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諸葛亮兵法14-教令】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上位者的言行,看在所有人的眼裡。不說非法的話,不做無道的事,以自身的行為來教育眾人。
「夫釋己救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故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開頭是《素書.安禮章》的句子。
《素書》傳說是張良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從黃石公所授《三略》中擷取出來的篇章。
原文是「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
對比你就知道,差別只在「釋」跟「正」。
康熙字典云:釋: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
簡單翻譯的話,就是你放縱自己跟端正自己來「教人」,一逆一正。
古文引用,有些話就要自己觸類旁通。
張良接著說:「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
諸葛亮這裡的意思其實主要就是說這個。
所以,身為人君,要先以自身為表率,之後才能談懲罰。以身作則啦,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甚麼要求別人?
不過接下來回到開頭我們提到的,教令主要的用法,就是軍隊的規矩。
不教而戰,等於捨棄了你的軍隊。
為什麼呢?
「先習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習其旌旗指麾之變,縱橫之術;二曰:使耳習聞金鼓之聲,動靜行止;三曰:使心習刑罰之嚴,爵賞之利;四曰:使手習五兵之便,鬥戰之備;五曰:使足習周旋走趨之列,進退之宜;故號為五教。」
因為不教,無以成軍。
不是指著一個人的鼻子說「你是軍人」,給他武器裝備,他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士兵。
即使他熟於戰鬥。
軍隊基本有五教,第一教你看旗號,進退變換陣型,井然有序不能行差踏錯。
第二教你聽金鼓,擊鼓前行鳴金收兵
現代的「單兵基本教練」,只有立正稍息敬禮持槍,但根本精神是一樣的:服從命令,準確動作。
命令只是兩個字,但要做到的內涵很多。
第三教你知道犯錯接受的懲罰有多嚴重,服從命令建立功勳的獎賞有多豐厚。
這是一個相對概念,現代軍隊一樣有啊。
么八假,洞八假。罰你伏地挺身,獎勵你去販賣機投飲料,都是軍法訓練的一環喔。
第四跟第五,就進入了「單兵基本戰鬥教練」。
多了戰鬥兩個字。
熟悉武器裝備的使用保養,行軍,全副武裝五百障礙。還有那些像智障一樣的對答台詞,其實就類似日本在說的「指差呼稱」。
我不知道,像我運動神經不好,跳舞都會在心中默念接下來的動作。
其實都是同一個道理。
這些文字沒有很難,就舉例說明之。
「教令軍陳,各有其道。左教青龍,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軒轅。大將軍之所處。」
陳是「陣」。
因為今天諸葛亮是要「教將」,所以接著談布陣。
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沒,這邊就是先給個代號。
代號有很多好處,比如說旗幟:青龍旗動就是青龍軍動作。
比如說方向:前後左右是相對位置,但代號是絕對性。當左軍變右的時候,你下左軍前進,到底是誰要走?
青龍就是青龍,繞到哪裡都是青龍。
軒轅就是大將軍,主將之所在,這個要把握準了。
「左矛右戟,前盾後弩,中央旗鼓。旗動俱起,聞鼓則進,聞金則止,隨其指揮,五陳乃理。」
青龍是矛軍,白虎是戟兵。朱雀持盾,玄武射擊預備。
中央自然是指揮部。
事實上除了中央,其他配置並不是「只能這樣」。這也是我們前面常說,後面比較不常講的:此乃阿斗用教科書。
從零開始,從範例開始。
基本這樣設置,旗動齊動,金鼓號令,你就學會了基本布陣跟指揮,可以上戰場了。
這麼簡單?世界上的事情統統都是這麼簡單。
學跑步有什麼難?跑得又快又好才難。
「正陳之法,旗鼓為之主:一鼓,舉其青旗,則為直陳;二鼓,舉其赤旗,則為銳陳;三鼓,舉其黃旗,則為方陳;四鼓,舉其白旗,則為圓陳;五鼓,舉其黑旗,則為曲陳。」
「直陳者,木陳也;銳陳者,火陳也;方陳者,土陳也;圓陳者,金陳也;曲陳者,水陳也。」
這邊要教什麼呢?其實是教「約定暗號」。
五色旗,代表的就是五行。
「此五行之陳,輾轉相生,衝對相勝,相生為救,相勝為戰;相生為助,相勝為敵。」
中國式秘笈的精髓,就是講到你聽不懂。而亮子之所以過於常人,就是講到阿斗也能懂。
基本陣理是這樣的。
你要幫助直陣,要組曲陣。(水生木)
要救援圓陣的友軍,要派方陣。(土生金)
相生的陣型,可以結合。
要抵抗銳陣的敵人,請用曲陣。(水剋火)
要破方陣的防禦,就用直陣。(木剋土)
五行生剋密碼表自己去查。
稍微說一下,直陣就想成從前鋒到後衛的補充速度是穩定的。打圓陣的話,對方從兩翼補充過來的速度,同樣是穩定的,所以木不能剋金。
但打方陣,在轉角那邊遞補會稍微慢一些,這個差異就決定了木剋土。
銳陣不是穩定輸出,而是「先小後大」。而且銳陣其實是「盾前」,殺傷力在後面的兩翼。
所以圓陣的穩定應對,到後面就會被破。是為火剋金。
但對上方陣,你的「後大」會直接跟方陣的兩翼撞上,所以火不能剋土。
要注意的是,亮子沒說:變陣是在交鋒之前才能作的事情。
開打沒人看你旗子啦。
所以誰能決定最佳變陣時機,誰的部隊能在最好的時機反應過來:將軍的指揮跟部隊的素質,相當影響勝負。
不是全部。
「凡結五陣之法,五五相保,五人為一長,五長為一師,五師為一枝,五枝為一火;五火為一撞,五撞為一軍 ,則軍士具矣。」
諸葛亮這邊提出的是「五陣之法」,以五為單位,運用五行生剋,我們來看最小單位即可。
左矛兵為直木,右戟兵為圓金,前盾兵為銳火,後弩兵為曲水,中軍為方土。
混合編成是唐代李靖的發明,所以這邊其實要把裝備去掉來看,但特性是不變的。中軍就是「伍長」。
水生木,後兵支援左兵。木生火,左兵協助前兵。火生土,前兵護衛伍長。土生金,伍長支援右兵。
左兵主攻,目標是敵隊指揮。右兵主攻,目標是敵軍左兵……這表示敵軍在攻我伍長,所以伍長要在前兵的護衛下支援右兵進攻。
應用變化很多。
「夫兵利之所便,務知節度。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壯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糧牧,智者為謀主。鄉里相比,五五相保。」
那我們要怎麼安排士兵編組呢?要看每個人的特色。
左右兩翼的矛戟兵,要讓矮的人擔任。高的要在後軍放箭。放箭是拋物線射擊,不是水平,水平的話高十公分也沒有意義的。
大多在其他兵法篇有說過。
這邊有個特點是,諸葛亮並沒有提到:什麼樣的人要在前方持盾。但有說到,要讓相熟的人組成同伍。
五五相保本身不是指揮官能夠指揮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扶助,才是交戰時可以利用倚靠的部分。
「一鼓整行,二鼓習陳,三鼓起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
「聞鼓聽金,然後舉旗,出兵以次第,一鳴鼓三通,旌旗發揚,舉兵先攻者賞,卻退者斬,此教令也。」
基本的訓練就是讓士兵熟習鼓聲命令,配合動作。金鼓旌旗的指揮要能落實下去,就是進者賞,退者斬。
以上,是為教令篇。
下一篇,諸葛亮會更進一步說明,什麼樣的情況,當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