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需要的其實不是預約掛號,而是張老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您好,這邊是掛號室,我是實習生。」

:「喂,你好,我想取消掛號。」

:「喔,好的好的,那麻煩身分證字號或是病歷號給我,我幫您做取消~」

:「他有兩個診,都幫我取消掉,因為他不用看診了。」

:「嗯?喔,好的好的...」

:「因為他今天過世了...所以不用再看了...」

凝結的空氣,那顫抖又悲傷的語調,頓時之間我不知道如何回應,想給出點安慰,卻又擔心自己講得過多,吸了一口氣想說出口,卻又把所有的話吞回肚子裡...

:「他今天走了,兩個診都幫我退掉。」

:「恩...好...退好了」

:「那就沒事了...」

:「恩...節哀...」

掛上這通電話後,我的心情有點複雜,不知道該說什麼,或是該怎麼說,然而從接到這通電話以後,我每天都在想著打這通電話的人,他真的只是想取消掛號嗎?還是其實...是想要有個人,可以接住她呢?最後那句節哀,我也不確定他有沒有收到,但我聽得出,她再忍耐著自己的情緒。

還沒來的及喘口氣,也還沒來的及處理情緒,電話的響鈴聲立即把我拉回現實,這次是一位心急如焚的母親,她告訴我她孩子的狀況,並且緊張到聲音都在顫抖,由於前面的前車之鑑,於是我這次努力接住她了,雖然最後我也不知道這位母親與孩子還好嗎?

今天也接到一通令人印象深刻的電話,有一位民眾想來看醫生是因為她脖子附近有摸到長一顆東西,她說她上網看資訊,查一查自己也非常緊張,10分鐘的電話,有8分鐘我都在聽她說話。

我從來沒想過,只是接掛號電話,可以衍伸出這麼多特別的經驗,有很多講比較久的電話,都是在聽民眾的想法、感受,接住他們的情緒並且安撫他們,突然明白院方為什麼不用語音掛號了,因為掛號其實是附加功能,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有個人聽我們說說話,就算只是萍水相逢。

在電話的最後,民眾總是會說:「謝謝。」大部分的民眾,其實都是好人,都是善良的人。

我們無法對家人、朋友說出口的話,卻可以通過一通陌生的電話,簡簡單單的說出口,主線任務是預約掛號,最後卻跑出了好幾條的支線任務,看來我很有可能之後可以去接張老師了。

你知道你的人生目的地在哪裡嗎?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喧鬧的塵囂中,為您供給一份寧靜套餐。 讓您的心能安靜、寧靜,並且感受作者溫暖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看了柯P的一場演講精華,裡面描述了一則小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子的:一位癌末的病人,滿肚子都是腹水,因為腹水所以會喘,女兒焦急地把父親送去急診室,女兒告訴醫師說:「我爸爸癌末了,不想插管。」 急診室的醫師說:「會喘!不插管?把病人推去旁邊。」 最後急診室醫師幫忙打去各科室病房,詢問收不收這位病患。
相機,紀錄了當下。我們透過相片,來重溫當時的感動。大學的畢業典禮無比歡樂,匆匆忙忙地趕場,只為了與所有人一同紀錄每一個時刻,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時間過了,就不會再經歷一次,就算再經歷一次也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緣分,是多麼的特別,大學四年確實難忘,一起罵老師,卻又一起走過每一道關卡。四年的回憶、四年
「如果沒有...我們會怎樣?」 「如果沒有疫苗,我們會怎樣?」 「如果中共不是習大大當主席,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不是就會比較好?」 「如果當初沒有這樣選擇,今天是不是會不一樣?」 「如果我不愛吃高精緻澱粉,我是不是就不會有容貌焦慮?」 「如果你走進了書局或是圖書館,你會不會就找到改變一生的書?」   
沒來由的疲憊感,是我最大的後遺症;這確診後的後遺症,仿佛要我把沒好好休息的這幾年一次補回來,伴隨而來的還有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甚至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只想無止盡的回到周公的懷抱裡,安然入睡。 以下為隨手筆記: 我們兩手空空來到這世界,又將兩手空空的離去。 這世間的財富、情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一本小說,是一個世界的縮影,但我們卻也能夠透過小說,借鏡我們的世界。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寶寶,這位寶寶皮膚時常沒來由的癢,甚至抓到破皮及流血,看了各名醫情況都無法得到改善,最後心急如焚的媽媽,只能什麼方式都去嘗試,只為了找出導致寶寶過敏的真正原因。   在這個世界中有分為3D、4D、5D及靈體
最近很火熱的chat GPT,說真的本人也是GPT的愛好者。   在我對chat GPT充滿依賴的同時,我內心深處竟是害怕、徬徨與無助。我們說機器人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但現在卻在研發有感情的機器人,不可否認,人工智慧確實能幫助我們很多忙,並且也能帶領我們擺脫現有的框架,以及現有的生活模式。
最近看了柯P的一場演講精華,裡面描述了一則小故事,故事大意是這樣子的:一位癌末的病人,滿肚子都是腹水,因為腹水所以會喘,女兒焦急地把父親送去急診室,女兒告訴醫師說:「我爸爸癌末了,不想插管。」 急診室的醫師說:「會喘!不插管?把病人推去旁邊。」 最後急診室醫師幫忙打去各科室病房,詢問收不收這位病患。
相機,紀錄了當下。我們透過相片,來重溫當時的感動。大學的畢業典禮無比歡樂,匆匆忙忙地趕場,只為了與所有人一同紀錄每一個時刻,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時間過了,就不會再經歷一次,就算再經歷一次也景物依舊,人事已非。 緣分,是多麼的特別,大學四年確實難忘,一起罵老師,卻又一起走過每一道關卡。四年的回憶、四年
「如果沒有...我們會怎樣?」 「如果沒有疫苗,我們會怎樣?」 「如果中共不是習大大當主席,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不是就會比較好?」 「如果當初沒有這樣選擇,今天是不是會不一樣?」 「如果我不愛吃高精緻澱粉,我是不是就不會有容貌焦慮?」 「如果你走進了書局或是圖書館,你會不會就找到改變一生的書?」   
沒來由的疲憊感,是我最大的後遺症;這確診後的後遺症,仿佛要我把沒好好休息的這幾年一次補回來,伴隨而來的還有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甚至不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只想無止盡的回到周公的懷抱裡,安然入睡。 以下為隨手筆記: 我們兩手空空來到這世界,又將兩手空空的離去。 這世間的財富、情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一本小說,是一個世界的縮影,但我們卻也能夠透過小說,借鏡我們的世界。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寶寶,這位寶寶皮膚時常沒來由的癢,甚至抓到破皮及流血,看了各名醫情況都無法得到改善,最後心急如焚的媽媽,只能什麼方式都去嘗試,只為了找出導致寶寶過敏的真正原因。   在這個世界中有分為3D、4D、5D及靈體
最近很火熱的chat GPT,說真的本人也是GPT的愛好者。   在我對chat GPT充滿依賴的同時,我內心深處竟是害怕、徬徨與無助。我們說機器人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但現在卻在研發有感情的機器人,不可否認,人工智慧確實能幫助我們很多忙,並且也能帶領我們擺脫現有的框架,以及現有的生活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Thumbnail
昨天(2024年6月19日)陪老婆去慈濟醫院看病.看完病.要離開醫院時.突然手機響起.接到一通陌生電話. 對方是年輕男子聲音.他說他是大台中數位(第四台)人員.我的費用已經過期未繳.他又說.現在已經改成簡訊通知繳費.不寄紙本繳費單了. 他還用簡訊傳來訊息.上面有網址.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有位曾經由照顧服務員服務過的家屬來電要該位照顧服務員的電話, 我:不好意思,我們不能將服務員的電話給家屬,不然請你將你的電話給我,我請他與你連絡。 客:他應該不會打給我了。 我:不會喇,也許服務員在忙,沒有辦法馬上打給你,但有空應該會打。
Dear Dr. C, 第一次跟你分離,是在我們認識後第四年,你因為雙親先後生病,不得不辭去主任的職位。當時你留了我的聯絡方式和 e-mail,你也同樣留你的資料給我,讓我非常訝異。你不怕我打擾你嗎? 一年後你開了工作室,不稱我們為病人,而是稱我們為「來談者」。從過去到現在,你敏銳於每一個人的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當我們準備離開咖啡廳時,我突然想到了什麼。「教授,我能問您一個問題嗎?面對……面對死亡,您害怕嗎?」 張教授沈思了一會兒。「當然害怕,」他最後說,「但我更害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思悅,答應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趁現在還來得及,去真實地活著吧。」
Thumbnail
昨天(2024年6月19日)陪老婆去慈濟醫院看病.看完病.要離開醫院時.突然手機響起.接到一通陌生電話. 對方是年輕男子聲音.他說他是大台中數位(第四台)人員.我的費用已經過期未繳.他又說.現在已經改成簡訊通知繳費.不寄紙本繳費單了. 他還用簡訊傳來訊息.上面有網址.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在照顧服務產業久了,總會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 有位曾經由照顧服務員服務過的家屬來電要該位照顧服務員的電話, 我:不好意思,我們不能將服務員的電話給家屬,不然請你將你的電話給我,我請他與你連絡。 客:他應該不會打給我了。 我:不會喇,也許服務員在忙,沒有辦法馬上打給你,但有空應該會打。
Dear Dr. C, 第一次跟你分離,是在我們認識後第四年,你因為雙親先後生病,不得不辭去主任的職位。當時你留了我的聯絡方式和 e-mail,你也同樣留你的資料給我,讓我非常訝異。你不怕我打擾你嗎? 一年後你開了工作室,不稱我們為病人,而是稱我們為「來談者」。從過去到現在,你敏銳於每一個人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