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的實踐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_第七章(廣告、消費文化和慾望)筆記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篇章或許可說是本書最重要且最經典的一篇,論點切入直接,講述了滿多重要的觀念。
若未看過本書,前七章要挑兩篇讀,我會選第四章透視(觀看與藝術史結合)與本章(觀看與廣告行銷結合)。
  1. 為了去販賣過剩的商品以推動商業運行,商家開始將挑選幾乎無差異的商品包裝成消費者自由意志的展現,買你所想,個人自主被賦能。實際上這也只是另一個謊言,我們是在商家提供的有限、同質性高但看似繽紛的選項中被迫挑選。這個論點中段(p.303)又再次驗證,我們以為自身購買是自我身份、品味等展現,實際上那些都是虛假的個體性,是標準化的商品產物,可穿戴在任何人身上;意即這也僅是一種誘導消費的陷阱。
  2. 另一謊言前面篇章有提,廣告塑造的形象總是承諾一個理想國度的虛假世界(所謂的if線?…)。“假設”在使用產品或服務後,我們能變得更好的自己、變得更快樂。結合p.302 所述,廣告所描述的現在永遠都有所欠缺。慾望與匱乏成為驅動消費的動力,然而匱乏是一種永遠無法滿足的心理狀態,無法依靠消費而解除。因此我們幾乎總是只有在購買的當下快樂,之後卻是更多的失落與失望(這跟行銷當中認真失調的理論近似)。
  3. 購物與消費在近代從日常任務被轉變為一種娛樂,隨著現代都市的建立、拱廊與櫥窗的購物空間應允而生,至此視覺愉悅也成為購物重要的一環。
  4. 商品本身的製造(生產)意義被掏空,透過行銷包裝成新的抽象意義。這代表兩件事,首先消費者的購買有時候不是為了產品本身,而是為了產品前方宣傳圖像(形象)的抽象意義與概念,類似於YT看到的所謂黑人手上一杯星巴克警察就不會來找麻煩影片蘊含的意義那樣。其二,由於生產脈絡被掏空,補上的是行銷故事,書中以NIKE為例,大家會傾向刻意或無意忽略其血汗工廠、童工與女工的實質前提,但同時又在廣告語言當中溝通女性賦權這種精神分裂自我矛盾的事實,而被說服去購買其商品。我認為還有一個好的例子就是肉品成列在超市時都是乾淨塑膠盒(僅有少許血水),已經完全抹去其從宰殺到切肉等製作過程,進到都市現代的商場,明亮、衛生的陳列處,供消費者挑選。也是因此常有聽到所謂實際看過屠宰場運作的人從此吃素的情況。
  5. 廣告、品牌的運作在p.313提及,是19世紀末開始逐漸建立。品牌本身可藉由廣告及其他各種接觸點的經營,形塑本身的抽象價值(如新潮、快樂)。這裡我們又回到4.,消費者的購買有時不為商品本身,更多可能是品牌的意義(例如盲信果粉自成一格的神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40內容數
本沙龍主要以介紹/賞析電影、動畫、展覽為主。 電影:院線或自選經典作品,以藝術表現/敘事手法/其他觀察為主。較熟悉的導演為王家衛、北野武、昆丁。 動畫:主要為今敏動畫賞析,陸續會新增宮崎駿系列。未來預計也會以近未來科幻(AKIRA/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為主題做分析。 展覽:針對展覽做紀錄與觀察等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ns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章篇幅跟前幾章差不多,但其實沒有特別講述些什麼。一分鐘可總結。
第五章講述幾個繪畫之後的複製工具的發展以及其對於影像的價值與意義的影響。本文進行六點摘要。
我們終於到了跟藝術史有點關係的章節了,真不容易。這章節應該是前面四章裡面最有趣的。但因為帶書到處趴趴走太重,所以遲遲沒補上這篇。
這一章比較像各種定義的釐清,包含再次定義觀看不僅是一個動態的協商,也是人與人之間或人與機制之間權力關係的要素。
影像意義的產生透過影像本身、社會脈絡(例如文化 價值觀,生產者無法掌控)、生產者(其意圖)、觀看者(指單一觀看者而非群體)四者所進行的動態協商。是一種持續性的鬥爭。
作為觀看的概論,本書從各面向(如權力、文化、電影等)討論觀看這件事。計畫一邊重讀一邊筆記,同步分享作為紀錄。
這章篇幅跟前幾章差不多,但其實沒有特別講述些什麼。一分鐘可總結。
第五章講述幾個繪畫之後的複製工具的發展以及其對於影像的價值與意義的影響。本文進行六點摘要。
我們終於到了跟藝術史有點關係的章節了,真不容易。這章節應該是前面四章裡面最有趣的。但因為帶書到處趴趴走太重,所以遲遲沒補上這篇。
這一章比較像各種定義的釐清,包含再次定義觀看不僅是一個動態的協商,也是人與人之間或人與機制之間權力關係的要素。
影像意義的產生透過影像本身、社會脈絡(例如文化 價值觀,生產者無法掌控)、生產者(其意圖)、觀看者(指單一觀看者而非群體)四者所進行的動態協商。是一種持續性的鬥爭。
作為觀看的概論,本書從各面向(如權力、文化、電影等)討論觀看這件事。計畫一邊重讀一邊筆記,同步分享作為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當今廣告氾濫的時代,消費者的心智愈發被外在刺激所控制。我們經常根據他人的偏好來選擇商品,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打動自己的選擇。這篇文章回顧了個人對商品的態度變化,探討瞭如何在資訊轟炸中找到真正喜愛的事物,並呼籲消費者重拾心動的感受。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很多人常在購物時感到無法抗拒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法,被層層包裝下的「超值組合」、「買一送一」等行銷陷阱所誘惑,最終買了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東西。有心理學家透過學術研究進行解析,為何人總是無法抗拒這些誘惑。 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指出:成功的商品資訊廣告往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件非常心儀的商品,價錢雖然合理可接受,但就是有一種直覺覺得被「宰」了?又或者是看到某項商品或服務打折大特價,明知用不到卻還是忍不住下手購買?學者提出一個來說明這樣的現象 :「交易效用」。 「交易效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消費決策,決定我們對一項交易是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
Thumbnail
生活中存在的符號消費 生活中的符號消費無所不在,當人們工作不再單純為了生活,而是為了消費用品,出現以生活風格與品味為重心的個體性, 透過展示自己所買的物品,創造並保持一種認同感,美學與文化是消費商品的元素,消費主要的目的是產品所象徵的符號意義,而不是產品本身。
Thumbnail
當我閱讀下寬和在《無痛買單》一書中關於產品線定價的敘述,這是一種運用人類心理所設計的定價策略,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產品線定價不僅是一種價格設定的藝術,更是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產品線定價或稱為價格線定價,是企業將同類別商品或服務劃分成不同價格區間,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這種策略的關鍵在於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以《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這本書的觀點出發,藉由反思現今的工業設計,提出由「消費主義」影響下的八項挑戰,包含:功能主義、形式主義等。透過重新提出了工業設計的四個領域架構,進而幫助設計師釐清設計的其他可能方向。
Thumbnail
你認為消費者決定要購買哪件商品,都是憑理性下決策的嗎?我們將在以下的文章中解析消費者如何思考。並討論行銷人如何透過大腦決策的思維模式,置入我們希望消費者採取的行動。底下將針對確認偏誤的影響力,瞭解確認偏誤如何影響消費決策,並提出如何通過理解消費者的決策方式來設計更有效的顧客旅程。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在當今廣告氾濫的時代,消費者的心智愈發被外在刺激所控制。我們經常根據他人的偏好來選擇商品,忘記了什麼才是真正打動自己的選擇。這篇文章回顧了個人對商品的態度變化,探討瞭如何在資訊轟炸中找到真正喜愛的事物,並呼籲消費者重拾心動的感受。
Thumbnail
本文為讀書筆記,書中該章節探討了影像意義的產生過程,以及在社會脈絡中觀看實踐的多樣性。了解影像召喚觀看者的作用條件、影像製作者的企圖、美學與品味的權力關係,最後再談收藏、展示和機制批判,並舉例證說明。筆者也在閱讀中以延伸自己所能想到的例子,以呼應該章節概念。
Thumbnail
很多人常在購物時感到無法抗拒商家的各種促銷手法,被層層包裝下的「超值組合」、「買一送一」等行銷陷阱所誘惑,最終買了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東西。有心理學家透過學術研究進行解析,為何人總是無法抗拒這些誘惑。 William Poundstone在他的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中指出:成功的商品資訊廣告往
Thumbnail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到一件非常心儀的商品,價錢雖然合理可接受,但就是有一種直覺覺得被「宰」了?又或者是看到某項商品或服務打折大特價,明知用不到卻還是忍不住下手購買?學者提出一個來說明這樣的現象 :「交易效用」。 「交易效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消費決策,決定我們對一項交易是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
Thumbnail
生活中存在的符號消費 生活中的符號消費無所不在,當人們工作不再單純為了生活,而是為了消費用品,出現以生活風格與品味為重心的個體性, 透過展示自己所買的物品,創造並保持一種認同感,美學與文化是消費商品的元素,消費主要的目的是產品所象徵的符號意義,而不是產品本身。
Thumbnail
當我閱讀下寬和在《無痛買單》一書中關於產品線定價的敘述,這是一種運用人類心理所設計的定價策略,我認為非常值得參考。產品線定價不僅是一種價格設定的藝術,更是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洞察。 產品線定價或稱為價格線定價,是企業將同類別商品或服務劃分成不同價格區間,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這種策略的關鍵在於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以《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這本書的觀點出發,藉由反思現今的工業設計,提出由「消費主義」影響下的八項挑戰,包含:功能主義、形式主義等。透過重新提出了工業設計的四個領域架構,進而幫助設計師釐清設計的其他可能方向。
Thumbnail
你認為消費者決定要購買哪件商品,都是憑理性下決策的嗎?我們將在以下的文章中解析消費者如何思考。並討論行銷人如何透過大腦決策的思維模式,置入我們希望消費者採取的行動。底下將針對確認偏誤的影響力,瞭解確認偏誤如何影響消費決策,並提出如何通過理解消費者的決策方式來設計更有效的顧客旅程。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