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來看看讓人深思的售命》觀後感

作者:許家源
電影《售命》透過黑色荒誕的故事情節,探討了生命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商品化問題,並以阿良逐漸接受死亡並從中獲得解脫的過程,賦予生命以意義。然而,在電影中,陳瑜真的「犧牲」行為卻帶有一些問題,可能會助長社會大眾對家長困境的錯誤觀念。
翻攝於售命FB官網
翻攝於售命FB官網
首先,陳瑜真的「犧牲」實際上是被迫放棄生命的選擇,因為她無法找到其他更符合倫理的選擇。其行為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和兒子自身的意願,也沒有尊重兒子的權利。在現實中,家長面臨類似的極端處境時,往往缺乏必要的資源和支援,只能選擇最暴力的「解決」方式。因此,電影應該提醒觀眾要給予家長更多的資源和選擇,才能避免悲劇上演。社會責任感和人權觀念是最重要的。
其次,電影強調陳瑜真「犧牲」自己拯救兒子一方面彰顯母愛,但同樣也可能傳遞出錯誤的信息:極端的「犧牲」才算真正的愛,家長應該無條件為孩子犧牲。這會忽略他人權利和倫理考量,同時也會正當化家長「不惜一切」的行為,減少他人對此干預的空間。因此,電影應該更多地探討社會制度和倫理規範。
總的來說,電影《售命》的主題需要更多面向的討論。雖然強調母愛,但陳瑜真的「犧牲」行為可能會助長社會大眾對家長困境的錯誤觀念,並減少重視社會制度、倫理規範和人權保障的重要性。
電影《售命》透過主角阿良的故事,對現今社會充滿反思。陳瑜真為了挽救兒子而捨身,無疑表現母愛,但其手段令人質疑。
阿良陷入困境
27歲的阿良厭世而想結束生命。他一直面對生理與心理痛苦,對生存毫無目的。他的存在感消失,沒有親密的人與社會聯繫,內在空虛感難以饒恕 。
陳瑜真的「犠牲」
陳瑜真為救兒子雖表現母愛,但其「犠牲」實為不得已之舉。她沒有其他選擇:
1. 社會資源缺乏,她無法不犧牲自己挽救兒子
2. 未取得兒子同意即做決定,沒有給予兒子選擇權
3. 其動機出於母愛本能,而非理性與兒子意願
4. 家長面臨極端處境往往缺乏資源與支援,只能做出最血腥的選擇助長錯誤觀念?
電影可能傳遞出以下信息:
1) 極端「犠牲」才算真愛,家長應無條件為孩子犧牲
2) 正當化家長「不惜一切」的行為,減少他人干預
3) 炒作效果卻忽略其他合理方案
4) 忽略社會制度與倫理視角
雖強調母愛, 陳瑜真的「犠牲」可能助長錯誤觀念,忽略社會制度 與人權保障。
主題需要多面向討論,提醒社會照顧家長,提供選擇避免悲劇。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許家源記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