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石黑一雄自許的「國際化作家」,絕對跟某些台灣作家想的不一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credit: IMDB
於2017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他常常提到的「國際文學」引發了不少討論。在石黑一雄作品《長日將盡》的導讀中,作家吳明益點出了台灣人的「國際化情結」: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4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的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民眾黨總統侯選人柯文哲,對於毛澤東的崇拜,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讓我以邊緣人的特質,來解釋這對師徒的師承關係
講到西方文明的文學與戲劇傳統,莎士比亞可說是貨真價實的文學與戲劇之神:他的作品是文學課程的必讀文學經典,也是歷代西方的大中小學生們一定要上台演出的戲劇經典。能同時在文學與戲劇這兩個領域成為經典,可說是空前絕後,從莎士比亞之後,再也沒有別人可以完成這樣的成就了。
在世界其他國家都已經戰鬥多年之後,台灣的 #MeToo 運動終於爆發了,或許是受到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鼓舞,把過去被壓抑多年的黑暗面一口氣揭露出來,讓這股浪潮衝擊各行各業
安妮.艾諾發揮了勇氣和手術刀式的精準筆法,掀開個人回憶的根源、疏離與集體束縛。 —— 二○二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寫不出來」其實是常態,請大家珍惜還能定期更新方格子的時光
歧視界的天王們並不在校園中,請大家一視同仁的看待社會上的歧視事件
台灣民眾黨總統侯選人柯文哲,對於毛澤東的崇拜,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讓我以邊緣人的特質,來解釋這對師徒的師承關係
講到西方文明的文學與戲劇傳統,莎士比亞可說是貨真價實的文學與戲劇之神:他的作品是文學課程的必讀文學經典,也是歷代西方的大中小學生們一定要上台演出的戲劇經典。能同時在文學與戲劇這兩個領域成為經典,可說是空前絕後,從莎士比亞之後,再也沒有別人可以完成這樣的成就了。
在世界其他國家都已經戰鬥多年之後,台灣的 #MeToo 運動終於爆發了,或許是受到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鼓舞,把過去被壓抑多年的黑暗面一口氣揭露出來,讓這股浪潮衝擊各行各業
安妮.艾諾發揮了勇氣和手術刀式的精準筆法,掀開個人回憶的根源、疏離與集體束縛。 —— 二○二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寫不出來」其實是常態,請大家珍惜還能定期更新方格子的時光
歧視界的天王們並不在校園中,請大家一視同仁的看待社會上的歧視事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要說臺灣人對日本的大文豪的認識,除了一些比較正經的課文或讀本,絕對就是從動畫「文豪野犬」來的吧,其中又以芥川龍之介、太宰治那種最受人們歡迎。但在現實中的那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潛入那位「短篇小說之王」芥川龍之介的一生。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Thumbnail
本書是曾任朝日新聞記者的野島岡所寫,初次認識這位專家是透過范琪斐的訪談,我覺得是認識中日臺關係的一個不錯的切入角度,且讓我寫寫流水帳。 從日港臺中立場下手分析的脈絡 為什麼野島岡要寫這本書?看完我覺得他是有感新聞與傳媒因為中國勢力影響有偏激且失衡之嫌,因而產生記錄整理的念頭。開篇明言臺灣與香港有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中英文翻譯是變通的藝術,譯者須精通兩門語言,還要熟悉中西雙方的文化、歷史背景。但翻譯這件事卻不受重視,我們只記得作者,卻不記得把書介紹給我們的譯者。中文、英文文學有什麼不同呢?翻譯那麼冷門,為什麼余光中仍投身於翻譯事業呢?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要說臺灣人對日本的大文豪的認識,除了一些比較正經的課文或讀本,絕對就是從動畫「文豪野犬」來的吧,其中又以芥川龍之介、太宰治那種最受人們歡迎。但在現實中的那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潛入那位「短篇小說之王」芥川龍之介的一生。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如同作者自陳,這回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介於《長日將盡》與《別讓我
Thumbnail
歐陽子曾說:「白先勇才氣縱橫、不受拘束;他嘗試過各種不同樣式的小說,處理過各種不同類似的題材。難得的是,他不僅嘗試寫,而且寫出來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