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影片連結】蒲公英家校慶暨母親節慶祝活動
把愛堆高高縮時攝影
【不只是把愛堆高高,更有其他你不知道的】-校慶後記
文/黃莉莉園長
一個活動畫下句點之前,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這樣的成果是很令人感動的。
雖然不是大活動,但是特別的發想,讓活動內容與感受到的,
卻在心裡留下不小的份量。
當我們在談著所謂的親職教育時,難免會落入一種只是照顧好,安置好,身體健康,什麼事都沒發生就一切安好。
卻忽略了最實際的陪伴。在陪伴中需要時間,需要耐心,
需要參與過程,有時真的不容易。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想要擺脫無力狀態,並且更上一層樓的需求,也就是「追求卓越」。
就像蹣跚學步的幼兒學著用雙腳站立、學會說話、
試著想與身邊的其他人溝通交流。總之,人人都會尋求「自由」,從無力而不自由的狀態中謀求「自立」,
這是最根本的需求。
而孩子送進幼兒園來,總被父母忽略了些許,而把重點放在讀書寫字?還有,能不能銜接小學?
每當這種時候,就會覺得教育的可悲,與大人的可憐。
有太多東西在幼兒學齡前期,是無法用結果論來看見得到什麼,一切都仍是在進展中,都只是個過程。
不管是課程,或是親子活動,或是大人的講座,
目的都是在協助孩子在「自由」的過程中學會「自立」。
一個小小的運動會,孩子認知到了原來學校也有初始,
也要慶祝生日。所以我們得學習如何慶賀,以及用什麼ˊ方式慶賀,所以我們得要與老師合作,與同學合作,
也要在機會中學習展現自己。
所以在舞台上看見這麼多的人在台下,就要學習勇敢,
把自己所學習到的動作揮灑出來。
老師交代說不能遲到,要幫媽媽製作衣服還要鼓勵媽媽上台,
要當個協助媽媽的人,要幫助媽媽找回勇氣,
他們在機會中總是去試試看。
老師也跟孩子說,我們要進行藝術創作,
所以要準備這個,準備那個,孩子也學習著初發展的記憶能力,和溝通能力,學習著告訴爸爸媽媽我們要積極參與,
過程中孩子當然也接收著自己的懊惱,
因為他們在溝通的過程曾經失敗,
回到學校會跟老師說「我媽媽還是說不能來」。
但老師叮嚀著孩子如果真的不能來「不可以用吵的」!
我們也見證到不吵不鬧的孩子,用著分享與開心感染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因為不想看見孩子的失望,而商量把家族聚會移動,
來參與這個活動,孩子開心極了,這不就是一個成功的溝通嗎?我覺得孩子和媽媽都好了不起。
是的,孩子除了身體上的發育成長之外,孩子要在社會上慢慢學習「自立」還必須了解各種不同的事;包含了人際互動,知識,與技能和情緒發展。
當然,關於不知道的事,就要由知道的人來教導,由身邊的人來提供協助,所謂的教育並不是「介入」,而是朝著向自力發展的「協助」來努力。而參與與陪伴就是一種協助。
其實,孩子未來成長中,學習所謂的「知」不只是學問而,還包括了人類為了要過得幸福我需要的「知」。
也就是說在共同體中應該如何活著?
要與他人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還有要怎麼做才能在共同體中找到自己的安身之處。
知道「我」、知道「你」,知道如何為自己盡力,知道人類的本性,理解身而為人的姿態,這就是漸漸學習到的理解人性。
所以孩子會在活動中知道如何跟父母一起合作,跟同學好好相處,甚至跟自己的生理需求好好相處...
這都是透過學習的累積而來的,而這些對於學齡前...多麼重要。
也正是如此重要,老師才會在各種活動前不斷的邀約,在面臨家長的拒絕時不會因此而算了就此作罷,不來老師覺得少應付一個,不是更輕鬆?
老師從不覺得麻煩,而我也總是在那之中觀察老師與家長的應對,有問題協助解決問題,觀念不對就協助大家一起修正,...是的...我也是一個協助者。
或許有些家長一定會覺得這園長真的挺囉嗦的,活動前要教導,活動中還不斷的叮嚀,直至活動後還要再來一次,
是阿~不麻煩這是應該的,這幾十年下來總是如此,
所以每個爸爸媽媽都在進步,
都用著對的方式在修正自己與給予孩子。
這一次的藝術創作,那畫面有太多的感動,爸爸媽媽真正進入了這樣的頻率,「畫好畫壞不是重點,衣服髒了不用在意,肚子餓了就學習忍耐,很想結束快離開,卻又被自己的一顆心留下來。」爸爸媽媽們甚至是阿公阿嬤都留到最後,但留下來卻是為自己與孩子,和看見最後的結果而留下來,這場藝術創作已經不是畫畫了,它已提升變成一個值得讚揚的生命藝術。你可能會覺得我把它說得太偉大了,事實上過程中就是如此。我們所有人都值得這麼偉大。而這些正是這個學校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在教育上不走捷徑,在心與心的碰觸上不阿諛奉承,在該堅持時不能隨便,在需要修正與導引時不要客氣。但我相信終究會走進圓滿。
感謝企劃人-鄭妤如老師設計了一個不能隨便且有著嚴謹細節的活動。
感謝爸爸媽媽們的縮小自我,在這時間與空間中的共同成就。
感謝所有團隊成員的和諧互助。
感謝我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