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刺骨之痛ほねがら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仔細想想,恐怖小說我看得應該不算多吧!當然這是比例問題,以我這海量閱讀的人來說,看過幾十本的確不算多,我也的確稱不上特別喜歡這類作品。

或者說,雖然會看,但比較被動,看能看的,就還是會看。

某方面來說,跟這本書有點像似的情況,雖說書裡的主角本身是這類恐怖故事愛好者,我則不是,但有機會看就看這一點倒是一樣的。

那會不會有那種「早知道就不要看」的事情呢?呵呵,千金難買早知道阿!總之這本書就是這樣的故事。

其實我最早接觸的恐怖故事,就是日本的故事,赫赫有名的小泉八雲(有趣的是他原本是希臘人),小時候真的視被深深吸引,也會起毛,但有趣的是,雖然我會怕,但倒也沒真的很怕,因為我從小就不是會怕黑怕獨處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種環境(不然如何觀星,我可是從小就是天文迷的)。

後來比較欣賞的恐怖故事是史帝芬金的,我特別喜歡那種「沒道理」的元素,相較之下日本故事大多有一定的民俗脈絡,像克蘇魯那樣的。

但有道理的恐怖依然有它獨特之處,因為它會牽線,當你拉著線一路走下去,早晚會來到一個「早知道就不要」的處境,而這也是這類型故事的魅力。

這本書就這樣建構了一個雙重架構,當我們看著書中線索的時候,主角也在尋找線索,而這本給了我們一個很特別的設定,就是從日本牽扯到中東去了。

是的,故事裡的事件居然跟中東文化有關連,這有點宗像教授的氣氛,是星野之宣的拿手好戲,但這裡變成恐怖版本。

當然,說太多就破梗了,只是提醒一下,聖經裡因為神罰而失明的,只有保羅一人,可沒有很多人,而且保羅後來獲得醫治,還成為使徒,一點都不恐怖阿!

但的確有一點十分有意思,就是人類的古老傳說大多可以整理成某幾個原型故事,於是有兩種理論,一是同源說,代表這些傳說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另一種論點則是同質說,表示人類想像力有相近之處,因此會出現類似傳說,卻是各自起源的。淡然在神徐領域還有第三個說法是同啟示說,也就是上帝在全球都給了同樣啟示。

當然,同啟示說可以同時用運在同源與同質兩個理論上面就是了。

這種規模拉大的恐怖故事,帶來真真假假的線索,看起來就很像一回事,於是代入感就更強列了,鎮跟那種「莫名其妙」的恐怖故事,正好是相反的取向,雖然莫名其妙的恐怖是從日常生活代入。

總之這本書從資訊線索上來看,規模是很龐大的,所以很過癮,當然要說恐怖的話……老實說,我對恐怖故事幾乎是免疫的,問我可能不準,因為我看的都是「樂趣」。

那麼這本娛樂性很高阿!當然,如果會怕的人,大概就是會很怕吧!畢竟這本書的確會形成「早知道不要看,但還是想看」的氣氛。

這很厲害喔!

刺骨之痛ほねがらみ
作者:蘆花公園
譯者:緋華璃
出版社:城邦
ISBN:978-626-7210-36-9
出版日期:2023.5.30
閱讀版本:試讀本 
raw-image


avatar-img
197會員
945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話說在前頭,這部作品我是二十多年前在卡漫社看的,不過看過很多次,後來我還收了DVD,但這次院線上映我倒是沒看,所以講的是過去的回憶。 這部電影有許多輝煌紀錄,這一點最近網路上有許多資料可以看,我就不再重複,因為我是大一看這部的,當年是1991,是這部作品上映後四年,看的當然是錄影帶,但用宿舍120
昭和天皇算是頗有歷史爭議的人物,雖然也不是不能理解有很多事情實在不是他能控制的,但因為他坐在那個位置上,也只能這樣了。 這部漫畫目前台灣只出到第二集,故事才來到昭和天皇的青少年時期而已,所以些很有爭議的事情大致上還沒發生,雖說陰影已經很明顯了,但這其實也只是我們的事後諸葛而已,因為在那個年代,這一
傳送環的故事,堂堂來到第五本了。這故事從伍薰的3.5強迫升級開始,之後進入眾人合作擴張宇宙的階段,不知不覺,短篇合集居然出到第四本,是說,還有多少故事可以掰呢? 還真有,這次這本有點不同,之前的短篇集,都是依照原本的設定來擴充出不同平行宇宙,但這次則是打送傳送環的設定就有點不同,簡單說,這本書裡的
說到養魚⋯⋯ 至少就我而言,基本上都是失敗的經驗,而且經驗不少,但既然會經驗不少,代表其實我是有興趣的,所以才會有多次嘗試。 是的,其實家裡就有幾本養魚的書,也買過不少設備,用心的照顧,一次又一次。 但都養不久,很快就死掉了,最後只好封印設備,改養貓⋯⋯ 但其實我很喜歡看魚缸,尤其是很漂亮的水草缸造
水星的魔女結束了,很久沒有這麼歡樂的觀賞體驗,老實說我已經不在意作畫、戰鬥什麼有的沒的,而是專心在注意這一集要搞什麼飛機…… 然後我才發現我居然從沒寫過鋼彈的文章,看來是需要告白一下。 話說在前頭,這篇很純粹是我自己從小到大的體驗談,沒時麼知識含量可言,因為鋼彈雖然一直有在注意,卻從來不是我會特別去
終於,系列迎來完結篇。 我其實是今年才開始看這部作品的,所以等於是在短時間內直接看完,先是前五集,正好算是在醞釀的部份,故事來到一個大高潮,接著第六集,調性大改,好像看的是另一個故事,然後就是這集。 這集字數少了些,真的在交待事情,算是把前面沒交待完的都交待一下。 但沒交待完就是了,烏妃的緣起,那份
話說在前頭,這部作品我是二十多年前在卡漫社看的,不過看過很多次,後來我還收了DVD,但這次院線上映我倒是沒看,所以講的是過去的回憶。 這部電影有許多輝煌紀錄,這一點最近網路上有許多資料可以看,我就不再重複,因為我是大一看這部的,當年是1991,是這部作品上映後四年,看的當然是錄影帶,但用宿舍120
昭和天皇算是頗有歷史爭議的人物,雖然也不是不能理解有很多事情實在不是他能控制的,但因為他坐在那個位置上,也只能這樣了。 這部漫畫目前台灣只出到第二集,故事才來到昭和天皇的青少年時期而已,所以些很有爭議的事情大致上還沒發生,雖說陰影已經很明顯了,但這其實也只是我們的事後諸葛而已,因為在那個年代,這一
傳送環的故事,堂堂來到第五本了。這故事從伍薰的3.5強迫升級開始,之後進入眾人合作擴張宇宙的階段,不知不覺,短篇合集居然出到第四本,是說,還有多少故事可以掰呢? 還真有,這次這本有點不同,之前的短篇集,都是依照原本的設定來擴充出不同平行宇宙,但這次則是打送傳送環的設定就有點不同,簡單說,這本書裡的
說到養魚⋯⋯ 至少就我而言,基本上都是失敗的經驗,而且經驗不少,但既然會經驗不少,代表其實我是有興趣的,所以才會有多次嘗試。 是的,其實家裡就有幾本養魚的書,也買過不少設備,用心的照顧,一次又一次。 但都養不久,很快就死掉了,最後只好封印設備,改養貓⋯⋯ 但其實我很喜歡看魚缸,尤其是很漂亮的水草缸造
水星的魔女結束了,很久沒有這麼歡樂的觀賞體驗,老實說我已經不在意作畫、戰鬥什麼有的沒的,而是專心在注意這一集要搞什麼飛機…… 然後我才發現我居然從沒寫過鋼彈的文章,看來是需要告白一下。 話說在前頭,這篇很純粹是我自己從小到大的體驗談,沒時麼知識含量可言,因為鋼彈雖然一直有在注意,卻從來不是我會特別去
終於,系列迎來完結篇。 我其實是今年才開始看這部作品的,所以等於是在短時間內直接看完,先是前五集,正好算是在醞釀的部份,故事來到一個大高潮,接著第六集,調性大改,好像看的是另一個故事,然後就是這集。 這集字數少了些,真的在交待事情,算是把前面沒交待完的都交待一下。 但沒交待完就是了,烏妃的緣起,那份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誰會在一日之內折返新宿與河口湖? 有些事情,一輩子做一次就好了,譬如折返這件事。 當初訂票的時候,只搶著訂新宿往河口湖,因為覺得河口湖回返新宿不是問題。 豈料一上富士洄游號,人海如恐懼淹沒我——如果回程沒有位置,我與我的28吋行李箱該何去何從? 上東日本的JR網站訂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設計文言文教材時,我時常從古代筆記小說中挑選出故事性高的鬼怪故事。然而,不是每個學生對鬼怪故事的接受度都那麼高,膽子小的學生可能會心生畏懼,留下陰影。因此,為了兼顧多數學生的喜好以及少數學生的感受,我重新調整鬼怪方面的教材,找了一些讀了之後不會感到可怕,反而會覺得可笑可悲或可歌可泣的靈異故事……
Thumbnail
警語​​​​​​ ​  這是唯一一篇我沒有下副標的心得,也是唯一一部沒有提供連結的作品。   我知道有些人會秉持著「這麼難看的東西不能只有我看到」的心態,試圖將自己心理受到的創傷與其他無辜的人平分,但我不太想這麼做,並非因為我有多大愛,而是因為這個東西實在太可怕了,​我擔心承受能力比較弱的人
Thumbnail
每個時期,到書店以及圖書館探尋的書籍主題略有不同。 小蘿蔔頭的時候,喜歡奇幻故事,無論是歐洲童話或者中國怪談。 「來吧~來吧,更多怪誕且神祕的故事,快進來夢裡面吧。」 隨著鬼怪作亂,或者精靈調皮搗蛋,氣氛如何詭譎,情節如何荒誕。 心裡對世界的想像更加繽紛豐富。
Thumbnail
作者把「驚悚」與「溫馨」結合,創造出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局面,帶著奇妙的色彩、一些怪誕或是暗黑童話的情節氛圍,使人感受到眼前的驚悚故事並非單純的恐怖,更多的是透過這些故事讓內心得到慰藉與安撫。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老實說,這是一本會讓我猶豫要不要看完的小說......因為我怕穢傳染啊! 但看完後,鬆了一口氣,而且覺得一定要推薦這本書給新竹廣大的新居民、剛搬到新居所的居民、剛買房子的居民......不是壞心,而是這本小說,談的根本是都市發展與地方創生的田野紀錄專題,只要拿掉怪談就可以了。 我是倒過來認識小野
Thumbnail
透過Podcast,邀請高仁和警官分享靈異故事,配樂加強緊張氛圍。作者回憶起小時候看鬼故事的經驗,害怕卻忍不住想看,並分享故事中的正義感讓自己感到安心。你有類似的感受嗎?
Thumbnail
 我的雙胞胎女兒有點怪胎,從小對於怪力亂神或顯然是虛構幻想的電影或小說,都沒什麼興趣,覺得浪費時間,只願意看紀錄片以及由真實故事改變的劇情片。     我覺得這種「偏食」不太好,後來因為幫「波西傑克森」這套以希臘神話為本的小說中文本寫序,就推薦給她們,果然她們也迷上這套小說,後來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上
無論是《背離親緣》或是這本《正午惡魔》,作者安德魯·所羅門皆展現出調查、搜集資料的用心,亦擁有更為迷人的敘述能力,將其主題娓娓道來。 然而,強力的說故事能力,對於書寫憂鬱症的主題來說,是種雙面刃。並非指說故事能力所製造的效果、讀者的投入與投射會損害故事本身(確實有時候有魅力的說故事者未必能完美的把
Thumbnail
司馬中原講的鬼故事,是我童年時的床前有聲讀物,至今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爛賭鬼的故事。有人說,司馬中原講的鬼故事其實不是鬼,是人性,而且有教化意義--光從這個爛賭鬼的一生來看,的確如此,不但反映時事,也把人性中至死不悔的貪婪醜態,刻劃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設計文言文教材時,我時常從古代筆記小說中挑選出故事性高的鬼怪故事。然而,不是每個學生對鬼怪故事的接受度都那麼高,膽子小的學生可能會心生畏懼,留下陰影。因此,為了兼顧多數學生的喜好以及少數學生的感受,我重新調整鬼怪方面的教材,找了一些讀了之後不會感到可怕,反而會覺得可笑可悲或可歌可泣的靈異故事……
Thumbnail
警語​​​​​​ ​  這是唯一一篇我沒有下副標的心得,也是唯一一部沒有提供連結的作品。   我知道有些人會秉持著「這麼難看的東西不能只有我看到」的心態,試圖將自己心理受到的創傷與其他無辜的人平分,但我不太想這麼做,並非因為我有多大愛,而是因為這個東西實在太可怕了,​我擔心承受能力比較弱的人
Thumbnail
每個時期,到書店以及圖書館探尋的書籍主題略有不同。 小蘿蔔頭的時候,喜歡奇幻故事,無論是歐洲童話或者中國怪談。 「來吧~來吧,更多怪誕且神祕的故事,快進來夢裡面吧。」 隨著鬼怪作亂,或者精靈調皮搗蛋,氣氛如何詭譎,情節如何荒誕。 心裡對世界的想像更加繽紛豐富。
Thumbnail
作者把「驚悚」與「溫馨」結合,創造出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局面,帶著奇妙的色彩、一些怪誕或是暗黑童話的情節氛圍,使人感受到眼前的驚悚故事並非單純的恐怖,更多的是透過這些故事讓內心得到慰藉與安撫。
最近相當著迷於這套科幻小說~三體。作者是劉慈欣。他已經是小說界的名人,所以無需多加介紹,應該有很多人都很熟悉他的作品。 這部小說已成為我睡前必讀的書籍,卻也是常常造成我失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即便好像入睡了,卻又好像在夢境裡迂迴著那些書中的場景,就這樣半睡半醒的過了一整夜......。似乎對三體的故
Thumbnail
老實說,這是一本會讓我猶豫要不要看完的小說......因為我怕穢傳染啊! 但看完後,鬆了一口氣,而且覺得一定要推薦這本書給新竹廣大的新居民、剛搬到新居所的居民、剛買房子的居民......不是壞心,而是這本小說,談的根本是都市發展與地方創生的田野紀錄專題,只要拿掉怪談就可以了。 我是倒過來認識小野
Thumbnail
透過Podcast,邀請高仁和警官分享靈異故事,配樂加強緊張氛圍。作者回憶起小時候看鬼故事的經驗,害怕卻忍不住想看,並分享故事中的正義感讓自己感到安心。你有類似的感受嗎?
Thumbnail
 我的雙胞胎女兒有點怪胎,從小對於怪力亂神或顯然是虛構幻想的電影或小說,都沒什麼興趣,覺得浪費時間,只願意看紀錄片以及由真實故事改變的劇情片。     我覺得這種「偏食」不太好,後來因為幫「波西傑克森」這套以希臘神話為本的小說中文本寫序,就推薦給她們,果然她們也迷上這套小說,後來小說改編成的電影上
無論是《背離親緣》或是這本《正午惡魔》,作者安德魯·所羅門皆展現出調查、搜集資料的用心,亦擁有更為迷人的敘述能力,將其主題娓娓道來。 然而,強力的說故事能力,對於書寫憂鬱症的主題來說,是種雙面刃。並非指說故事能力所製造的效果、讀者的投入與投射會損害故事本身(確實有時候有魅力的說故事者未必能完美的把
Thumbnail
司馬中原講的鬼故事,是我童年時的床前有聲讀物,至今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爛賭鬼的故事。有人說,司馬中原講的鬼故事其實不是鬼,是人性,而且有教化意義--光從這個爛賭鬼的一生來看,的確如此,不但反映時事,也把人性中至死不悔的貪婪醜態,刻劃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