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台灣男子葉石濤》:為台灣文學撐起一片天的男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學,是上帝給特定人降下的天譴。」
-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當要書寫自己珍視的電影,總有種膽怯在心頭竄動,彷彿近鄉情怯的心情,我慢慢書寫,深怕一不小心讓我深愛的文學受到誤解。
在你心中,「台灣文學」指的是什麼?自7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以來,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意識便蔓延開來。過去在日治時期30年代,有一批台灣作家主張「我手寫我口」,要用台灣話寫出台灣人的文學,此時對抗的是日本殖民之下,台灣人失語以致文學無法真正傳遞給台灣人的窘境,運動的倡議中亦包括階級意識。
然而,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對抗的是官方所灌輸的大中國意識、反共文學。反對台灣意識的中國作家認為,鄉土文學造成台灣人的分離主義,有鼓吹台灣獨立之嫌。此時的台灣主體性還不能被言說,只能強調鄉土文學,如同葉石濤小心翼翼寫著《台灣文學史綱》的模樣,深怕文字獄再度讓他成為白色恐怖下的政治犯。
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分支嗎?紀錄片沿尋著台灣社會變遷的脈絡,包括退出聯合國、保釣運動、美麗島事件,去抓出從土地長出來的主體意識,呼應了葉石濤的名言:「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灣文學就是台灣文學,不屬於日本文學,更不屬於中國文學。
「拍攝葉老的時候我發現了,白色恐怖在他身上沒有消失。」
關於葉石濤,這部紀錄片還說得太少,但曾經被消逝的文化根基,哪有能補足的一天?紀錄片中楊翠說到,經歷過日治時期到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本土作家,會遇到兩次語言的斷裂,一次是面對日本的官方國語與自身語言使用的斷裂,另一次則是中華民國政權對本土語言的消滅,以致期待「光復」後能大展筆墨的作家們,再次經歷失語的痛苦。牢獄之災過後10年後才重拾文學的葉石濤,想必也在心中植入深沉的哀痛。
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他,連帶家人也受到牽連,兒子因父親的關係遭到學校霸凌,最後導致精神失常。這些苦痛,在紀錄片中,是透過葉老的摯友至親說出來的,人人都在感念他的貢獻、心疼他的犧牲、遺憾他的離世。所以,只要這部片能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文學曾有這樣一位人在支撐著,用他的血與肉筆耕,不只書寫了他自己的傷痕,也讓歷史在他身上造成的苦痛,讓下一代台灣人長出了新的根,這樣就夠了。
葉石濤書寫《台灣文學史綱》,宣告的是,這些長在台灣人身上的殖民痕跡,從自身長出一片繁盛茂密的文學,是台灣人的反抗和命運的呈現。這些鮮明的血淚,的的確確、扎扎實實是從土地長出來的、屬於台灣人的文學,這本書代表的,正是台灣主體性的里程碑。
誠摯推薦這部紀錄片,不論是漫步台南街道,或是感受高雄的晴空萬里,都能在其中繼續體會,葉石濤曾為台灣文學所點亮的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段台灣女性最深層的生命經驗——《美國女孩》中莉莉所展現的是女性心中、最想擺脫,卻早已與一生糾纏不清的傳統壓抑。
《瀑布》沖刷了一面「明明看起來好好的」社會之鏡,和《陽光普照》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不溫暖,甚至可以說是帶有絕望的,那份烙印在生命中的無奈和無常,不論幾次都洗刷不了。
一段台灣女性最深層的生命經驗——《美國女孩》中莉莉所展現的是女性心中、最想擺脫,卻早已與一生糾纏不清的傳統壓抑。
《瀑布》沖刷了一面「明明看起來好好的」社會之鏡,和《陽光普照》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不溫暖,甚至可以說是帶有絕望的,那份烙印在生命中的無奈和無常,不論幾次都洗刷不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曾有同學被老師罵是「無用的人」嗎? 這些「無用」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作業沒交、品行不良、上課不認真、違反校規,所以成了教育體制的眼中釘。但不時會看到社會新聞,有些學生在體制下不起眼,畢業後卻成就驚人。轉個方向想,每根歪釘子,或許都有其不為人知的鋒芒之處。而葉石濤就是在文學上最好的例子。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台灣的50年代文學,是懷鄉、反共與戰鬥文學興盛期,也是由政府主導文學走向的特殊文學時代,是時自由主義的風氣固然受到壓抑,文學作品的政治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但無論如何,這畢竟是一段特殊的文學歷史,台灣新文學無可磨滅的一頁。 當年,司徒衛(1921-2003)《書評集》和《書評續集》,正為1950年代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葉石濤 從日常生活被文字包圍切入,帶領觀眾進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學發展史。由原住民的口傳文學開始,反應了島嶼及海帶來的自然生命經驗,再到殖民時代、反共時代的不屈意志,最後行至每個人都能放肆書寫的現代,共寫下一個文學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