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自觀觀自在

自在自觀觀自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前言

羅東打球回員山時會經過一個T型路口,正對著T型路口的是座廟宇叫善法寺,寺的門廊兩邊有幅對聯寫的是:

raw-image


自在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

每次經過看此對聯總會試著推敲其意。前一個自在應該是自由自在的意思;後一自在則指的是觀自在菩薩;前一如來是如人之初來;後一如來則指的是如來佛。可是整個合起來又要如何解釋呢?你自由自在的觀察自己的內心,就像觀自在菩薩那樣;你保持初心如人之初來,你觀察外相如眼之所見,不起批判或比較之心,就像見到如來佛那樣?可是想想又好像有些不貼切處,例如"像觀自在菩薩那樣",可是”觀自在菩薩”又是怎樣的呢?"像見到如來佛那樣"可是”如來佛"是怎樣的?見到他又與見到別的東西有何不同?再來,"見如來"應該是見到如來佛的意思;可是”觀自在"呢?是觀察觀自在菩薩?還是指的就是觀自在菩薩本身,"觀"字本身沒有觀察的意思。可是如此一來與"見如來"是見到如來之意就不相符了。當然也有可能只是為了對應,其實沒那麼多的考究。

每次經過總會唸下該聯,然後沿路推敲著。能讓你推敲再三,仍然無法確定的詞句或故事肯定是很有意思的。

觀自在

查了一下資料,依據《人間福報》的說法 :

raw-image



"其實「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

晉朝鳩摩羅什大師舊譯為「觀世音」,唐朝玄奘大師新譯為「觀自在」。

「觀世音菩薩」以聞聲救苦的威德願力安立名稱;「觀自在菩薩」則強調其觀照自在的修行功德。"


「觀自在」用白話文講就是:觀照自己在不在?意思是你現在人在這裡,可是你的心呢?心是不是也在這裡?你能感受到你的心嗎?你的心是不是自由自在?如果心自在一切也就自在了。人生在世,需要面對的不外:外在環境,外在他人,外界事物,以及自己的內心,面對這些你都不起妄想心,也許遇而會有一些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想法和情感,但都轉瞬即逝,心裡抱持的大多是和諧溫馨的,都是無憂無慮,無喜無悲的自在感。這個自在的心你一直都能感受到…。

如來

如來佛祖也就是佛教教祖—釋迦牟尼。

《金剛經》“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修行修什麼?修的是心安寧、心自在。為什麼要修?因為心經常不安寧不自在,例如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可是你還在想,還在回憶,還在悔恨;未來的事還未到來,可是你已經在想,已經在擔憂,已經在害怕。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可是它似乎還會回來;未來的事還未到來,可是又已經到來;你坐過的地方你臥過的地方,似乎過去了,可是又回到你的記憶中,未來的雖未來,又已經出現在你的腦海中。

心為何不安寧、不自在?因為你一直在回想,憶念過去,因為你一直在揣測,擔憂未來啊!你不止無法靜下心來揣想翩翩,還引發了許多的情緒…,如果那時我答應了,現在應該不必這麼辛苦,恨啊!如果明天股票上漲,我就翻身了,爽啊……,

那"如來"是什麼呢?如來是在上述的想法、情緒的起源處觀察著它們,接受著它們,然後它們慢慢的走了散了。它們好像來了,可是又走了;好像來了,又走了…然後呢,心一直是安寧的,自在的。因為你根本沒把它們的來去放在心裡,你不在意它們的來來去去,所以它們到底有沒有來?有沒有去?它到底從那裡來的?到底又去了那裡?你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你根本沒在在恴…這就是所謂的"如來"。(無思無慮,無喜無悲,心一直都在當下。)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