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台灣男子葉石濤》:為台灣文學撐起一片天的男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學,是上帝給特定人降下的天譴。」

raw-image

-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當要書寫自己珍視的電影,總有種膽怯在心頭竄動,彷彿近鄉情怯的心情,我慢慢書寫,深怕一不小心讓我深愛的文學受到誤解。


在你心中,「台灣文學」指的是什麼?自7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以來,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意識便蔓延開來。過去在日治時期30年代,有一批台灣作家主張「我手寫我口」,要用台灣話寫出台灣人的文學,此時對抗的是日本殖民之下,台灣人失語以致文學無法真正傳遞給台灣人的窘境,運動的倡議中亦包括階級意識。


然而,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對抗的是官方所灌輸的大中國意識、反共文學。反對台灣意識的中國作家認為,鄉土文學造成台灣人的分離主義,有鼓吹台灣獨立之嫌。此時的台灣主體性還不能被言說,只能強調鄉土文學,如同葉石濤小心翼翼寫著《台灣文學史綱》的模樣,深怕文字獄再度讓他成為白色恐怖下的政治犯。


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分支嗎?紀錄片沿尋著台灣社會變遷的脈絡,包括退出聯合國、保釣運動、美麗島事件,去抓出從土地長出來的主體意識,呼應了葉石濤的名言:「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台灣文學就是台灣文學,不屬於日本文學,更不屬於中國文學。

raw-image

關於葉石濤,這部紀錄片還說得太少,但曾經被消逝的文化根基,哪有能補足的一天?紀錄片中楊翠說到,經歷過日治時期到白色恐怖時期的台灣本土作家,會遇到兩次語言的斷裂,一次是面對日本的官方國語與自身語言使用的斷裂,另一次則是中華民國政權對本土語言的消滅,以致期待「光復」後能大展筆墨的作家們,再次經歷失語的痛苦。牢獄之災過後10年後才重拾文學的葉石濤,想必也在心中植入深沉的哀痛。


身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他,連帶家人也受到牽連,兒子因父親的關係遭到學校霸凌,最後導致精神失常。這些苦痛,在紀錄片中,是透過葉老的摯友至親說出來的,人人都在感念他的貢獻、心疼他的犧牲、遺憾他的離世。所以,只要這部片能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文學曾有這樣一位人在支撐著,用他的血與肉筆耕,不只書寫了他自己的傷痕,也讓歷史在他身上造成的苦痛,讓下一代台灣人長出了新的根,這樣就夠了。


葉石濤書寫《台灣文學史綱》,宣告的是,這些長在台灣人身上的殖民痕跡,從自身長出一片繁盛茂密的文學,是台灣人的反抗和命運的呈現。這些鮮明的血淚,的的確確、扎扎實實是從土地長出來的、屬於台灣人的文學,這本書代表的,正是台灣主體性的里程碑。


誠摯推薦這部紀錄片,不論是漫步台南街道,或是感受高雄的晴空萬里,都能在其中繼續體會,葉石濤曾為台灣文學所點亮的光。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魔法少女 Mahoushoujojo的沙龍
10會員
4內容數
2022/11/21
而若是以為《她有話要說》的故事會是溫情主義、鼓舞人心的調性,那將會對電影感到失望。因為本片更像是紮實地告訴觀眾「你們要非常用力、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真正想要的證據」,是一部相當硬派的紀實電影。
Thumbnail
2022/11/21
而若是以為《她有話要說》的故事會是溫情主義、鼓舞人心的調性,那將會對電影感到失望。因為本片更像是紮實地告訴觀眾「你們要非常用力、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真正想要的證據」,是一部相當硬派的紀實電影。
Thumbnail
2022/10/25
所有日迷無法忘懷的三人組合,終於再次回歸大銀幕了!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暢銷系列「伽利略」,曾於2007年、2013年改編為日劇,並3次翻拍成電影,飾演天才教授「湯川學」的福山雅治,帥氣的姿態早已烙印在影迷心中。電影版《破案天才伽利略:沉默的遊行》再次號召第一季的原班人馬,也是最經典的三人組合...
Thumbnail
2022/10/25
所有日迷無法忘懷的三人組合,終於再次回歸大銀幕了!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暢銷系列「伽利略」,曾於2007年、2013年改編為日劇,並3次翻拍成電影,飾演天才教授「湯川學」的福山雅治,帥氣的姿態早已烙印在影迷心中。電影版《破案天才伽利略:沉默的遊行》再次號召第一季的原班人馬,也是最經典的三人組合...
Thumbnail
2021/10/27
一段台灣女性最深層的生命經驗——《美國女孩》中莉莉所展現的是女性心中、最想擺脫,卻早已與一生糾纏不清的傳統壓抑。
Thumbnail
2021/10/27
一段台灣女性最深層的生命經驗——《美國女孩》中莉莉所展現的是女性心中、最想擺脫,卻早已與一生糾纏不清的傳統壓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中國五四以來的文學傳統,以及日治時期的新文學傳統,都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請好好珍惜他們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葉石濤(1925-2008)曾於1965年11月在《文星》雜誌第97期發表〈台灣的鄉土文學〉一文,可以說是戰後替台灣鄉土文學建立理論基礎的第一人,他在這篇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文獻中說:「我渴望著蒼天賜我這麼一個能力,能夠把本省籍作家的生平、作品,有系統的加以整理,寫成一部鄉土文學史。」
Thumbnail
葉石濤(1925-2008)曾於1965年11月在《文星》雜誌第97期發表〈台灣的鄉土文學〉一文,可以說是戰後替台灣鄉土文學建立理論基礎的第一人,他在這篇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文獻中說:「我渴望著蒼天賜我這麼一個能力,能夠把本省籍作家的生平、作品,有系統的加以整理,寫成一部鄉土文學史。」
Thumbnail
鄉土文學被用來指涉成階級鬥爭的工具?風聲鶴唳的年代,文人們可能一夜間成階下囚。為什麼要把書名訂為成為真正的人,甘耀明想傳達的是甚麼意思?
Thumbnail
鄉土文學被用來指涉成階級鬥爭的工具?風聲鶴唳的年代,文人們可能一夜間成階下囚。為什麼要把書名訂為成為真正的人,甘耀明想傳達的是甚麼意思?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戰後台灣文壇幾由來自中國的中文作家佔據,其書寫又多以中國大陸為背景,脫離台灣人生活基調,在這種的隔離感下,我興起找尋台灣1920年代起的文學樣貌。
Thumbnail
「臺灣文學史」五個字,儘管聽起來直截了當、霸氣十足,處理起來卻異常困難。島田在命名上的字斟句酌,未必就能完全說是帝國的傲慢;而是臺灣作為一個移民島嶼,其多民族、多文學系統的交會與交錯,本身就不好處理。他想了半天,才勉強使用了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史」。
Thumbnail
「臺灣文學史」五個字,儘管聽起來直截了當、霸氣十足,處理起來卻異常困難。島田在命名上的字斟句酌,未必就能完全說是帝國的傲慢;而是臺灣作為一個移民島嶼,其多民族、多文學系統的交會與交錯,本身就不好處理。他想了半天,才勉強使用了拗口的「在臺灣的文學史」。
Thumbnail
在台灣工作、生活、成家多年,任教於東海大學日文系的教授笹沼俊暁,最近出版的新書《流轉的亞洲細語》,探討日本列島的當代作家如何書寫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藝評論集,透過解析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台灣、中國形象;他在書中點出1990年代日本文學產生的「親日台灣論述」,批判背後代表的是右翼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操控。
Thumbnail
在台灣工作、生活、成家多年,任教於東海大學日文系的教授笹沼俊暁,最近出版的新書《流轉的亞洲細語》,探討日本列島的當代作家如何書寫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藝評論集,透過解析日本文學作品中的台灣、中國形象;他在書中點出1990年代日本文學產生的「親日台灣論述」,批判背後代表的是右翼國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操控。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Thumbnail
臺灣風雨飄盪四百年,從原住民的母土,經歷數個外來政權走到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的紛擾、真相,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仇恨、心結與集結而成的意識並不如此,甚至在黨國時代教育體制所形成的威權遺緒下,反而日益壯大,成為人們理解民主、多元想像的隱形阻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