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讀後筆記 1-1

第一章 神聖空間與建構世界的神聖性

第一章之一 空間的同質性與聖顯
  對宗教人來說,空間並非為同質性,而是具有斷裂點與突破點,空間中的某個部分與其他部分具有質的差異。對宗教人來說,空間的非同質性可從神聖空間與其他空間之間對立關係的經驗中發現。
  對空間非同質性的宗教經驗,是一種原初的經驗,相當於一種建立世界的基礎。作用於空間中的突破點,使得世界得以被建構,因為這突破點,顯示出所有未來定向的定點與中心軸。神聖顯現自身時,不僅在空間中有一個突破點,而且還有一個對絕對實體的揭露。在空間的同質性與無限延伸中,沒有任何可能的參考點與「定向」可以被建立,而聖顯成為了一個絕對的定點與中心。
  神聖空間的揭露和顯現對宗教人而言具有存在性的價值,如果沒有一個先存的定向,便不會有任何事物可以開啟及進行,而這個顯現與一切的定點,便包含一個「定點」的取得。基於這個理由,宗教人總希望將自己的住所定居在世界的中心上。如果要居住在這個世界上,首先必須要建立世界。定點(中心)的發現與投射,相當於世界的創造。
  從凡俗的經驗來看,空間是同質及中性的,可以從本質上把空間集合的各部份區分出來。幾何學的空間可以被分割、並在各個方向中被界定,但在其根本結構的價值中卻沒有任何本質上的差異。當然,不能將同質、中性的幾何空間概念,與對凡俗空間的經驗混淆在一起。本書的目的是探討非宗教人所認知的空間經驗,也就是拒絕世界的神聖,只接受凡俗的存在方式,而擺脫所有宗教預設指所認知的空間經驗。
  凡俗的存在方式,從未在純粹凡俗的狀態中發現。不管非宗教人把世界的神聖性剃除到了什麼程度,卻從未完全的摧毀宗教的行為。即使是把神聖剃除得最徹底存在方式,都仍在世上保留了宗教的痕跡。
  神聖空間的揭示使得我們獲得定點,進而在同質的混沌中獲得定向,得以建構世界,並以真實的意識生活。而凡俗空間維持著空間的同質性與相對性,此時不可能有真實的定向,定點也不再享有唯一存在性的地位;它依據日常的各種需要出現、消失。凡俗空間不再有任何真實的整體世界,只有破碎的片段,以及以無數中性的地方所構成一個無形式的集合而已。
  然而凡俗空間的經驗仍保有某些價值,在某些程度上,他仍顯現出空間之宗教經驗的非同質特性。有些特殊地點本質上就與其他地方不同,如出生地、初戀場景等。對非宗教人來說這些地方都仍保留著一種例外、獨特的性質,這些地方是他個人世界的「聖地」,就好像曾在這些地點上接收到一位真實他者的啟示,勝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地點。

問題與反思

  從作者這一段的論述來看,我會認為是以宗教人作為本位來去思考。將有序的、真實的、超越性的與永恆的特性給予神聖,反之則為凡俗,這樣的定義對於非宗教人來說過於不公平。在末段雖然說凡俗空間有價值,但其價值仍舊是依附在神聖空間的形式下而存在,而非凡俗空間的價值。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 作者:伊利亞德 譯者:楊素娥
  宗教人是以什麼方式,讓自己盡可能長時間地停留在神聖的宇宙中。沒有宗教體驗者是活在(或希望活在)一個「已剔除了神聖的世界」中,宗教人的整個生活經驗與他們是不同的。不過,現代人依據歷史的進程和靈修態度與行為的改變,進而將此世界中的神聖因素剔除,呈現出一個凡俗的存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