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彼得沃克另外一本關於談論CPTSD的書籍,這本書主要在講哀悼、憤怒、怪罪等等的情緒應該如何消弭。
在另外一本作品《第一本複雜性創傷症候群療育聖經》中我們提到,關於要療育CPTSD最重要的在於哀悼。
在哀悼或者憤怒、怪罪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愛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要先學會原諒自己和對別人有感覺。願意全然接受情緒,允許自己感覺很糟,會增加我們的彈性,反而能更快恢復到良好的感覺。
如果我們壓抑自我,不去感覺情緒,就會有「無意識』的情緒作祟,挖苦、找麻煩、這些都是無意識憤怒的表現,這些無意識的憤怒就會攻擊或傷害到他人。
情緒的本質有四個關鍵動力:
1.整體性:感覺無法被拆解
2.兩極性:情緒是一種光譜
3.矛盾性:當一個人有兩種相反的體驗就是矛盾,我們會在兩種情緒之間擺盪
4.流動性:情緒一直在高低起伏的變化。
哀悼是指人類用來表達關於受傷和失落的悲傷及憤怒的健康歷程,CPTSD倖存者需要哀悼,因為他們的個體性和表達性載幼童時期就被殺死或者消失了。
哀悼會清理我們的痛苦和失望,會清除舊傷,讓我們再次回復童年的願望和夢想。當我們不再為童年感到痛苦或羞恥,我們便可以感覺到自己想從中趕快恢復的渴望。我們不再是無助的小孩,而是有力量的成人,有效的憤怒足以保護自己不再受到傷害。
憤怒是解決當下情緒重現的強大武器,每當過去再出現,我們允許自己生氣,就可以提醒自己自己不是無助的小孩,不再只能恐懼,而是有力量保護自己。
自我憐憫則幫助我們把情緒重現理解是父母而不是自己的問題,並且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只是受傷了。當我們對哀悼真的感到自在的時候,我們會歡迎情緒重現,因為每一次情緒重現都是自我清理化解痛苦的機會。
為自己哭泣也是一種有效的療法。為你的內在小孩哭泣可以喚醒你真心的渴望,想要讓人重新母育自己,給予自己童年那些失去的愛,將內在小孩的淚水哭出來,能夠療育童年所遭受的遺棄和傷口。
我們可以用咒罵、哭泣和寫日記來主動表達憤怒,這三者的重點都在於感受自我真實的情緒,只有真實感受情緒,才有機會驅逐痛苦。
要哀弔童年歷程很難,因為我們必須要情緒重現,要回過去重新感受那種痛苦,尤其哀悼可能是長期的,因為過往的痛苦也是從小、幼稚園、國小、國中這樣一層一層加上來的,我們必須用哀悼一層一層將它剝去。
正向的自我對話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它可以彌補早年家庭生活中鼓勵和讚美的不足(而這正是忽略和情緒霸凌家庭中常見的)
我們的經歷缺乏愛,不是因為我們缺少價值,而是因為父母失去(或者沒有學會)了愛的能力。想像性重建父母的童年,有時會刺激我們去哀悼它們的失落,當我們為父母哀悼的時候,這種哀悼有可能成為我們原諒父母的理由。
----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從CPTSD中走出來,首先我們必須要看到自己受的傷,真實感覺那種痛苦,並且回到過去,去哀悼過往的自己。
我們必須了解,那些傷痛並不是我們所造成的,而是失能的父母,而父母的失能,可能來自於他同樣失能的家庭,或者他沒有學會真正愛孩子的方式。
我們可以責怪父母,寫日記、咒罵、哭泣,用這些方式來哀悼過去被傷害的自己,甚至去想像性的哀弔父母失能的童年,唯有責怪父母(而不是自己),我們才能真正哀悼自己,真正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