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摘分享
▪ 談判時,我們偶爾落入同樣的陷阱,會因應對方設定的角色而陷入扮演某個角色。
對方出現敵對的行為,我們也會展現敵意;對方提出要求,我們也會如法炮製。
▪ 強烈負面情緒為談判者帶來兩大問題。
首先,窄化視野導致你縮小注意力範圍,只專注在自己的負面情緒上。如此一來,你的思路將偏離正軌,無法清晰且靈活地思考。
▪ 若要安撫強烈情緒,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認可對方的顧慮。
人們通常希望你意識到他們正在生氣或難過,並且從中發現這些情緒的顧慮有其道理。除非你認可對方的體驗,否則他們的情緒張力不可能減弱。
▪ 表達強烈負面情緒一般有四種目的:釋放情緒、告知對方,他們的行為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影響對方、改善關係。
如果選擇發洩,小心不要進一步合理化你的憤怒。
▪ 不論對象是他人或自己,責怪都毫無益處。
責怪通常只會引發自我辯白、批評與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
▪ 一個及時且真誠的道歉,可以大幅修補一段關係的裂痕。
有效的道歉包含幾個關鍵元素:承認你的行為影響了對方情緒、表示後悔,並承諾不再重複同樣的負面行為。
-
☁
負面情緒會窄化思考範圍,且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情緒上而非解決問題上,不過無可避免的,生活中必定會遇到不論是自己或他人的負面情緒,而此時該如何做會比較好?
書中提到:不論正面或負面,每一種強烈情緒都透露出有關核心欲念、背後訴求及無形障礙的訊息,別滿腦子想著誰該為引發怒火的局面負責,試著理解對方的立場,想想如何收拾局面。
了解情緒背後的欲念,這是書裡反覆提及的,情緒只是表面,真正的核心是背後想滿足的渴望,這一點真的很值得反思,常常我們加註在彼此身上的是「你不會控制好情緒」,但卻沒有認真思考過或許你是欠缺某一項欲念的滿足(賞識、親合感、自主權、地位、角色),這一點不管是套用在他人還是自己身上,都是很好讓自己更加理解的觀點,也可以幫助自己更清楚該如何處理情緒所帶來的影響。
-
作者│羅傑.費雪 Roger Fisher、丹尼爾.夏畢洛 博士 PHD Daniel Shapiro
譯者│黃佳瑜
出版│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