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什麼位置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左邊的人說
「現在的孩子真的非常難管教,你沒有小孩不懂,打是不得已時的必要之惡」
「以前的父母哪一個不是威權打罵教育」
.
右邊的人說
『對小孩施暴還發文討拍,用文字包裝自己的惡行』
『暴力零容忍! 動手就是不對! 受苦的都是孩子』
.
感覺一下,你更想往左站,還是更想往右站?
.
當你在心中選邊站後,
思考一下:
你之所以更想往其中一邊靠攏,
你有沒有將自己過往的經驗…投射其中?
因為你已為人父母,知道育兒艱辛?
或是
因為你小時候也曾經被父母打罵過,未被撫癒的傷痛被勾動?
.
是什麼讓你想對這位對孩子動手的父親說一聲”加油”?
或者
是什麼讓你感到忿恨不平、想為受到傷害的孩子們發聲?
.
人跟人之間,只要有互動,難免會有傷害。
有些傷害是無心之過
少數是惡意為之
而在親子關係中,更多是出於父母的無能、無知、或無意識的行為所造成的。
家長對孩子的不當管教(或暴力以待),很多時候是出於父母對自己的自責、內疚、或焦慮。
如果你是家長,你也曾失控,吼罵孩子、或者動手打過孩子…你需要的,是先回頭關照自己的自責、焦慮、內疚、和生氣,而不是找另一個人來替你承擔那些你carry不了自己的部份。
若傷害孩子並非你的本意,那麼請你以寬厚的眼光,看一看這個努力,只是用錯了方法的自己。你可以求助、可以學習,可以試著為自己找到更適切的方法,替自己增能、讓自己在幽暗中,也能撇見希望的曙光。
我想這大概是整個社會的集體瘡傷吧。這些事件,勾動了群眾內在未曾被看見的受傷、和未曾被撫慰的痛苦。自由民主的氛圍,加上網路的便利,似乎讓一直潛伏在人群心中的擔憂和憤怒,終於有了一個出口,得以為自己發聲。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你願意,我想邀請你,帶著覺知:
如同陳建瑋在金曲頒獎典禮中展現的:
(謝謝 Icu醫生陳志金 的這句話,我超級喜歡的,也分享給大家)
願泰戈爾的這首詩《用生命影響生命》,能讓我們更有勇氣和意願,展現自己的溫度,給這個荒亂的世界。
-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
avatar-img
39會員
2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你家孩子幾歲戒尿布? 不幫孩子戒,怕錯過戒尿布的黃金時期 要求孩子戒,又怕造成他壓力太大 腦中滿滿都是什麼才“正確”的疑惑? 和孩子到底幾歲戒尿布才算“正常”的問號? 媽媽就是如此兩難的生物 . 我們家的妞5Y5M,目前晚上還在包尿布。 這半年來我曾試探性地問過妞2次: 「媽咪覺得妳現在5歲了,差不
孩子們早些主動說想喝生脈飲 煮好放涼後,我開心地宣佈: 「孩子們,已經溫一點了,可以來喝了!」 『耶~~』兩個孩子碰碰跳跳地相繼跑來 兩秒後 燁和翎紛紛慘叫:『嗚嗚嗚…好燙啊!!』 怎麼會?我已經放涼了啊! 我摸著以為已經很溫了! 可能再倒入孩子的塑膠杯導熱比較慢 我讓孩子們趕緊去冷凍庫 一人拿一顆
不知道大家這幾天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樣,也受到了新聞媒體的影響? 幼兒園餵藥案、me too、和人設翻車等事件…最近這類的新聞太頻繁,我不斷感受到整個社群媒體,都散播著不安和焦慮的氣息…。 早上醒來,又多一個案例! 除了震驚之外,心中也真真實實地升起了…失望、不信任、生氣…和各種復雜的感受。 上午刻意播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很難帶嗎?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特別難搞嗎? 甚至你覺得…孩子根本是個磨娘精!?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 你的孩子很可能是高敏兒! . 高敏特質可能有多種樣貌,例如: →容易感到恐懼 →易受到驚嚇 →面對陌生環境容易感到緊張 →特別執著/堅持度高 →對聲音或氣味非常敏感 →很在意旁人
燁:「妞,可不可以分一點給我?」 妞:『不要~~~這是我的』 燁:「拜託嘛~~」 妞:『不~~要~~~!!! 你自己不是也有嗎?』 晨間上學前,燁對著坐在餐桌上吃早餐的妞說。 「可是我已經放到書包了」 『那你可以再拿出來啊!』 燁沉默了一會兒,站在那兒,看著妞吃著鹽可頌,彷彿沒有準備他的份一樣。 燁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你家孩子幾歲戒尿布? 不幫孩子戒,怕錯過戒尿布的黃金時期 要求孩子戒,又怕造成他壓力太大 腦中滿滿都是什麼才“正確”的疑惑? 和孩子到底幾歲戒尿布才算“正常”的問號? 媽媽就是如此兩難的生物 . 我們家的妞5Y5M,目前晚上還在包尿布。 這半年來我曾試探性地問過妞2次: 「媽咪覺得妳現在5歲了,差不
孩子們早些主動說想喝生脈飲 煮好放涼後,我開心地宣佈: 「孩子們,已經溫一點了,可以來喝了!」 『耶~~』兩個孩子碰碰跳跳地相繼跑來 兩秒後 燁和翎紛紛慘叫:『嗚嗚嗚…好燙啊!!』 怎麼會?我已經放涼了啊! 我摸著以為已經很溫了! 可能再倒入孩子的塑膠杯導熱比較慢 我讓孩子們趕緊去冷凍庫 一人拿一顆
不知道大家這幾天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樣,也受到了新聞媒體的影響? 幼兒園餵藥案、me too、和人設翻車等事件…最近這類的新聞太頻繁,我不斷感受到整個社群媒體,都散播著不安和焦慮的氣息…。 早上醒來,又多一個案例! 除了震驚之外,心中也真真實實地升起了…失望、不信任、生氣…和各種復雜的感受。 上午刻意播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很難帶嗎? 你會覺得你的孩子特別難搞嗎? 甚至你覺得…孩子根本是個磨娘精!?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麼… 你的孩子很可能是高敏兒! . 高敏特質可能有多種樣貌,例如: →容易感到恐懼 →易受到驚嚇 →面對陌生環境容易感到緊張 →特別執著/堅持度高 →對聲音或氣味非常敏感 →很在意旁人
燁:「妞,可不可以分一點給我?」 妞:『不要~~~這是我的』 燁:「拜託嘛~~」 妞:『不~~要~~~!!! 你自己不是也有嗎?』 晨間上學前,燁對著坐在餐桌上吃早餐的妞說。 「可是我已經放到書包了」 『那你可以再拿出來啊!』 燁沉默了一會兒,站在那兒,看著妞吃著鹽可頌,彷彿沒有準備他的份一樣。 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