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陪伴不是義務,不要再糾結他的訊息回覆速度

今天朋友跟我分享了他的朋友的煩惱,簡單來說就是女生很不爽男朋友一整天沒有回訊息,直到晚上十點多才回覆她正要吃晚餐,但她依然很不開心,講電話時的回應冷淡,兩人因而有爭執。

科技就是雙面刃,在方便的同時也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焦慮,也會模糊了該關注的本質。例如,陪伴從來都不是義務。

假想一個健康的狀態,兩個人會交往,是出於雙方自由意志,那麼即便是伴侶關係,是否陪伴也應該是出於雙方意志而不是義務。

陪伴是為了相處,為了理解與分享,因為這些前提,人是可以選擇什麼時候要陪伴的,經常也會有愛的心意足夠,但愛的能力因為外力因素而顯得不足的情況,例如:上班很累、生活遇上困境。

人的孤獨、寂寞都是自己的課題,並不是兩人在一起後就得共享,遇到願意分擔的伴侶是幸運但絕對不是義務,課題分離,是每個人都要練習的。

在對方脆弱疲憊時掌握相處的距離,有一種陪伴未必發生在身旁,一個人的時候,把生活活好,是對自己的堅持也是讓愛人放心的溫柔。

不要把想陪對方當成藉口,我們都會有認為對方需要什麼、想分擔的念頭,但在關係裡,比起自認的對方需要什麼,對方想不想要才是關鍵。

另一方面,只因爲對方沒有回訊息搞的自己心神不寧,除了太閒之外,也顯示了信任感不足,而帶來的掌控慾,聊天是為了分享生活,不是掌控對方行蹤。

健康的愛(或喜歡)是把對方視為獨立的個體,給予對方流動與選擇的空間,而不是用來滿足自我的匱乏與需求,當我們能愛自己,對自己照顧、負責任、尊重與了解,就能夠如此對待對方,也該如此。

再者,就算是在曖昧也無需焦急,真實總以最緩慢的速度出現,需要心力需要細緻,細節跟真相都藏在時間裡,面對關係,不要猜不要預設(我們永遠猜不到),用眼睛看就夠了,一個人用心與否、是否真心,看他做了什麼,就這麼簡單而已。

總之,任何關係大家都不要再糾結回不回訊息、回訊息的速度了,沒有這麼難也沒有這麼複雜,有要求就提出,對方不接受,你也不想妥協,那就換,不用糾結不用生氣不用抱怨,把心力放在自己身上,生活真的沒有這麼多人際關係好煩惱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