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生活有辦法:測謊是不是偽科學?能當成法庭證據?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央廣】生活有辦法:測謊是不是偽科學?能當成法庭證據?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犯罪影集中常見嫌疑人接受測謊,將測謊內容當成法庭上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測謊的內容到底是否可信呢?

近期司法院推出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在證據章中擬定明文排除將測謊結果當證據,但是法務部不認同這個草案內容,認為對犯罪偵查可能造成衝擊。

本週許律師將討論與測謊有關的法律問題。




本集重點

  1. 測謊過程中是透過哪些方式來判斷內容是否為真?怎麼測的?
  2. 測謊涉及兩層以上的詮釋,包括施測者本身及如何詮釋的問題。
  3. 司法院認為,受測對象是「人」,情緒、生理與心理在不同時間不可能全相同,疾病、高度冷靜、激憤情緒都可能影響生理反應,也不能排除刻意自我控制。
  4. 測謊到底準不準?近年來很多人討論的爭執點在於「測謊是不是偽刻學?」
  5. 科學必須具有一定客觀性。客觀性可能是指任何人來做檢驗,都會得到相同或類似的答案,也就是「再現性」。
  6. 測謊本身有兩層以上的詮釋問題,這樣算是具有科學的再現性嗎?
  7. 實務上許多測謊機構可以操弄結果,或者是對結果通過與否已經有預設。
  8. 除科學證據的討論外,測謊還有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被告緘默權與不自證己罪。
  9. 臺灣的「不自證己罪」:不必讓自己成為證據的一環來證明自己的罪。
  10. 比較中國與臺灣關於「不自證己罪」的不同:中國強調的「不自證己罪」重點是放在「不『強迫』自認己罪」。
  11. 臺灣法院對於測謊的證據評價:測謊鑑定或可作為偵查之手段,以排除或指出偵查之方向,但在審判上尚無法作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之基礎。


收聽網址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Player/programId/1640/id/144240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央廣】兩岸新聞導報:五億高中生命案中的兩岸法律議題 本所許惠菁律師接受央廣【兩岸新聞導報】採訪, 五億高中生命案 許律師將在節目後半小時耙梳與本案相關的法律問題。
【生活有辦法】天氣越來越熱!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做了什麼改變?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本週許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討論關於氣候變遷與淨零碳排等政策。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繼中國大修《反間諜法》,擴大對間諜的定義,產生許多寒蟬效應後。 中國在9月即將實施《領事保護與協助條例》,聲稱是「中國公民走到哪,領事保護跟到哪」。 本週許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去探討中國《領事保護與協助條例》的相關內容。
【央廣】兩岸新聞導報:從法律看Me too事件
【央廣】生活有辦法:饒舌變成古典樂?在中國音樂節上禁止露刺青和喝酒 中國在《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規定,針對音樂、戲劇、舞蹈等出演項目進行規範,包括:藝人們不能公開露紋身、跳水、灑水、不能在演出前飲酒,一但被舉報將會有涉嫌法律之疑。 本週許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去探討為什麼中國會會制定關於音樂節的禁令。
【央廣】生活有辦法:募資平台正夯!認識群眾募資的相關法律
【央廣】兩岸新聞導報:五億高中生命案中的兩岸法律議題 本所許惠菁律師接受央廣【兩岸新聞導報】採訪, 五億高中生命案 許律師將在節目後半小時耙梳與本案相關的法律問題。
【生活有辦法】天氣越來越熱!台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做了什麼改變?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本週許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討論關於氣候變遷與淨零碳排等政策。
本所許惠菁律師主持央廣【生活有辦法】, 繼中國大修《反間諜法》,擴大對間諜的定義,產生許多寒蟬效應後。 中國在9月即將實施《領事保護與協助條例》,聲稱是「中國公民走到哪,領事保護跟到哪」。 本週許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去探討中國《領事保護與協助條例》的相關內容。
【央廣】兩岸新聞導報:從法律看Me too事件
【央廣】生活有辦法:饒舌變成古典樂?在中國音樂節上禁止露刺青和喝酒 中國在《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規定,針對音樂、戲劇、舞蹈等出演項目進行規範,包括:藝人們不能公開露紋身、跳水、灑水、不能在演出前飲酒,一但被舉報將會有涉嫌法律之疑。 本週許律師將從法律的角度去探討為什麼中國會會制定關於音樂節的禁令。
【央廣】生活有辦法:募資平台正夯!認識群眾募資的相關法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人類會說謊,喜歡用謊言包裝,我們該如何去了解「謊言」甚至知道人們在說謊的行為與關於謊話間的多重關係?挪威卑爾根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是奇維塔智庫主持人的專家-拉斯史文德森,出版的《謊言的哲學》透過定義謊言、敘述謊言、甚至以生活和社會中常見政客的謊言為例,也許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謊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可能對自己說謊。這聽起來或許刺耳,但心理學家證實,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們從小事到大事都會撒謊,無論是謊報體重還是掩飾內心的真實情感。我們之所以選擇欺騙自己,是因為心靈不夠強大,無法承受真相帶來的不堪和壓力。這些謊言成為我們操控現實的一種生存法則,使我們能暫時逃避難以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人對說謊的容忍度似乎特別高這一現象的原因。從對歷史影響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過去外來政權對臺灣社會的影響,以及未來修正對說謊和法治觀念的必要性。
Thumbnail
瞭解詐欺罪的構成要件,包括主觀和客觀的要素,以及刑罰基準。主觀包括不法意圖和犯罪故意,客觀包括施以詐術、陷於錯誤、處分財產和財產損害。詐欺罪成立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詐術使受害者產生錯誤的認知,並導致受害者處分財產,使其財產實際減少。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Thumbnail
近日某次電話法諮,當我跟客戶說他這招行不通的時候,客戶回答我: A.你不會說謊是出來跟人家當什麼律師! B.所以你是作弊才考上律師的喔? C.你們兩個是不是耳朵都有問題,所以才聽不懂人話蛤~ D.我不是來這邊聽你說教的...... E.以上皆是。 ▲民眾A: @#$%^&*...律師我這樣講
Thumbnail
有一種推理小說,大部分看過的讀者只會跟你說:「我什麼都不能說,總之看吧!」 聽到這句話,讀過一定數量的推理小說的人便會立即猜到該小說八成是加入了稱為「敘述性詭計」的誤導技巧。但有趣的是,你知道敘述性詭計是日本推理小說用語,不存在於歐美創作當中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人類會說謊,喜歡用謊言包裝,我們該如何去了解「謊言」甚至知道人們在說謊的行為與關於謊話間的多重關係?挪威卑爾根大學哲學系教授、也是奇維塔智庫主持人的專家-拉斯史文德森,出版的《謊言的哲學》透過定義謊言、敘述謊言、甚至以生活和社會中常見政客的謊言為例,也許可以讓讀者更加了解「謊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可能對自己說謊。這聽起來或許刺耳,但心理學家證實,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們從小事到大事都會撒謊,無論是謊報體重還是掩飾內心的真實情感。我們之所以選擇欺騙自己,是因為心靈不夠強大,無法承受真相帶來的不堪和壓力。這些謊言成為我們操控現實的一種生存法則,使我們能暫時逃避難以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人對說謊的容忍度似乎特別高這一現象的原因。從對歷史影響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過去外來政權對臺灣社會的影響,以及未來修正對說謊和法治觀念的必要性。
Thumbnail
瞭解詐欺罪的構成要件,包括主觀和客觀的要素,以及刑罰基準。主觀包括不法意圖和犯罪故意,客觀包括施以詐術、陷於錯誤、處分財產和財產損害。詐欺罪成立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詐術使受害者產生錯誤的認知,並導致受害者處分財產,使其財產實際減少。
Thumbnail
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的人,應該聽過一個詞: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一開始可能是揭露某些人士私底下的言行,藉此揭穿對方的假面具。本來立意是好的,但在這幾年,這樣的風氣卻走火入魔。
Thumbnail
近日某次電話法諮,當我跟客戶說他這招行不通的時候,客戶回答我: A.你不會說謊是出來跟人家當什麼律師! B.所以你是作弊才考上律師的喔? C.你們兩個是不是耳朵都有問題,所以才聽不懂人話蛤~ D.我不是來這邊聽你說教的...... E.以上皆是。 ▲民眾A: @#$%^&*...律師我這樣講
Thumbnail
有一種推理小說,大部分看過的讀者只會跟你說:「我什麼都不能說,總之看吧!」 聽到這句話,讀過一定數量的推理小說的人便會立即猜到該小說八成是加入了稱為「敘述性詭計」的誤導技巧。但有趣的是,你知道敘述性詭計是日本推理小說用語,不存在於歐美創作當中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