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人生的4千個禮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就如同一本厚重的書籍,每一頁都記載著我們的經歷、成長與思考。曾有幸閱讀過《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這本書,從一個真實而務實的角度,深入探討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這本書以別樹一格的方式,突破了淺薄且缺乏意義的建議,直指「終極的時間管理即是生命的管理」。

在這個現代社會,時間似乎總是匆匆流逝,總是不夠用,工作永遠不見停歇,夢想也常常難以實現。然而,這本書將我們的生命比作短短的4千個禮拜,即使我們活到八十歲,也不過如此。這個角度使我們重新思考人生,將之視為一場時間的管理,而非單純的事務安排。當代的時間管理學通常著重於如何有效地規劃每日行程,如何達到更高的生產力。

然而,這本書提醒我們,生命並非只有工作和任務。這個世界處處充滿驚喜,充滿了我們需要去體驗的事物,而不僅僅是做更多的事情。最終,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效率,更是如何從中獲得「快樂」。透過閱讀這本書,我從中獲得了許多關於效率、時間管理和人生目標的不同觀點。我學會了從更多角度思考這些議題,並重新評估對人生的規劃。這本書不僅給了我新的視角,也啟發了我重新審視如何平衡時間、目標和生活中的快樂。藉由這本書的啟發,我們或許能更加明確地了解生命的真諦,從而達到更有意義的生活。這個概念不僅改變了我對時間的看法,更深刻地影響了我對人生的態度和選擇。

時間有一個面向令人抓狂,但大部分的管理建議似乎都沒有注意到這點。時間有如不受控的幼兒: 你愈想控制,要時間照你說的話去做,他就越是會從你手中逃脫。

現在科技的科技水準相對20~30年前應該可以說是飛躍般的進步,按照合理的邏輯來說,我們在生活上因現今科技的發達而節省下了無數的時間(洗碗、洗衣服、煮飯、飛機及高鐵等生活上的各種機器的發明),理應感到時間變得更充裕、遊刃有餘才對,但..這並不是多數人的感受。但這樣的飛躍卻不代表人類的心靈獲得了同等的放鬆與自由。雖然科技縮短了許多日常工作的時間,但新的焦慮和壓力也隨之而來;做事變快並沒有讓現代人的事情變少,反而在大家賺到足夠的錢滿足需求之後,只會找到新的需求,渴望新的生活方式;我們使用科技來節省時間,但隨著需求和期望的增加,我們又感到更多的壓力和焦慮,進而消耗了我們原本節省下來的時間。原本汲汲營營追求高薪或是地位,是為了讓自己可以過上社群中看到的嚮往生活。但這從頭到尾是一件荒謬的事,有錢的重點就是為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當你位居高位或是領高薪的職位通常也代表你失去更多的自由時間。

我們變得很難單純享受片刻的休息,不去考慮任何潛在的未來好處,因為不具備工具價值的休息或感受像在浪費時間。

作者於書中拋出一個觀點,至少把部分的休閒時間,以浪費的方式用在單純享受體驗帶來的樂趣,是唯一不會浪費休閒時間的方法。此外,我們用來塞滿休閒時間的活動,不只越來越像工作,如飛輪課程或健身課程,這些活動有時還比較像是某種肉體的懲罰。有罪之人靠著鞭打自己,消除自己身上的懶散汙點;如果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未來會有好處的自我提升,那麼生產與財富也只是空洞的笑話,因為只有讓我們真心地享受生活,生產與財富才真的具有意義。

在 資本主義的世界,富人通常出乎意料地沒那麼快樂。富人極度擅長把時間當成工具,替自己創造財富;在資本主義的世界,那是成功的定義。然而,富人花很多的心思運用時間,最終只把當下這一刻的生活當成通往未來幸福的手段,因此他們的日子失去了意義,即使銀行存款不斷增加。

這段讓我想到墨西哥漁夫的故事,

『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墨西哥漁夫不以為然地說: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每天睡到自然醒再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好好地幫你一把!」我的計畫是這樣的:「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然後再買更多漁船。甚至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或者你可以自己開一家魚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最後你將有機會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墨西哥漁夫問:這要花多少時間呢?」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漁夫接著問:「然後呢?」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賺好幾億呢!」漁夫又問:「然後呢?」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別墅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囉!」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現代人常常在慾望的迴圈中迷失方向,誤以為進入大企業如Google或Amazon工作,或升任主管職位,就能帶來永久的快樂。但實際上,當一個目標達成後,我們往往會立即設定下一個目標,陷入永無止境的追求中,我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需要不斷地追趕,期望在達到某個終點時獲得幸福和滿足。但真相是,那個所謂的終點其實是遙不可及的。這種不斷的追求,不僅消耗了我們的時間及精力,還可能使我們失去與家人和朋友的親密關係,過於專注於工作,而忽略了生活中其他更重要的部分。然而,許多人並沒有真正停下來思考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可能真正的幸福和滿足其實就在眼前,就像墨西哥漁夫那樣,早已擁有了真正想要的生活。

最後,強烈推薦這本書給大家。如果你時常感到對自己的人生方向迷惘,或經常覺得時間總是不足,那麼這本書會讓你重新思考。事實上,我們能夠掌控的時間確實有其限制,但正當我們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其實更能專注於重要的事情,從中獲取真正的滿足感。畢竟,真正的時間管理並不僅僅是如何擠出更多的時間,而是如何更有意義地運用它。





avatar-img
1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enny L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先看到書名以為這也是一本千篇一律的工具書,但認真讀完後才發現這本跟以往的大道理工具書不太一樣,一般類似書籍可能比較多在於用一個作者遇到的故事情境(可能還是掰的)套入他所教導的公式回應/執行,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他是"真"工具書,把每種主題各自拆成一小節,當你要用的時候回去翻目錄就能很快地找到。
原先看到書名以為這也是一本千篇一律的工具書,但認真讀完後才發現這本跟以往的大道理工具書不太一樣,一般類似書籍可能比較多在於用一個作者遇到的故事情境(可能還是掰的)套入他所教導的公式回應/執行,但這本書比較特別的是他是"真"工具書,把每種主題各自拆成一小節,當你要用的時候回去翻目錄就能很快地找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閱讀過不少與理財相關的書籍,包括前陣子閱讀的《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和個人很愛的一本著作《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發現這類的書籍都有個相通點,它們都將時間視為工具,如滾雪球般,創造出財富自由的重要工具。而我,也理所當然地將時間和生財資源畫上了等號,直到近期看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作者O
Thumbnail
🐉注意: 這“不是”你之前聽過的漁夫與富翁的故事。經團隊提出雙向看法整理,在總結看法處給了雙向思維模式做反向思考,聽過漁夫與富翁的故事的人可以直接阅读尾端總結看法處。背後蘊藏著更深刻的哲理,引領我們思考財富、幸福與內心豐盛的真諦。目的在於開拓人們的思維視野,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今天想來推薦一本很適合念給孩子當床邊故事的書,同時也是寫給大人的寓言故事。看完這本書不但能理解經濟是怎麼一回事,還能間接了解官商勾結,官與錢之間...
Thumbnail
不要心算 猜猜看 一般人可以活多久? 假設可以活到八十歲,大約有4千個禮拜。當下有心驚了一下,心想有那麼少嗎?再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幾個禮拜,心臟又抽搐了一大下。 《人生4千個禮拜》,光從書名看,我以為是告訴我們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作者奧利佛.柏克
Thumbnail
有錢又有閒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像這樣的人就叫做「新富族」,他們放棄了所謂「先苦後甘的人生計畫」,而是活在當下,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給了工作,等賺夠了錢才去享受生活。 財富與享受生活,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就讓我們看看費里斯是如何做到的吧!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閱讀過不少與理財相關的書籍,包括前陣子閱讀的《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和個人很愛的一本著作《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發現這類的書籍都有個相通點,它們都將時間視為工具,如滾雪球般,創造出財富自由的重要工具。而我,也理所當然地將時間和生財資源畫上了等號,直到近期看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作者O
Thumbnail
🐉注意: 這“不是”你之前聽過的漁夫與富翁的故事。經團隊提出雙向看法整理,在總結看法處給了雙向思維模式做反向思考,聽過漁夫與富翁的故事的人可以直接阅读尾端總結看法處。背後蘊藏著更深刻的哲理,引領我們思考財富、幸福與內心豐盛的真諦。目的在於開拓人們的思維視野,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今天想來推薦一本很適合念給孩子當床邊故事的書,同時也是寫給大人的寓言故事。看完這本書不但能理解經濟是怎麼一回事,還能間接了解官商勾結,官與錢之間...
Thumbnail
不要心算 猜猜看 一般人可以活多久? 假設可以活到八十歲,大約有4千個禮拜。當下有心驚了一下,心想有那麼少嗎?再算一下自己大概還剩幾個禮拜,心臟又抽搐了一大下。 《人生4千個禮拜》,光從書名看,我以為是告訴我們人生時間有限,我們應該要學會如何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事實上剛好相反。作者奧利佛.柏克
Thumbnail
有錢又有閒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像這樣的人就叫做「新富族」,他們放棄了所謂「先苦後甘的人生計畫」,而是活在當下,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給了工作,等賺夠了錢才去享受生活。 財富與享受生活,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全都要,就讓我們看看費里斯是如何做到的吧!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一生不過就是4,000個星期,要以「時間有限」的心態去思考,而不是妄想把各種事務都一股腦塞進自己的時程表裡。如果我們不深思自己的時間該用在哪些對自己人生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待完成的工作就會像是終點線不斷向後退的跑道般怎麼樣都跑不完,待辦夾也會如同薛西弗斯的巨石般不斷滾落,最後不免焦慮與失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