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3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離職之後#6】短暫的逗號——新啟發與調整

  前幾個禮拜去虎尾參加工作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受到許多思想上的啟發,突破以往的盲點,有了更多不同面向的觀點,非常有意思(參與心得緩慢生產中XD今天發現有一堆草稿沒打完)。

  同時,在去營隊前又收到幾個同業的面試機會,活動結束後沉澱了一下心情,重看了《原子習慣》,閱讀了《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結合面試經驗及營隊心得,回顧過去幾篇文章,藉由書寫來整理思緒。

向外探索,與各式各樣的人接觸後,會有新的收穫。

一、面試準備調整

(一)面試前釐清

  這次的面試前,吸取了前幾次的經驗,認為過往我在面試時只是想找一份工作,並沒有很清楚思考我到底想要做什麼,就像個遊魂無定所到處飄,這邊看看,那邊找找。除了沒效率之外,還平白浪費的大好時光,也是在浪費對方的時間。在許多人力銀行介面中,發現企業會希望投遞者在履歷上補充幾個問題,我認為非常有助於了解自己的動機,個人覺得很像產品發想時在用的5W2H方法,大致以下幾點:

  1. 為什麼想要應徵這間公司?
  2. 這間公司哪些特質或內容吸引我?
  3. 這間公司的主要業務為何?
  4. 我想要在這間公司得到什麼(如:做事技能、金錢、做事方法、組織管理……等等)?
  5. 我有什麼特質或技能與該職位需求相符?
  6. 如果我缺少該經驗,我要如何補足或加強能力?

  將這幾點條列出來,並真誠地自我回答後,大概可以知道自己是亂投還是真的很想試,尤其是當「為什麼」這個提問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某種程度會發現自己好像沒有很想去。另外,可以藉由這幾個問答,來製作面試時的簡報。


(二)面試履歷調整

  大概是在看《人生的長尾效應》時意識到的,我需要簡短快速並有效地讓面試官了解我的專長技能以及投遞動機,那麼傳統的作品集是難以達到效果的,因為作品集會比較詳述各個執行專案的內容,在面試自我介紹時,2~3分鐘是難以表達的,面試官也沒時間好好翻閱。

  那麼,十頁內的簡報不是更好的表現方式嗎?我可以藉由簡報掌握話語的主動權,可以更有邏輯地解說,除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對方理解外,更可直接展現職位需要的「簡報能力」、「溝通能力」、「美編能力」,那好像比我打一堆文字,放許多專案實績來得有說服力,也可以讓對方聚焦在「我想……」、「我為什麼……」、「我能……」上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渙散在作品集上,也沒心力好好聽自己介紹。

  既然決定使用簡報作為工具,擬定簡報大綱及公版製作,之後就能有效快速運用在不同的職位或領域中。目前大致分成以下幾點,未來視情況再調整。簡報總時長:2~3分鐘,故頁數大概落在5~8頁左右,先想好總張數再來安排內容。

  1. 自我介紹:大概1~2頁,說明學經歷、個人特質、個人專長及技能。
  2. 經手專案及特殊經歷:大概1~2頁,說明1~2個過去特別經手的專案或特殊經歷(如社團、系會、活動總召、協辦單位等),闡述自己在當中所擔任的角色,執行什麼工作,運用什麼技能,且這些經歷及長才是與應徵職位相符的。
  3. 應徵原因:大概1~2頁,利用先前自我問答的問題,簡單闡述為什麼自己想進這間公司及一些未來規劃(有的公司會規定要明列)。
  4. 收尾:看看是否還有需要補充的內容,像是過去如何解決問題,及自己可以勝任這個工作之類的,大概1~2頁,最後一頁留下聯絡方式。

  自從做了簡報之後,發現跟別人介紹自己時更為容易了,過去我太習慣建築系面試的方式,而忽略了其實有更方便的工具。

  偷偷說這好像也是可以少印作品集的方式XD,留簡報給對方就好,反正作品集都有寄電子檔給對方了(欸。


二、選擇工作心態

  心態上的轉變,也是這幾天的經歷後,突然之間就開竅了。過去因為很執著於興趣要跟工作中高度相符,執著於「做什麼(目標)」這件事,把自己弄得有點焦慮。但參與完營隊後,我突然意識到,其實不用執著於「做什麼(目標)」,而是「為什麼想做(目的)」。

  初心是什麼?其實也不複雜,當時畢業踏入保存這領域,也只是因為想用自己的技能為文資領域做一些事。那麼,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做些什麼呢?以這個方向去想,瞬間就豁然開朗了。我依舊可以結合我的興趣去做保存這件事,像是去當志工、與朋友合出ZINE、利用網路撰寫相關文章、架設專頁推廣在地店鋪或活動……等。

  其實沒有一定要在事務所才能參與保存這件事,雖然我有相關的技能,但不代表不在事務所就不能繼續推廣。事務所長期要培育的是設計師、建築師或研究員,這三個面向都不是我很想或一定要成為的角色,反而是如果我要做某件事需要這個證明,那我才會去考相關的證照資格。

  觀念的轉變下,工作選擇的路就更寬廣了,我反而可以思考一下,為了達成目的,我目前欠缺或比較想學習的技能是什麼,例如說我其實缺乏與外國人介紹台灣的外語能力,也較缺乏表達力與文案撰寫能力,以及企劃統整能力仍然還有待精進。以這樣的面向去思考,找尋能提升這樣能力的工作,或者工作時長穩定不隨意加班的職位,多利用下班時間去學習,也是一個選擇。

  同理,在未來進修上,我也可以不用這麼糾結要去做什麼,只要我能記得這個初衷,用各種方法去學習及探索,總有一天會達到我想要的目標,或是創造更多可能性。

  這樣也挺好的不是嗎?


三、結語

  花了兩個小時打了些字,留個紀錄記得此刻的想法,也因為這樣的轉變,我好像更跨出去一步,開始投遞非同業的職位。雖然有點未知,也還是有些擔心(畢竟生活費過一天就少一天),但也讓自己知道其實有很多選擇,甚至這個選擇比自己知道的多更多。前些日子聽了《越工作越自由》作者訪談與心得,蠻喜歡過關晉級的說法的,其實怎麼做沒有標準答案,不過前輩們的經驗都是可以參考的,參考之後要再回歸本心,好好思考接下來想怎麼生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那些在離職時所思所想與所做的故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