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直會覺得以雙主修的方式跨領域很浪費精力,但另一方面回顧整體才知道看事情的角度開始有了轉變
跨領域是個在人人口中都視為一個寶貴特質,但實際上沒有大多人都只停留在嘴巴上。花費額外時間去理解一個可能在未來沒有連結的事物是一個需要個人警慎評估,以下我會以個人觀點來評價我雙主修的經歷和可以改善方案,希望這可以給其他要準備雙主修的人或正在雙主修的人一些新的想法。
經歷:花了6年處理雙主修,差不多三年處理一科(最快可以5年結束,但因為情感因素而變成6年),先把外文系處理完,之後把財金系處理,過程中有參與兩個科系的研究辦法,學習部分人文和管理學院論文撰寫架構和研究方法。過程大致上是學期開始就學分拚完加上上一些自己覺得有趣的外系課程(像是:諮商輔導理論,企業管理理論或基礎化學),寒暑假都只有休息來回復學期的疲勞。
可改善的點1:學習看到"事實"而不是"評論"
由於雙主修和好奇心修一些我不需要修的外系課程,導致每個課程準備時間被切到難以準備出一個好的成績,每次成績出來都是在及格線邊緣徘徊,心裡都會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讀書的料還在假裝自己很厲害的感覺,當時我可以讓自己需要減少選課學分,或許就不會因為產生太多負面情緒而需要藉由過度修課來證明自己不是廢物。把時間用在觀察自己和了解自己的需求進而達成跨領域學習的方向。
可改善的點2:學習把別人的評論當成評論
通常他人聽到我雙主修的反應,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你很厲害+跨領域很棒,第二種是覺得雙主修浪費時間並且會給出許多方案來證明雙主修不是一個好方案。一開始我對於雙主修是不是好主意其實沒有信心,基於可以拓展我職涯和提供一個迫使我改變的環境而選的最優解。有人跟我說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或是更簡單的方式去達成,我心裡都會產生自卑感,覺得好像自己很白癡的做出一個浪費自己時間和資源的決定。如果當時的我知道自己是以最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所做出的決定,而不是一直注視別人說的"糟糕"這個詞彙,我可以早一點了解自己。評論不等於永久狀態,只是代表目前的狀況對他人來說沒有達到他人的預想,因此,我可以試著從評論中找到一些事實去做改善來讓下次評論變得更好。
可改善的點3:試著跟社會多接觸
雖然大學可以提供試錯的機會,但社會提供反饋還是比較立即。如果學業可以負擔的狀況下,我希望我暑假能準備金融證照或是外文證照準備之後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做為一個整體自身信心來源,另一方面可以提早為職場做準備,就算不是為職場,也可以作為一個自我評量。
雙主修到現在要準備畢業,最大感觸就是學習即使知道會失敗還是要往前的勇氣,很多事情不是一次通關,通常都要反覆3-4次才能有個80-90%成功的通關率,但殘酷的是,現實沒辦可以讓你一直續關讓你繼續打,時間一到,只能帶著遺憾和經驗準備下個階段,經過這些時間的浪費,更能知道失敗的代價傳來的痛、更了解自己的行為模式和堅持的毅力,當這三種感覺領悟後,才知道自己想做的事,即使知道會失敗還是要往前的勇氣,讓這個勇氣從匹夫之勇慢慢磨練成老謀深算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