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京都--コスプレイヤー


廿多年前剛去京都玩,沒有手機、沒有谷歌,名庭與料亭都要先預約,還要限制人數,沒有到處收門票賣紀念品--更別說是外國代工居多的紀念品,除了兩三個景點,看不到外國觀光客,沒人講英文只得用漢字溝通的時候,京都是好玩的、難忘的。


廿多年來,過去的風情早就在京都的產業與都會發展中褪色,所以越玩就越往山裡面去,或者像龜岡這種地方跑。尤其安倍上台,全力發展觀光後,京都已經變成像威尼斯一樣全年無休,沒有淡旺季的觀光之都。尋覓靜謐自傲的夢幻京都,恐怕只能在NHK拍的山嵐、古寺影片裡找到。十年前起對岸投資客挾鉅金席捲町家改民宿,於是連巷弄的咖啡館與甜品店,搞不好都是娛樂遊客的Cosplay,在替住在遙遠國際都會的大鱷房東打工。看到、聽到、知道多了以後,我有意無意迴避再訪京都,更對仍抱有浪漫憧憬朝拜京都的台灣文青網紅與自命高品味人士,不禁冷笑嘆息。


日本人是最愛也最會做表面功夫的。京都氛圍的觀光神話,則是日本營造表面工夫的典範--始於對內的宣傳與認同鞏固,二戰後則更有計畫地做為佛教、茶道、Wabi Sabi blah blah的外宣大本營。實際上京都的苦樂、困境與觀光客的印象截然不同。歷經多次泡沫興起破滅的世故的京都人太清楚這點,於是機巧地繼續配合演出下去,這是千年學得的生存之道--先活著,才有希望。


今日京都,我認為就是打破“一見さんお断り”(拒絕生客)原則的藝伎--日子要過,只好將就,但譜還是要擺的,否則,客人反而不買單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藉由對藝術以及歷史共鳴的具象紀錄的藏品,觀想渺小的自己參贊了創作事功。從這點來說: 收藏是一種人生價值與個性的自我寫真。所以我藉由中國骨董文物與當代藝術二刀流的的收藏,與音樂,茶藝,陶藝的玩賞,型塑世界觀(Weltanschauung) 與自己的生命情調。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