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完手足,屠盡完生物,人類的起源、自掘的墳墓,這把刀最終會揮向我們自己? 人類大歷史(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距今大約5~10萬年前智人遷移出非洲,而後續展開了一段旅程。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站著思考的代價

人類因為站起來思考而偉大,但我們為了能夠直立行走並思考,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首先,我們的大腦在這個過程中消耗了高達整體能量的25%,從而凸顯了思考是非常高耗能的。此外,我們採用的直立行走方式賦予了我們許多優越性,然而,這種身體結構也帶來了一些不便,例如背痛和脖子僵硬等問題。
更深入地探索我們的生理結構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頭部較大的特徵賦予我們更強大的腦力和智慧,而相對較小的盆骨則與直立行走的方式相關,使我們能夠在兩足行走的同時獲得更好的運動效率。然而,這樣的結構同時也使得母親在分娩過程中面臨更大的挑戰,可能需要更早地將胎兒帶到世界上。相對於大多數其他哺乳類動物而言,人類是屬於早產兒。
人類因站立思考變偉大,但代價高昂。大腦使我更思考但卻需要找尋更多能量;直立行走有利卻帶來背痛、僵硬;頭大盆骨小也使母親早產風險增加。這些代價與我們偉大及進化相扣,展現獨特生命。

燃起生命之火

火的利用成為人類演化的關鍵。透過掌握火的能力,我們開始烹飪食物。這不僅讓食物更容易消化,也釋放出更多營養,有助於我們的生長和發展。
火的溫暖和光明,也成為我們的伴侶,照亮黑暗,保護我們不受寒冷以及野獸的侵襲。
從最早的使用到如今的烹飪、暖房和文明進程,火的運用塑造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了人類演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的遠房親戚去哪了?

混種繁衍

我們的遠房親戚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我們智人與尼安德塔人混種繁衍,保留了部分尼安德塔人的基因,這些基因在飢寒環境中提供我們生存的優勢。然而,在富裕的時代,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可能與現代人類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聯。我們遠房的親戚雖然已經消逝了,但他們的基因豐富了我們的遺傳多樣性,也對一些健康特徵產生了影響。

替代理論

在古老的親戚演化史中,將我們帶入一個充滿戰鬥和生存的時代。我們智人的登場,宛如風暴般席捲而來,不惜消滅其他人種(尼安德塔人、丹尼索瓦人等等),將他們從演化的舞台上抹去,只留下我們獨自佔據這個世界。這場驚心動魄的替代既是演化的一部分,也呼喚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

為我獨尊

智人以語言為武器,團體合作凝聚力量,逐步競爭生存。然而,這種進步的同時也將我們的古老親戚逼上滅絕的道路。歷史長河中,最終只剩下智人,我們成為了獨尊的主宰。這樣的演化旅程,體現著進步和代價並存的現實。這種生死鬥爭背後既是適應的驚人力量,也反映出我們作為地球上的主宰,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演化的故事不僅包含壯麗的成就,也潛藏著思考與反思的機會。


毀天滅地的人類大洪水

大滅絕

智人的擴張宛如一股狂風,帶來了無可避免的大滅絕。我們的探索與發展,不僅改變了地球的面貌,也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我們的技術力量漸增,但同時也為地球帶來了不可逆的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就像澳洲大屠殺那悲慘的一頁,24種體重超過50公斤的生物中有23種滅絕了。而我們的入侵行為,也在美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孤獨方舟

智人在自己建造的孤獨方舟中,展開了一場自給自足的旅程。我們從採集的時代踏入農業,進而走向工業的舞台。這段旅程充滿了探索與創新,我們努力從大自然中取得資源,不斷改進耕作技術,最終發展出能夠生產大量物品的工業體系。
孤獨方舟中的每一步,都是智人與環境互動的演化史。從依賴自然的採集,到主動干預的農業,再到運用科技的工業,我們的生活方式經歷了巨大的變革。然而,這樣的演進也伴隨著挑戰和代價。我們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讓環境面臨了持續的威脅,生態平衡受到破壞。
這場孤獨方舟的旅程提醒著我們,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在我們的探索和創新中,必須謹慎思考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以確保未來的世代也能夠享受這片豐饒的土地。


我們智人站起來思考,卻也引來了滅絕的大洪水。讓我們珍惜與保護環境,別在演化歷史上成為孤獨方舟。


學習寫文章中,非常榮幸我的文字可以接觸到您,如覺得還不錯懇請收藏、按心、追蹤, 如果有任何可以改善的懇請留言、傳Line (id: 5490904554909045),非常感謝。


Ref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4982
avatar-img
90會員
188內容數
從走入職場工作,到規劃退休,自由安排人生的旅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90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貨幣的歷史,就是貨幣持續不斷貶值的歷史。 貨幣 不斷的匯率波動、債務累積、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緊急紓困。 國家不是必須要捍衛我們的貨幣?國家不是要調節貨幣的供需平衡? 國家干預帶來的不是秩序,而是混亂與經濟動盪,唯一的抉擇是要健全的讓貨幣貶值。 1.自由的貨幣 以物易物 從以物易物
貨幣的歷史,就是貨幣持續不斷貶值的歷史。 貨幣 不斷的匯率波動、債務累積、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緊急紓困。 國家不是必須要捍衛我們的貨幣?國家不是要調節貨幣的供需平衡? 國家干預帶來的不是秩序,而是混亂與經濟動盪,唯一的抉擇是要健全的讓貨幣貶值。 1.自由的貨幣 以物易物 從以物易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著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等書,以下整理書中第一章部分內容,並寫出我的心得 ⬛書籍內容 大約距今七萬年到三萬年前,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稱為認知革命 智人的語言,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溝通系統,每種動物都知道要如何溝通,智人的溝通
解剖學上,人類有兩種不同的結構,讓我們能變得更聰明。 第一個結構是「大腦 Brain」,另一個結構是「拇指 Thumb」。 人類有拇指,可以製作工具,再從工具上製作工具, 製作一套一套的工具,如此增強我們的智力。 我們是唯一能持續發展工具增強智力的物種。 我們人類,創造工具,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我一直都對考古、歷史、文化抱持強烈興趣,早在Netflix上《尼安德塔人絕密存亡史》前,我便將它加入待看清單。看完之後只能說:超值得! 說起尼安德塔人,大家腦裡會浮現什麼畫面呢?是否會覺得這群遠古人類大腦尚未開化,感覺起來笨笨的,長相比起人類,也許更近似猿類呢?
  人是直立站立的動物。一種想法相信,站立這回事使得人類的視線得以朝向更遠的地方、並為我們騰出對其他動物而言是前足的雙手。在這個背景之下,一方面我們有能力使用工具,另一方面,我們變得更有「遠見」。     幾乎可以說,這兩者共同賦予了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本書內容是在說智人在許多人種當中如何脫穎而出,也說到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以及想像力讓人類生活方式大幅改變,而且妙的是就算我們的生活水準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但本能上我們跟七萬年前的智人其實差不了多少,在基因上可以說是毫無變化,但人類還是創造了許多新事物讓生活與以前大不相同。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死亡與存在的思考,從宇宙與人類的起源開始,到轉化與觀點的改變,表達了對生死與轉世的理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哈拉瑞,著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等書,以下整理書中第一章部分內容,並寫出我的心得 ⬛書籍內容 大約距今七萬年到三萬年前,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稱為認知革命 智人的語言,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溝通系統,每種動物都知道要如何溝通,智人的溝通
解剖學上,人類有兩種不同的結構,讓我們能變得更聰明。 第一個結構是「大腦 Brain」,另一個結構是「拇指 Thumb」。 人類有拇指,可以製作工具,再從工具上製作工具, 製作一套一套的工具,如此增強我們的智力。 我們是唯一能持續發展工具增強智力的物種。 我們人類,創造工具,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Thumbnail
從《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這個書名就能看出這是本主題宏大的書(笑)。作者丹尼爾.李伯曼是哈佛演化生物學教授。書中,他從演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因與文化,探討人類如何「變」成現在這模樣。接著,再進一步細談這些演化如何讓導致許多現代生活中惱人的健康問題。是本精彩絕倫的優質科普。
Thumbnail
我一直都對考古、歷史、文化抱持強烈興趣,早在Netflix上《尼安德塔人絕密存亡史》前,我便將它加入待看清單。看完之後只能說:超值得! 說起尼安德塔人,大家腦裡會浮現什麼畫面呢?是否會覺得這群遠古人類大腦尚未開化,感覺起來笨笨的,長相比起人類,也許更近似猿類呢?
  人是直立站立的動物。一種想法相信,站立這回事使得人類的視線得以朝向更遠的地方、並為我們騰出對其他動物而言是前足的雙手。在這個背景之下,一方面我們有能力使用工具,另一方面,我們變得更有「遠見」。     幾乎可以說,這兩者共同賦予了
Thumbnail
人類文明的演進與軌跡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最初是由打獵和採集開始。隨著人群的聚集,人們逐漸開始「定居」,建立部落。社會學在日本稱為「群學」。人類文化的傳承主要來自於文字的發明和書寫的開始。在歐洲,城邦逐漸興起。隨後,隨著人類資源的有限性,大航海時代開啟了第二次文明的高峰期。這主要歸因於國際貿易
本書內容是在說智人在許多人種當中如何脫穎而出,也說到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以及想像力讓人類生活方式大幅改變,而且妙的是就算我們的生活水準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但本能上我們跟七萬年前的智人其實差不了多少,在基因上可以說是毫無變化,但人類還是創造了許多新事物讓生活與以前大不相同。
Thumbnail
曾經,在這個水藍色的星球上,人類有許多同屬(人屬)的物種,例如:20至3萬年前生活在中非與歐洲的尼安德塔人、170萬年至30萬年前生活在中國的直立人等。如今,人類只剩下唯一的人屬,就是身為你我的「智人」。是什麼,讓智人在短時間成為世界的霸主?然而由快速的從採集社會、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人類
這篇文章探討了對死亡與存在的思考,從宇宙與人類的起源開始,到轉化與觀點的改變,表達了對生死與轉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