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我的50+關注美好與冒險生活》 Day11

昨天聽到一個podcast節目~
「靈魂相談室」
覺得很不錯,
裡頭有幾集是冥想引導,
今早我聽著節目做了
「開啟美好的一天」和「療癒內在小孩」的冥想,
做「療癒內在小孩」冥想時,
不是很愉快,
因為內在小孩不快樂,
我也沒什麼能力去安慰他。
心理學溝通分析學派(Transactional analysis)認為,
每個人都有三種不同的自我狀態。
分別是父母(P)、
成人自我狀態(A)、
兒童自我狀態(C)。
這樣的自我狀態是對於人格結構的假設,因此也稱作 PAC 模型。
也剛好對應佛洛伊德提出人格組成的三部分,分別為本我、自我、超我。
面對不同事件,
我們常會以PAC的不同狀態來應對。
我發現內在小孩和實際已成年的我,
都處於兒童模式,
自然沒法給內在小孩撫慰。
但「內在小孩冥想」快結束時,
引導詞中提到要跟著說: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我自己」,
我跟著唸了幾次後,
發現變得有能量可以去擁抱內在小孩,
冥想做完後感覺心裡的雜物被清空,
有種自在感。
當然這種清理不會ㄧ次就完全。
晚上上了個線上課程~
「善用AI,賦能自媒體經營」
談如何善用Chatgpt。
邊聽課我邊跟ChatGPT討論「內在小孩冥想」的事,
ㄧ開始ChatGPT胡謅ㄧ通,
被我質疑後,
它問我「內在小孩」是什麼意思,
搞懂後,就給了很多想法和建議,
還可以討論冥想過程和感受。
之前也曾幾次使用ChatGPT辦事,
不得不說,它真是個好幫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創齡生活筆記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