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各地都有類似的社會案件引起恐慌,繼而引起大眾的關注。在香港荷里活廣場於6月2日發生了意見斬人兇殺案,兇手的殺人動機就成為了全港市民關注的點,不久後警方於記者會指兇徒有精神病背景,那麼要是真的這樣,他到底會被判有罪還是無罪呢?
香港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恐怖砍人命案,兩女子遭無袖白衣男子持刀狂砍慘死。(圖/視頻截圖合成)
日前桃園一名朱姓健身教練情緒失控,在超商嘶吼並揮拳襲警。警方以警棍「暴擊」當事人十餘下的情形,引發「報復性執法」的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同時台灣也發生類似事件,桃園於5月20日時一名朱姓男子,身為職業健美選手身材壯碩宛如「浩克」竟在超商內失控大鬧,警察到場後對他進行壓制但被朱男打到輕微腦震盪。許多網友開始猜測朱男失控的原因。而在這次事件中,警方被朱男打到腦震盪後,警察便用粗暴的形式去對待他。社會上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如果在社會中出現類似事件,有疑似精神個案,包括精神疾病、精神官能症等時,屆時又應該如何處理呢?
根據世衛組織在一份20年來規模最大的全球心理健康報告中表示,在疫情之前全球已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疾病,疫情爆發後第一年,抑鬱和焦慮發生率提高了25%,大約每8人就有1人患有精神疾病。報告中也提到住在頻繁發生衝突地區的居民狀況不甚理想,估計每5人就有一人苦於心理健康問題。最後也呼籲不要再給心理健康貼上污名標籤,並指出有20個國家仍把自殺未遂視為犯罪。國內的全民健保申報資料分析中也提及,2019 年國人因精神疾患就醫約 280 萬人,其中男性 122 萬人(占 44%)、女性 158 萬人(占 56%)。
不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都能接收到和「精神疾病汙名化」相關事件的資訊、媒體報導或是輿論,但在我們組員的身旁卻有一群致力於探討精神疾病汙名化的大學生,他們的隊努力集各方資訊、籌畫活動、透過社群媒體管道發布相關知識性的貼文,盡心盡意盡力的為這個議題也是為這個社會做些改變,去年在圓夢計畫中也以第一名的殊讓這個議題被看見,想必他們的初衷,服務內容都非常觸動人心。此隊即是我們人系組員的學長們,對於方案執行過程與團隊,成員們的經驗和心得我們相當好奇,便接洽時間和團隊成員請教。
「我們一開始是挑身心障礙,有組員姐姐有身心障礙,但討論過後覺得範圍有點窄,覺得可以做大一點,剛好有認識埔榮精神科醫生,本來也想合作,醫生也說可以進到病房裡面,才會有這樣子的靈感。」學生們就因為這樣,開始了他們的成名之路。他們分享一開始構思的時候架構已經十分完整,從進到精神科病房,到展覽等等都很清楚,分工的部分有人經營社群,有人籌辦擺攤,有人主要負責宣傳活動展覽等等。
「比較深刻的是我們那時候也有做志工召募,開放給系上大一的學生,那剛好她遇到一個比較害羞,加上妄想,對自己不自信的個案,學妹覺得其他組很熱烈,當場大哭,其實自己也有反省是不是沒有篩選好。」其實路途都並非一帆風順,反而一波三折。
「最困難該就是找病房的問題,我們在8月都還是覺得可以進去,最後確定不行......」
在如此有限的時間裡面,能做出如此有意義有力量有溫度的方案,你能想像得到是一群大三學生做出來的嗎?我們看見他們憑著一顆熱誠,和助人工作者的使命去為這些精神疾病患者去除污名化,這值得社會大眾深思。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110學年度諮人系大學部三年級學生於學務處諮商中心和生輔組舉辦之圓夢計畫評選中榮獲第一名之殊榮。(圖/獲獎團隊提供)
您對精神疾病是怎麼想的呢?他們是精神病可怕的人還是只是單純生病的人呢,可以問問自己是如何看待精神疾病的,若您對此議題有興趣,歡迎進一步搜尋更多的資料,更了解關於精神疾病污名化這件環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議題。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郁浩霖、陳委岑、黃品宜、潘宣維、鍾佩芸在南投埔里的採訪報導。(姓氏照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