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有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且,這個選擇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前一陣子,有次線上共學,我們大夥相約聽完 podcast「越育」之後要來聊「依附關係」這主題。

心理學研究指出,依附關係極可能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也就是說,如果父母用打罵方式對待你,你可能也不自覺想用打罵方式對待你的孩子。

尤其,當孩子不按牌理出牌或情緒起伏很大時,你忍不住就會想用打罵來讓孩子順服,即便你很清楚那種恐懼,但不知為何,你曾被對待的方式早已鑽進你的潛意識裡,變成一種自然反應。

有了孩子之後,我始終和這種慣性對抗著⋯⋯

從小,我是三姐妹裡最調皮的老二,總做出讓大人不敢置信的事,小一點的時候是欺負妹妹、掉進魚池、把泥沙倒進車子裡、當眾取笑爸爸的朋友;大一點的時候是不肯唸書、欺騙、偷改成績、偽造文書等等。

每一次,我都被打得很慘。

爸爸總說,不打不成器,打就是在教育你。

媽媽總說,等爸爸回來,我一定要告訴他你又做了什麼壞事,叫他好好處罰你。

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因為被打就停止這些不好的行為,因為每次我都心懷著深深的恐懼面對處罰,根本無力好好解釋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有時候連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唯一學會的就是盡量在大人面前表現出他們喜歡的樣子,然後轉頭繼續摸索我自己,做著我自己也無法理解的事。

那時候,我真的不記得,有沒有誰願意蹲下來好好理解我、傾聽我,那樣的無助感陪伴著我的童年。

現在,當我的孩子越來越大,伴隨著各種情緒時,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我會對小孩大吼,我也不懂自己在跟一個三歲小孩反擊什麼?

有時,我會怕自己又怒罵孩子,乾脆逃離現場,奪門而出留下錯愕的小孩和老公。

直到參加共學團後,我才慢慢了解到,在面對小孩前你必須先面對自己。你才不會把自己的問題丟到孩子身上,你才不會總是有「 都是因為你,才害我⋯⋯ 」的句子冒出來,孩子並不是處處為了你的方便而生,他就是一個主體,他絕對有權利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你會發現當你試著好奇他的行為而不是先指責的時候,你們真的可以像朋友一樣聊天。

現在,久久一次,我會帶孩子回去探望爸爸,他總會對於我和小孩的相處方式感到不可思議⋯事事尊重小孩、凡事都用談的,講理的,爸爸會覺得,他那麽小,聽得懂嗎?就照大人的方法做就好啦!為何要花那麽多時間?

一次一次,我試著對爸爸解釋我在堅持什麼,為何我要這樣對待孩子,為何堅持不打不罵。我甚至對我爸說:「我覺得你小時候那樣打我是不對的。」

有天,爸爸突然跟我說:「我覺得你這樣帶孩子是對的,你小時候我不該這樣打你⋯。」

爸爸的眼裡泛著歉意,那一刻,我在心裡跟爸爸也跟自己和解了。

現在的我完全能理解小時候爸爸為了家庭生計辛苦到處奔波,他是如此疼愛我,只是,我的出現一定讓他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很挫折吧!他當時應該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然後在他的生命經驗裡,「打」就是最快最好的方式啊!

經歷了這次,我覺得自己更有力量在育兒路上堅持下去,我相信自己是可以選擇的,選擇把孩子當成一個人,好好對待他,他自然而然也會好好善待別人。

我也相信,不打罵小孩的這個選擇,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

20210613_

*本文章刊登於「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官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 Lai的沙龍
7會員
33內容數
Han L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17
每週,我和我的健身小夥伴-旬旬,會找一天相約去社區的健身房跑步! 旬旬跑步的動力就是螢幕上顯示的數字越大,他就越興奮,跑得越賣力!他小小的身軀會邊跑邊不時地伸長脖子探頭看看前方的螢幕。 旬:「麻麻,我跑10分鐘了!你呢?」 我:「我跑6分鐘了!」 過了一會兒⋯。 旬:「麻麻,我跑15分鐘了!你呢?」
Thumbnail
2023/04/17
每週,我和我的健身小夥伴-旬旬,會找一天相約去社區的健身房跑步! 旬旬跑步的動力就是螢幕上顯示的數字越大,他就越興奮,跑得越賣力!他小小的身軀會邊跑邊不時地伸長脖子探頭看看前方的螢幕。 旬:「麻麻,我跑10分鐘了!你呢?」 我:「我跑6分鐘了!」 過了一會兒⋯。 旬:「麻麻,我跑15分鐘了!你呢?」
Thumbnail
2023/04/10
傍晚,我們玩得有點累了,我突然興起問旬旬:「欸!我們來找這個公園裡的三角形吧!看看能找到幾個?」 遊戲馬上開始! 我指著遠方說:「你看!那邊地上的水溝蓋是三角形的!」 旬:「旁邊的三角錐是三角形的!」 我:「嗯!從這邊看的確是!」 「那邊停車場的告示牌!」 「這個支撐樹的三枝竹竿也是!」 「路燈底部
Thumbnail
2023/04/10
傍晚,我們玩得有點累了,我突然興起問旬旬:「欸!我們來找這個公園裡的三角形吧!看看能找到幾個?」 遊戲馬上開始! 我指著遠方說:「你看!那邊地上的水溝蓋是三角形的!」 旬:「旁邊的三角錐是三角形的!」 我:「嗯!從這邊看的確是!」 「那邊停車場的告示牌!」 「這個支撐樹的三枝竹竿也是!」 「路燈底部
Thumbnail
2023/04/10
今天從公園回家的時候,旬旬有點惋惜得跟我說:「我又沒有看到白天是怎麼變成晚上的!因為那時候我正忙著玩!」 事實上,他已經跟我講過很多次,想要好好仔細得看一次白天是怎麼變成晚上的,因為每次他都不小心錯過,猛一回頭,天就已經黑了,可是明明剛來公園的時候還是白天阿🤷‍♂️ 我說:那就代表你每次在外面都很
Thumbnail
2023/04/10
今天從公園回家的時候,旬旬有點惋惜得跟我說:「我又沒有看到白天是怎麼變成晚上的!因為那時候我正忙著玩!」 事實上,他已經跟我講過很多次,想要好好仔細得看一次白天是怎麼變成晚上的,因為每次他都不小心錯過,猛一回頭,天就已經黑了,可是明明剛來公園的時候還是白天阿🤷‍♂️ 我說:那就代表你每次在外面都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幕很熟悉 小時候教室裡上課前常常也只有我一人 保持努力 相信會有自己想要的結果 中央棋院官網連結 : https://www.centralgo.com.tw/
Thumbnail
這幕很熟悉 小時候教室裡上課前常常也只有我一人 保持努力 相信會有自己想要的結果 中央棋院官網連結 : https://www.centralgo.com.tw/
Thumbnail
生活中保持自信,即使有時會感到迷茫,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持續努力不懈。 看著背景的花朵照片,感受花精的能量吧
Thumbnail
生活中保持自信,即使有時會感到迷茫,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持續努力不懈。 看著背景的花朵照片,感受花精的能量吧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不打罵不威脅恐嚇利誘羞辱小孩,那是要怎麼教小孩啊? 剛開始帶親子共學團體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有團員這樣問。 於是我去找《父母效能訓練》,找《非暴力溝通》的書來跟他們一起讀,協助父母(照顧者)增能,就是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打罵威脅恐嚇利誘羞辱之外,還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教」小孩的,如果真的很想教的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女主角波兒的故事,她在挑戰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並最終得到了成功。這篇文章鼓勵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願望和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女主角波兒的故事,她在挑戰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並最終得到了成功。這篇文章鼓勵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願望和目標。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