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卡片盒筆記法那麼好,為什麼我會失敗?
長期有在追蹤朱騏先生,訂了電子報、買了他自費出版電子書,覺得他對「卡片盒筆記法」的說明很簡明接地氣。卡努颱風襲台的這天,慵懶完全不想推進任何工作任務的我,就把這本新書徹底啃了一番,邊啃邊思索自己的數位筆記世界建構應如何調整,才能真正發揮從input到output的功效。
我把這本書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寫成一則則「數位卡片筆記」,也來試著用這樣的方法書寫閱讀心得文:
卡片一:卡片盒筆記法的筆記種類,揭示了「筆記」、「卡片」和「專案」之不同
What 魯曼卡片盒筆記法和朱騏版的筆記種類?
申克艾倫斯《卡片盒筆記法》整理魯曼的分類:
朱騏版本的詮釋確實更實際:
- 來源筆記:隨手記錄的筆記
- 閱讀筆記
- 靈感筆記(洗澡時、說話時、走路時的靈光一閃)
- 永久卡片:能夠被重複利用的想法,打成文字存在數位筆記軟體中
- 專案筆記:帶有強烈目的與時間興的產出
而我興奮地聯想到,這剛好是 IPO 知識吸收與產出的歷程:
- 輸入 Input:來源筆記
- 加工 Process:永久卡片的撰寫與連結
- 輸出 Output:專案輸出
卡片二:何時該寫卡片筆記?如何寫一張卡片?格式和書寫順序
When 寫卡片的時機?
- 思考 Why 我為什麼要寫下這個想法?(在意的原因)(知識系統的關鍵主題分類)
- 思考 How 我可以拿這則資訊做什麼?(未來有可能如何使用?)
How 如何寫一張卡片?
- 掌握標準化格式:把資訊固定丟到一個模板框架,加快處理速度與知識效率
What 一張卡片的格式和書寫順序?
- 書寫內容:
- 觀點:用自己的話說出對資訊理解
- HQ&A:Highlight-Question-Answer 自問自答
- 漸進式總結:從大到小,從繁到精,歸納萃取自己的觀點摘要
- 魯曼式目錄卡:依序條列寫下筆記(閱讀、聽書或演講)之後的小段摘要
- 案例:數據、故事、個人經驗
- 總結:摘要成自己的1-2句話
- 註明參考來源,便於日後檢視
- 設計標題:卡片編號+一段直白的敘述
卡片三:卡片盒筆記法的編號系統,製作「索引筆記」以看見想法串列,發展成寫作靈感與大綱
Why 為什麼要使用索引筆記?
- 掌握卡片盒的編碼狀況,可以鳥瞰自己的思維全局,一目瞭然便於反思調整
- 連結單張卡片成為一個想法串列,就是一則寫作靈感,有利輸出成為文章大綱
How 索引筆記應該怎麼使用?
參考「魯曼卡片盒筆記法」的編號系統,可以幫助他管理超過九萬張卡片
(一)編列主題:
- 先編列大的主題號碼,就是感興趣的主題關鍵字,例如「01 筆記」、「02 時間管理」等
- 只要依照順序開始編碼即可,先不需要想大主題類別和類別之間的先後順序
- 如果難以歸類,可以用這張卡片的資訊來源為準
(二)編碼邏輯:
- 每張卡片的編碼之間,是「彼此有關係」而非「大小階層」(這點提醒很重要,曾經困擾我一陣子)
- 新卡片如果與既有卡片無關,新增編號;如果有關,就繼續編號
- 編碼邏輯是「數字和英文交替出現」:
(三)想法串列:
- 編碼愈來愈長,變成為想法串列,透過串列編號可以知道想法的更新狀況
- 新卡片的編碼,隨時更新到索引筆記,並對串列加上註解
使用已寫下的卡片內容,真的讓我有機會加快產出,因為在寫永久卡片筆記的當下,其實已經消化過輸入的訊息,而且把自己的理解用文字打出來,確實如作者說的,幾乎可以直接就產出文章大綱了。
這一天的實踐,幫助我產出五張永久卡片,朱騏建議大家善用5W1H對輸入資訊自問自答,真的很有用。「問題意識」永遠是對任何學習重要的提醒,面對任何資訊、資料和知識時,提問可以讓自己對焦意向,讓這則學習或理解,連結自己的既有知識,高效轉化萃取成對己有直接用處的資源。
任何筆記產出當然都是辛苦耗能的,不過即然我們願意花時間寫筆記以投資自己,當然要好好發揮,成為自己帶著走的能量。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熱衷筆記者,或是你想學習數位筆記的高效應用與知識產出,這本書應該會讓你馬上想要打開你的數位筆記軟體,寫下第一則數位卡片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