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官制(五)大理寺、通政使司和國子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謄黃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參議各一人,正五品)

1.任用和職掌:

通政使司負責處理中央和全國官民呈遞之公文和奏摺,並於早朝匯集遞交皇帝御覽。由於屬於正式公文傳遞管道,私自上奏公文書並不被允許。

所說通政使地位隆重,重要廷議和獄案皆出席決策,但由於通政使司性質單調清閒,多被官員們認為是閒缺。

二、大理寺(大理寺卿,正三品;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寺丞各一人,正五品)

1.任用和職掌

大理寺的職掌為司法案件的復覈,明代前中期甚至需要重新詢問犯人以確定審理的合宜與否,但弘治朝後僅以文件上的審查為主。

任用上雖然大理寺卿和通政使皆為正三品,同為大九卿成員之一(其他七位為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地位相對尊崇,但大理寺也是作為京官的升轉之階,亦不受到重視。

三、國子監(祭酒一人,從四品;司業一人,正六品)

1. 任用 :

南北兩京皆設有國子監,其編制相同。國子監由於作為官方的中央最高學府,因此其堂上官備受重視,祭酒和司業皆由學行為士論認可者擔任,之後多由翰林升遷而來。

2.職掌:

監生來源眾多,包括各類勳戚、外國生、土司子弟,但主體仍由各地貢生組成,他們多是資深生員,由於多年無法考中舉人而走貢舉途徑,因為成為貢生便有由吏部分派出仕的機會。

雖然歷朝始終宣言國子監的重要,但中葉起學風不振是不爭的事實,大多數監生進入此地並非精進學識,而是希冀謀得一個當官的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淵閣
8會員
44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文淵閣的其他內容
2023/07/30
本篇為明代官制簡介正篇之最後一篇,介紹府、州和縣。
2023/07/30
本篇為明代官制簡介正篇之最後一篇,介紹府、州和縣。
2023/07/18
此篇開始陸續介紹明朝地方行政區劃的分級和各類官員。省、順天府和應天府
2023/07/18
此篇開始陸續介紹明朝地方行政區劃的分級和各類官員。省、順天府和應天府
2023/07/08
明代六科給事中和南京六部的簡介
2023/07/08
明代六科給事中和南京六部的簡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古代科舉的科目,在常態的進士、明經等科目之外,還有一種不定期的「制舉」。
Thumbnail
古代科舉的科目,在常態的進士、明經等科目之外,還有一種不定期的「制舉」。
Thumbnail
皇帝的權力究竟如何使用?8歲喪父9歲登基的小皇帝所仰賴的教育是聖賢經典,從來沒有人教他帝王學。
Thumbnail
皇帝的權力究竟如何使用?8歲喪父9歲登基的小皇帝所仰賴的教育是聖賢經典,從來沒有人教他帝王學。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Thumbnail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Thumbnail
康熙見他三人這模樣,不禁嘆道:「常寧,當初給你旨意,不讓他倆再見,不只是因為此事干礙禮法,更是因為此等醜聞鬧騰開來,我就想保也保不住明珠。今日一下子六個御史兩份摺子上來,指著吏部尚書負兵部的責任,我倒還能批駁,可萬一哪日他倆的事被揭,都察院必然連明珠一併參劾,屆時你們讓我怎麼駁?」
Thumbnail
康熙見他三人這模樣,不禁嘆道:「常寧,當初給你旨意,不讓他倆再見,不只是因為此事干礙禮法,更是因為此等醜聞鬧騰開來,我就想保也保不住明珠。今日一下子六個御史兩份摺子上來,指著吏部尚書負兵部的責任,我倒還能批駁,可萬一哪日他倆的事被揭,都察院必然連明珠一併參劾,屆時你們讓我怎麼駁?」
Thumbnail
中書令,堪稱漢代最神秘的官職之一。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完全沒有提過這個職務。 是漢武帝之前都不曾建立這個職務嗎? 又或者是司馬遷故意不記? 畢竟,按班固的史料收集,最早可考的中書令,就是司馬遷本人,也是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在宮廷擔任的職缺。 中書令這個職責的變化,牽動著兩漢,甚至「魏」的滅亡…
Thumbnail
中書令,堪稱漢代最神秘的官職之一。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完全沒有提過這個職務。 是漢武帝之前都不曾建立這個職務嗎? 又或者是司馬遷故意不記? 畢竟,按班固的史料收集,最早可考的中書令,就是司馬遷本人,也是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在宮廷擔任的職缺。 中書令這個職責的變化,牽動著兩漢,甚至「魏」的滅亡…
Thumbnail
在明代朝廷中有一群官員他們可以針對任何事情提出建議、監察甚至彈劾,從皇帝到官員百姓,大至國家小至庶民,他們都可以發表意見而且不需要有確切的證據,只要是有所耳聞就可拿來作為憑證,哪怕事後調查並無此事也不用負責,他們有個統稱:「言官」。
Thumbnail
在明代朝廷中有一群官員他們可以針對任何事情提出建議、監察甚至彈劾,從皇帝到官員百姓,大至國家小至庶民,他們都可以發表意見而且不需要有確切的證據,只要是有所耳聞就可拿來作為憑證,哪怕事後調查並無此事也不用負責,他們有個統稱:「言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