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0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940年6月4日 反叛的文人

中國人說及『文人』,就等同這些人『手無博雞之力』。這只是普通人的觀點,很多掌權者卻非如是說。
我知道中國這麼長遠的歷史當中,帝王最怕的是『文人』,總之王朝一遇上甚麼解決不了的民生問題,就有一大批文人被捉拿、被幹掉,其中只有一個現實上的大道理,文人有知識,不受帝王愚弄。骨頭又硬,本來沒有能力造反,但帝王偏偏就有隱憂,信不過讀書人。因為帝王們不怕腰骨軟的人,那些甚麼骨頭硬,看似不怕死,在帝王的眼中,這等人最可怕。『殺、殺、殺!』
筆者又觀察到,『文人』就算真的很反叛,那是現實需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沒有這等境界,就算文章值錢,也沒人看,因為著作權不在文人的手中,而是在『讀者』的眼裡。
你的文筆愈反叛,觀眾愈高興,你說出他們不敢說的話。你的『語』愈驚人,觀眾愈歎為觀止,因為簡直是他們的救星,是他們的盼望。王上看到怵然而驚,來人,『殺、殺、殺!』誰知道文人只是想買文糊口而已,那有這麼偉大的本事造反。
讓我真正想到西方反叛的文人,就有兩位,簡直就是我的偶像,文武雙全。一位是麥克阿瑟,他的『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單單這兩句,由英文翻過來的中文,仍是那麼擲地有聲,至於他的反叛,連杜魯門總統也敬而遠之。麥帥為子祈禱文,更成為禱告詞的範本,赫赫有名。
另一位是前英相邱吉爾,在二戰的戰績,名垂千古。他的反叛,與英國國會對著幹,眾人皆知。當上英國首相只有幾個月,盟軍在歐洲戰場上慘敗,四十萬官兵在敦克爾克大撤退,而他的演講搞在完成撤退 後,1940 年 6 月 4 日發表:
『戰爭不是靠撤退取勝的,但應當注意到,
這次救援卻孕育了勝利,眾多盟軍士兵得以成功撤回,
我們對此滿懷喜悅,
但不能因此就對目前在法國和比利時的盟軍潰敗視而不見,
我們還需準備好,承受接踵而至的打擊,
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領土上作戰,
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
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
保衛本土,我們將在灘頭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地方登陸作戰,
我們將在田間作戰,在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決不投降,即便全島或本土的大部份淪入敵人手中,
全體民眾饑寒交迫,我們海外的帝國子民們,
將在大英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繼續戰鬥,一直到天意注定之時,
新的世界將挺身而出,傾其全力拯救舊的自由世界』。
這位大英帝國的前首相,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Churchill),在1953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筆者心悅誠服,趁著六月四日,向這些反叛英雄敬禮,向這些反叛英雄乾杯。
四十萬聯軍的敦克爾克大撤退發生在 1940 年 6 月4日,離開了法國。四年後相近的日子,1944年 6月6 日,十五萬盟軍在法國諾曼地登陸,展開反攻,又是一段從頭開始的歷史。
有格子友表示:「人生的幸福之一,是看見自己原來可以從頭開始。」我也認同這樣的人生觀。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爭取體面尊嚴地繼續生活下去,盡力作一個更好的人。所以我看見神在祝福我們的國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