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終於結束了,大家都還好嗎?
學測結束後,除了拼分科的同學外,大部分繁星、申請入學的同學一定都在煩惱如何選大學、選科系。今天也是想要以一個大四生的身分,和高三的學弟妹們分享一下「過來人」的經驗。
「選校vs.選系」part 1:以科系本身的性質決定
無論是ptt還是dcard,「大學選校vs選系」都是個常見的話題,接下來我會從各個科系切入,分析那些科系適合選校,那些科系適合選系。
(一)選校:偏重選校的科系,除非未來要走學術圈或教職,不然大部分人的未來職涯和本身科系關係相對較小,也因此非常依賴學校本身的資源和人脈(這點即使是往學術圈發展也很重要),這時候選校的重要性就會更明顯。這類型的科系包含:中文、歷史、哲學等非外語的純文組、基礎科學(數學、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生物)、社會科學(政治、經濟、社會、國際關係),以及不分系。
(二)選系:偏重選系的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未來工作本身需要相關學歷才能考取相關的證照或資格,另一類是工作需要大學的學習奠定基礎。前者如醫學、護理、法律、教育、社工、心理等科系,後者如電機、資工、化工、光電等非基礎科學的理工科系。
(三)選校選系影響較小:這類型的科系比起學歷本身,更重視證照、作品集或是本身的實務經歷,如果想往這些方向發展的學弟妹們,建議在大學期間多累積作品集和證照,或是參加相關實習增加業界經驗。這類型的科系包含傳播、各類藝術相關科系(音樂、舞蹈、設計、戲劇)、外語、餐飲、體育、觀光類科。
(四)商學院:會把商學院獨立出來,是因為商學院底下的科系同時橫跨了以上三類。一般來說,會計、統計、資管等科系建議選系,國貿、企管建議選校。保險、金融相關科系建議以相關證照或實習為目標。
「選校vs.選系」part 2:以學校本身的性質決定
除了科系之外,選校、選系也要考慮到學校本身的性質。以下是幾個比較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普大vs.科大:雖然在台灣,普大和科大的差距相對小很多,但科大和普大相比,還是更重視實務經驗,這點從普大和科大研究所的論文題目也可以發現。如果是未來目標很明確的同學,適合走科大,如果還沒有那麼確定未來志向的話,可以在普大多探索一段時間。
(二)師資和同儕:這裡指的除了老師、同學本身的素質之外,還有一點是能不能從他們身上獲得有用的經驗和人脈資源。以藝術相關類科來說,台藝大、北藝大老師和同學能提供的資源就會比台大多很多。而如果想從事教育或輔導相關的工作,教大或師大也會有比較多老師、同學能提供管道。
(三)轉系/雙主修/輔系的難易度:如果打算進學校之後再轉系或雙輔,這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有些學校轉雙輔條件很嚴格,有些則相對寬鬆,這點可以問問看身邊唸這些學校、有轉雙輔經驗的學長姊們。
(四)學長姊在學界/業界的影響力(aka 學長姊之力):這個和第二點有一點關聯,指的是這個學校的學長姊在學界/業界的影響力如何。在學術圈或一些產業裡面,會有以特定的學校形成的派系,而這些畢業於特定學校的校友們在拉拔新人的時候,也會優先照顧同校的學弟妹。如果是日系或韓系企業,因為偏好「先看學歷再培訓」的員工訓練模式,這樣的影響力又會更明顯。
把握大學四年,找到自己的夢想
最後想勉勵學弟妹,不管你最後的決定是選系還是選校,都要好好把握大學四年探索自己的興趣和夢想。即使進來之後發現自己不喜歡本科系,也可以試著透過社團、外系課、考研或實習等方式找到自己的興趣。人生很長,不是只有短短的大學四年,也祝福每一個即將升上大學的高三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