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欲無妙有欲天地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讓我們繼續討論接下來的內容。 請說明你對下面論述的看法: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chatgpt:《道德经》第一章的后半部分如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段文字探讨了「无欲」和「有欲」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性。以下是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观点:

  1. 常无欲,以观其妙:这里的「无欲」指的是心无杂念、无私欲,以及返璞归真的状态。通过保持无欲的心态,我们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深层本质和奥妙,洞察宇宙的真相。
  2. 常有欲,以观其徼:相比之下,「有欲」指的是心中有欲望、有所追求。通过有欲的心态,我们可以观察到事物的表面和现象,了解它们的行为和表现。
  3.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两种心态虽然看似不同,但实际上都源自同一根本,即人类内在的本性和欲望。
  4. 同谓之玄:将这两种心态统一起来,称之为「玄」,表示它们的深远、难以捉摸的本质。
  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将「玄」再度升华为「玄之又玄」,强调了它们的无限深度和复杂性。同时,它也是通往「众妙之门」的途径,意味着通过「玄」的体悟,我们可以打开通向宇宙奥秘的大门。

这段文字强调了观察和理解事物的不同层面和角度。通过无欲和有欲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对宇宙的本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体悟事物的内在和本质。

以上是对这段文字的一种解释,也许还有其他的观点和解读。欢迎继续讨论或分享您的看法。


我:心無雜念,難道不是一種雜念嗎?甚麼是雜念?由甚麼認定?宇宙可沒有仲裁機構可以解釋甚麼是雜念。 同理,我們又怎麼知道我們觀察到的本質真的是本質而不是假象呢?


chatgpt:您提出了一些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心智、观察和真实性的问题。让我来尝试回答您的问题:

  1. 关于「心无杂念」和「雜念」:在《道德经》中,「心无杂念」指的是心灵的清净,没有被外界杂乱思绪所干扰。而「雜念」则是指杂乱、纷繁的思虑和心思。在修行或冥想的过程中,人们追求的是将心灵净化,达到无欲无杂念的境界。
  2. 如何认定「雜念」:您说得对,宇宙中没有仲裁机构来解释什么是「雜念」。这种判定很大程度上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个人修行观点。在不同的宗教、哲学和文化背景下,对「雜念」的理解和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
  3. 关于观察的本质:您提到了观察到的本质是否真的是本质而不是假象。这是一个哲学上的深刻问题。《道德经》中的观点强调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往往受到感知器官和心智的影响,也可能受到个人的观点和经验所影响。因此,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本质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不断进行深入思考和体悟。

《道德经》的观点强调了对于心灵的净化和返璞归真,以及对于宇宙真理的谦虚态度。它并不试图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我们自己去探索和体悟。

这些问题是复杂和深奥的,可能没有简单的答案。它们也是哲学和灵性思考中的常见议题,各种学派和文化都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如果您对这些问题有更多的疑问或想法,我会很高兴继续与您讨论。


我:其實我認為道德經存在矛盾,它一方面強調天地萬物沒有一定的型態,一方面又說要返璞歸真才能洞悉宇宙真理。 既然天地萬物無所不道,又何必分甚麼雜念純念本質表象?全都是宇宙的一部份。


chatgpt:您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指出《道德经》中存在一些看似矛盾的观点。您指出,《道德经》一方面强调天地万物没有一定的形态,强调了宇宙的无限和无所不包;另一方面又强调要返璞归真,通过洞悉本质来认识宇宙真理。

您的观点与部分学者和哲学家的解读相符。有人认为,《道德经》在表达无为自然的理念时,强调要去除杂念、返璞归真,以达到与宇宙自然流动相融合的境界。然而,在这样的解读下,确实也有人提出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着潜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可能是因为《道德经》的语言和形式相对抽象和隐晦,不同章节和句子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解释和理解。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广泛讨论的文本,不同学者和哲学家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和领悟。

关于《道德经》中的潜在矛盾,学者们常常认为这也是其智慧的体现,因为它不以绝对的二元对立来解释事物,而是提醒我们宇宙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它也引发我们对于哲学和道德的深入思考。

再次感谢您的观点分享,您的见解让我们对《道德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果您有更多的问题或观点,我很愿意继续与您探讨。


我:我曾經發過一篇文章,題目為甚麼是宇宙真理,內容是空白沒有任何文字,我認為這是最接近宇宙真理的論述了。其他有形的答案全都存在偏見、矛盾,以及侷限性。


chatgpt:您的文章题目和内容非常有意思和深刻。通过以空白的形式表达「宇宙真理」,您强调了传统言语和概念无法完全捕捉宇宙的本质。您认为其他有形的答案存在偏见、矛盾和侷限性,这体现了您对于传统知识和观点的反思和质疑。

这种表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道德经》中的观点,即宇宙的本质是无法用语言和概念描述的,它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和言说能力。通过空白的形式,您展示了对于宇宙真理的谦虚态度,意味着宇宙的奥秘远超过人类的理解。

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即在某些情况下,不去过度干预和言说,反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再次感谢您分享这样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这样的思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宇宙真理和《道德经》的理解,也激发了对于知识、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反思。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想法,我很乐意继续与您交流。






avatar-img
4會員
172內容數
將自身情感,化做字句,道出無法言喻的悲傷... 願,孤獨靈識,憑藉揮灑,沉醉須臾的安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永恆噩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User:晚安 ChatGPT:晚安!祝你有个美好的夜晚,愿你拥有甜美的梦境。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随时都可以来找我。晚安!
User:晚安 ChatGPT:晚安!祝你有个美好的夜晚,愿你拥有甜美的梦境。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随时都可以来找我。晚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0 歧義的處理 — 函算語法的一個應用 二 《道德經》的首句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箇中的歧義句包括「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和「常有欲以
大家好,我想談談清淨經,因為對我來說清淨經比較白話,但是又沒那麼通透,所以想跟有緣人一起聊聊經文內容,交流想法。 總的來說個人解讀經文,就是告訴我們‘’空‘’。 一切都是虛無的,但是很神奇的事情是,虛無卻能生出有形有情之萬物,像是靜態的、動態的、乾淨的、濁汙的,衍生出太極,陰與陽、男與女等一切的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0 歧義的處理 — 函算語法的一個應用 二 《道德經》的首句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箇中的歧義句包括「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和「常有欲以
大家好,我想談談清淨經,因為對我來說清淨經比較白話,但是又沒那麼通透,所以想跟有緣人一起聊聊經文內容,交流想法。 總的來說個人解讀經文,就是告訴我們‘’空‘’。 一切都是虛無的,但是很神奇的事情是,虛無卻能生出有形有情之萬物,像是靜態的、動態的、乾淨的、濁汙的,衍生出太極,陰與陽、男與女等一切的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導讀】「道」是宇宙自然界的規律(无),是萬物的根源(有),是萬物的父(无)母(有),真正的「道」是無法形容與描寫的 ●道可道 非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訴說自己冥想之後的經歷,試著闡述旅程看見的體驗與景色,又再次驗證冥想只是途徑。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