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走後,感情處理上屢屢出現挫折,我意識到必須認真面對是否個性上、性格上存在著過去並不自覺的風格。
曾經狂飆的青春年少灑脫不羈,落拓江湖載酒行,深深地相信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必將支起地球,不知好歹的認為強者不需要信仰,相信匹夫不可奪志也。而至不濟,不過也就是折戟沉沙成就自己如普羅米修斯般的悲劇英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看著父親從冰櫃裡拉出來,陷入脖子深深的凹痕,震撼極為巨大。在網路上我大量地找尋有關父親離開方式的相關資料,我發現這是最簡單最快速的過程。
生無可戀地,我提過數次可能也會用同樣的方式離開,我知道自己性格上兩個極端的扞挌。
老師及弟弟都提到,自生祖母到父親,這其實是家族一脈相傳的宿命,他懷疑我們在人格養成階段,是否曾經渴望來自父親的關愛,然而歷經家庭巨變的父親,堅硬如岩地似早已下定決心此生不受過情羈絆,讓我們對愛的索求從家庭擺盪到不知如何渴求。
數十年來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我曾經以為的就不過是來來去去的緣分來去如風,沒有人願意為我佇留。
直到那一刻,我這才意識到自己亟需修正的那一面風雨如晦。
在此之前其實我已經在尋求協助,想要改變自己。
前來紐約的夜航班機上,我把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再讀了一次:
“每個人在幼年變發展出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稱之為人生原型,爾後發展成較為定型的人生風格,相當於我們所常說的人格。”
“人生的重點並不在於一個人遺傳了什麼,而是他在人生早期階段(及一個人在童年環境中建構人生圓形時)如何處理他的傳承。”
“三種對孩子特別不利的情境:先天器官缺損、受到寵溺與不被喜愛。”
這一段是我一讀再讀的:
“對一般人而言,只要某人處於不利或艱困的環境之中,便能看清楚它具有何種人生風格。
人生不是一場遊戲,永遠不乏難題。人生在世,總有許多時候必須面臨重重困難的考驗。我們要研究的對象是個個遭遇困難的個案,設法找出他們有難時會做出什麼不同於平常的行為、展現出哪一些特殊的特質。就像之前提過的,人生風格是一個統一體,而形塑人生風格的正是人們早年生活所遭遇的困境,以及為了特定目標所做的努力。“
我想努力地改變自己。
以往想到的是如何讓自己風姿颯爽地更專業而有魅力,後來發生的事情,讓我看到自己不足的部分。當然回首前塵,生活畢竟是生活本身,其實不倚賴誰而自己經營,也無所謂什麼目標與追求,盡了責任義務、競爭衝突,大可以回到一個人呼吸在天地之間的根本,自顧自地活著。
我想著至少我本來可以改變自己,雖然鮮少有人在這把年紀了還這麼衝動熱血的想再做這種傻事,但是我本來就是傻,即便這樣的改變將帶我去向一個什麼樣不知道的未來,即便錯過了,也會成為祝福。
而我只冀求有一個更好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