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人性

    『挑戰人性是藝術家的事情,你幹嘛做這件事。』

    幾年前聽到一位長輩對我這麼說的時候並無他想,大概是因為聽不懂但透過時間和緣分才慢慢發現,我似乎從頭到尾都在挑戰台灣人對於咖啡店應該要有的印象。當初開店預算與時間都是在人生低點能夠使用的資源很少,也因為如此才有現在看起來是如此特別又在地化:西(嘻)皮台骨。賣咖啡、交響樂、極度自由、西方思想為骨幹融入華人社會,不斷的修正與接觸才讓件店自我風格越來越強烈,透過許多外國的華語體系遊客逐漸構築文化認同,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說北京腔中文的日本人等等。我們對我們太熟悉至無法認同,但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也會了解他們對他們的文化認同,一樣都有市場及奔跑而過的孩童,一樣有叫賣的攤販與清風,一樣有著各鄰居之間的多愁善感,靈魂與人性皆不分國籍。

    幾年前閱讀西方經典思想時是我遲鈍,整本書都已經讀半本去才忽然發現不對勁,深植在我們生活各種周遭的帝王思想和自我審查使此書的內文稀鬆平常似乎根本是生活一部分,又是從別人眼裡才有差異,集體文化環境裡頭的我們讓奉咖啡成為特例,喜愛此處的客人也多是。

    幾年前涉世未深,對人性的光明面有許多期待、期待發生。幾年後對人性有許多期待,但不期待發生了。也許再過幾年、幾十年後會有更多的想法,也許。後來回想起長輩的話,不知道我體會了幾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市場十年,從陌生的鄰居到熟悉,這是我的觀點。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方大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