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環島話題中學到的


旅行是用不安來學會心安的過程

球友許久不見,週日出現,好不容易輪空對打…休息時他特別提及前幾天騎機車去新竹司馬庫斯然後再從北宜回來。因為之前我曾提及機車環島以及機車走三條橫貫公路的過程,嗯,他記住了。我問他走法,結果是他詳盡的該趟旅程的分享,他提到是從北橫過去的,北橫因為前幾天大雨,因此路況不佳,有些地方有落石,正在修路所以有管制,出北橫後直奔司馬庫斯,步道只走了一公里左右,因為時間關係就直接下山,回程走北宜,我問他過夜狀況,他說:「沒有過夜,就是心血來潮,想出去走走,就走了,來回大概十一個小時。」我大概算了一下,中間沒什麼休息才做得到,必須年輕體健才行。他同意此說法,說他第二天睡了十二個小時…我問他幾個人同行,他說就是自己一人,因為人多的話,相互牽就、相互拉扯,反倒不如自己一人想怎樣就怎樣,反而更為輕鬆自由……

旅行是對庸常生活的跨越和撞擊 

記得之前環島時,家人也是擔憂萬分,叮嚀再三,其實台灣因超商各處都有,吃喝完全不成問題。至於相互照應等等,聽聽就好。你想想看好了,可能出現的問題大概就只有機車和病痛吧?好了,算數輛機車同行好了,你的機車壞了,怎麼辦?同行者能幫忙嗎?可能性不大,大概也只能叫機車行,結果呢?你只會是耽誤了別人的行程;有病痛,你也只能去診所就醫,同行同樣幫不了忙,結果行程又因你而耽誤(別人機車出問題或有病痛,情況相同。)騎乘期間,必須注意看路況加上風大,也對不上話;休息時,大家累了…,到了景點,你想多欣賞一會,同行認為無趣…。之所以需要伙伴,乃因過往有些地方不太安寧,有人同行相互也有個照應。台灣根本就是安全又方便,我就不知道要同行伙伴幹啥?"機車環島"這話題因雙方有共鳴,所以談了許多。

 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別人說說他們自己。

該球友以往話不多,因為球技相當,所以打球時偶而會相互笑謔嘲諷,但此次他有話要說,我也找哽讓他暢所欲言,哇,他還真個是欲罷不能吔。想起之前看的"溝通"所提:找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卡內基認為"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還真的是:驗證就在眼前。有時想插話,但他接口過去,我就閉嘴了,嗯,"溝通"資料提醒”聽"就好了。聆聽就對了,當然還要加上"真的喔"?那你怎麼辦?以及點頭和比"讚"。事後他心滿意足的離開,而我也對溝通有了較深認識—我發現我會搶話和插嘴,而,這是大忌,別人不會對你有興趣,他只對自己感興趣,你,"聽"—加上一些助興的姿勢或詞—,就對了。

聆聽是獲得對方信任的最好辦法

  

感謝這位球友,也感謝之前看的”溝通”訊息。要提醒自己的是:領會知曉不夠,重要的是身體立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