛自己感情的初心。
祝妳找到
在相愛相殺後,依然握緊妳手的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