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什麼位置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無論在什麼位置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左邊的人說

「現在的孩子真的非常難管教,你沒有小孩不懂,打是不得已時的必要之惡」

「以前的父母哪一個不是威權打罵教育」

.

右邊的人說

『對小孩施暴還發文討拍,用文字包裝自己的惡行』

『暴力零容忍! 動手就是不對! 受苦的都是孩子』

.

感覺一下,你更想往左站,還是更想往右站?

.

當你在心中選邊站後,

思考一下:

你之所以更想往其中一邊靠攏,

你有沒有將自己過往的經驗…投射其中?

因為你已為人父母,知道育兒艱辛?

或是

因為你小時候也曾經被父母打罵過,未被撫癒的傷痛被勾動?

.

是什麼讓你想對這位對孩子動手的父親說一聲”加油”?

或者

是什麼讓你感到忿恨不平、想為受到傷害的孩子們發聲?

.

人跟人之間,只要有互動,難免會有傷害。

#他傷害你很可能是出自於他自己的痛苦

有些傷害是無心之過

少數是惡意為之

而在親子關係中,更多是出於父母的無能、無知、或無意識的行為所造成的。

家長對孩子的不當管教(或暴力以待),很多時候是出於父母對自己的自責、內疚、或焦慮。

#其實是你對自己非常生氣

#但是卻把氣發在孩子身上

如果你是家長,你也曾失控,吼罵孩子、或者動手打過孩子…你需要的,是先回頭關照自己的自責、焦慮、內疚、和生氣,而不是找另一個人來替你承擔那些你carry不了自己的部份。

若傷害孩子並非你的本意,那麼請你以寬厚的眼光,看一看這個努力,只是用錯了方法的自己。你可以求助、可以學習,可以試著為自己找到更適切的方法,替自己增能、讓自己在幽暗中,也能撇見希望的曙光。

我想這大概是整個社會的集體瘡傷吧。這些事件,勾動了群眾內在未曾被看見的受傷、和未曾被撫慰的痛苦。自由民主的氛圍,加上網路的便利,似乎讓一直潛伏在人群心中的擔憂和憤怒,終於有了一個出口,得以為自己發聲。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你願意,我想邀請你,帶著覺知:

#在照顧自己的時候

#努力別讓自己的痛苦

#再成為他人的傷害

如同陳建瑋在金曲頒獎典禮中展現的:

#無論在什麼位置

#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謝謝 Icu醫生陳志金 的這句話,我超級喜歡的,也分享給大家)

#已被陳建瑋圈粉

願泰戈爾的這首詩《用生命影響生命》,能讓我們更有勇氣和意願,展現自己的溫度,給這個荒亂的世界。

-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

#照片為兒子畫的愛心

#願我們都因著心中的愛

#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父母請先照顧自己再教養孩子

#高小露Lulu佳均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39會員
26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你家孩子幾歲戒尿布? 不幫孩子戒,怕錯過戒尿布的黃金時期 要求孩子戒,又怕造成他壓力太大 腦中滿滿都是什麼才“正確”的疑惑? 和孩子到底幾歲戒尿布才算“正常”的問號? 媽媽就是如此兩難的生物 . 我們家的妞5Y5M,目前晚上還在包尿布。 這半年來我曾試探性地問過妞2次: 「媽咪覺得妳現在5歲了,差不
孩子們早些主動說想喝生脈飲 煮好放涼後,我開心地宣佈: 「孩子們,已經溫一點了,可以來喝了!」 『耶~~』兩個孩子碰碰跳跳地相繼跑來 兩秒後 燁和翎紛紛慘叫:『嗚嗚嗚…好燙啊!!』 怎麼會?我已經放涼了啊! 我摸著以為已經很溫了! 可能再倒入孩子的塑膠杯導熱比較慢 我讓孩子們趕緊去冷凍庫 一人拿一顆
不知道大家這幾天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樣,也受到了新聞媒體的影響? 幼兒園餵藥案、me too、和人設翻車等事件…最近這類的新聞太頻繁,我不斷感受到整個社群媒體,都散播著不安和焦慮的氣息…。 早上醒來,又多一個案例! 除了震驚之外,心中也真真實實地升起了…失望、不信任、生氣…和各種復雜的感受。 上午刻意播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很難帶嗎?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特別難搞嗎? 甚至你覺得…孩子根本是個磨娘精!?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 你的孩子很可能是高敏兒! . 高敏特質可能有多種樣貌,例如: →容易感到恐懼 →易受到驚嚇 →面對陌生環境容易感到緊張 →特別執著/堅持度高 →對聲音或氣味非常敏感 →很在意旁人
燁:「妞,可不可以分一點給我?」 妞:『不要~~~這是我的』 燁:「拜託嘛~~」 妞:『不~~要~~~!!! 你自己不是也有嗎?』 晨間上學前,燁對著坐在餐桌上吃早餐的妞說。 「可是我已經放到書包了」 『那你可以再拿出來啊!』 燁沉默了一會兒,站在那兒,看著妞吃著鹽可頌,彷彿沒有準備他的份一樣。 燁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你家孩子幾歲戒尿布? 不幫孩子戒,怕錯過戒尿布的黃金時期 要求孩子戒,又怕造成他壓力太大 腦中滿滿都是什麼才“正確”的疑惑? 和孩子到底幾歲戒尿布才算“正常”的問號? 媽媽就是如此兩難的生物 . 我們家的妞5Y5M,目前晚上還在包尿布。 這半年來我曾試探性地問過妞2次: 「媽咪覺得妳現在5歲了,差不
孩子們早些主動說想喝生脈飲 煮好放涼後,我開心地宣佈: 「孩子們,已經溫一點了,可以來喝了!」 『耶~~』兩個孩子碰碰跳跳地相繼跑來 兩秒後 燁和翎紛紛慘叫:『嗚嗚嗚…好燙啊!!』 怎麼會?我已經放涼了啊! 我摸著以為已經很溫了! 可能再倒入孩子的塑膠杯導熱比較慢 我讓孩子們趕緊去冷凍庫 一人拿一顆
不知道大家這幾天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樣,也受到了新聞媒體的影響? 幼兒園餵藥案、me too、和人設翻車等事件…最近這類的新聞太頻繁,我不斷感受到整個社群媒體,都散播著不安和焦慮的氣息…。 早上醒來,又多一個案例! 除了震驚之外,心中也真真實實地升起了…失望、不信任、生氣…和各種復雜的感受。 上午刻意播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很難帶嗎?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特別難搞嗎? 甚至你覺得…孩子根本是個磨娘精!?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 你的孩子很可能是高敏兒! . 高敏特質可能有多種樣貌,例如: →容易感到恐懼 →易受到驚嚇 →面對陌生環境容易感到緊張 →特別執著/堅持度高 →對聲音或氣味非常敏感 →很在意旁人
燁:「妞,可不可以分一點給我?」 妞:『不要~~~這是我的』 燁:「拜託嘛~~」 妞:『不~~要~~~!!! 你自己不是也有嗎?』 晨間上學前,燁對著坐在餐桌上吃早餐的妞說。 「可是我已經放到書包了」 『那你可以再拿出來啊!』 燁沉默了一會兒,站在那兒,看著妞吃著鹽可頌,彷彿沒有準備他的份一樣。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