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童年的孔「老」夫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大名鼎鼎的哲學家黑格爾曾在《哲學史講演錄》點名批評《論語》只是平常的說教,而孔子更「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

黑格爾的批評不大中聽,也未必中肯;但他的敘述的確符合世俗的刻板印象。這個「世俗」,不僅是西方,還包括了孔子祖國的同胞。

若問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是誰?答案自非孔子莫屬;若問歷來名人所受誤解最多的又是誰?答案恐怕還是孔子。孔子作為儒家的形象代表,二千五百年來,固然享有不衰的盛名,但也不乏或因斷章取義,或因曲解立意招來的毀謗。晚近幾百年,孔老夫子在俗世的畫像,大抵不脫迂腐、守舊、固執不通等種種負面形象,許多人甚至無法想像孔老夫子有過與凡夫俗子一般的成長過程,而是根深柢固地認定:這人根本不曾有過童年,他是打出娘胎就是一副「老夫子」的討厭樣的!

如果孔老夫子真是如此這般,我們大概得懷疑當年追隨他的三千弟子可能都有某種程度的怪癖,才能忍受長年和木偶共同生活、學習的痛苦。更讓人驚訝的,是孔夫子過世之後,這些弟子還心甘情願為老師守了三年心喪,才哭著依依離去;子貢送別了同學,陪著已故的老師在墳塚旁邊又住了三年。

且說心喪。傳統守制,喪父是三年,有幸遇上「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大宗師,即便有意比照父喪為老師守孝,於禮制無據,因此不穿喪服,這是心喪。涵靜老人歸證時,維生先生請天帝教同奮為涵靜老人心喪一年,就是仿效孔門的作法,只是因應工商社會的快速節奏,把三年縮減成一年而已。

為夫子二度守喪的子貢是何許人也?

千萬別以為這人是因為困窮無依,被迫在墳場當上六年孤鬼。子貢小孔子三十一歲,孔門傑出弟子有四科十哲,子貢是名列言語科的賢哲。大名不僅出現在《史記》的〈孔子世家〉,也出現在〈仲尼弟子列傳〉,乃至以富商巨賈為主角的〈貨殖列傳〉,子貢也佔有一席之地。

子貢究竟是何等人物?

孔子在世時,魯國有難,深憂祖國的孔老先生號召弟子向諸侯國求援。以武勇知名的子路應聲出列,但隨即被孔子否決。隨後子張、子石亦一一表態,孔子依然搖頭。直到子貢慨然應承,孔子馬上應許。

子貢出馬,結果如何?司馬遷說是「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不但祖國得以保全,連帶被牽動的幾個國家也山河變色──齊國大亂,吳國敗亡,晉、越乘勢崛起,成為叱咤一方的霸主。

十年之間,五國情勢丕變。背後隱然推動的手來自何人?正是子貢!

子貢在孔門原以言語見長,祖國有難,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縱橫捭闔,搖身一變成為不世出的縱橫家。平素則以洞明市場需求的精明經商致富,其財富之殷盛,在其時代即使不是首屈一指,傲視群倫也綽綽有餘。如此大才,甘願在墳場陪著已故的平民教師度過六年的漫長歲月,顯然與現實利益無關,而是出於對夫子的真心向慕,孟子即如此表述:「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孔子生前,身邊集結大批弟子,已廣為人知;即便老人家過世,仍然不乏死忠的粉絲。這些向慕夫子的群眾索性把家搬到孔子墳塚附近,誦讀詩書,習學禮樂,日久自然形成一個頗為可觀的聚落,就以「孔里」為名。

除此之外,孔老夫子還有一個跨時代的頭號粉絲,算來是今世「憤青」——憤世嫉俗的青年——的鼻祖,那個動輒與人辯論,似乎看誰都不順眼的孟子。

孟子當年也曾周遊列國,尋求用世的理想。這位「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的名人除了派頭大,脾氣更大。見過梁襄王,一出來就大搖其頭,給的評語一聽就知道沒好氣:「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一點人君的威嚴也沒有!梁襄王何等人物?戰國七雄好歹有分,卻被他貶得一文不值。可這位目空一切的先生如何看待孔子?「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名聞千古的聖人所在多有,可要問他私心最大的嚮往,那只有一個:孔老夫子!

另者,少時曾經遊歷大江南北,作過許多田野調查,眼睛與孟子同樣長在頭頂上的天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毫不掩飾他對孔老夫子的崇拜。世家體例原本只收錄諸侯,偏生司馬遷就悶聲不響地把孔老夫子從「列傳」搬進專記諸侯的「世家」。〈孔子世家〉篇末的論贊又寫得如泣如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哪是為傳主作贊?簡直就是深情的表白!

不管後世如何曲解孔子,如何論斷孔子,試就古典文獻還原孔子其人的真實面貌,當是比較公允的作法。經文明言:「配之儒德,各得其仁」,完全不諱言廿字與儒家的密切關聯。孔老夫子的形象一旦還原,精神脈絡一旦釐清,此節的經義也就不難隨之透顯。

 

#孔子  #孟子 #司馬遷 #子貢 #心喪

avatar-img
35會員
168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8 一九八○年,天帝教在台灣復興。第二年,涵靜老人與一炁宗主透過天人會談,決定兩教分工:天帝教既是奉上帝特准,以化延核子毀滅浩劫重來人間,故以誦念皇誥、《寶誥》兩誥搶救天下蒼生,主司「陽薦」。天德教則以誦念《解冤經》、《往生經》超拔孤魂野鬼,職司「陰超」。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7 他甫一進門,在朦朧的光影裡隱約覷見一位先生拿著水煙斗。待涵靜老人趨前走近,還沒來得及開口,這位先生劈頭便道:「玉階,你來了!」 「玉階」正是涵靜老人的表字。涵靜老人聞言,當下嘆服,他此行未曾透露與任何人知曉,不想高人卻直接喊出他的名字。這句聽起來柔和,力道卻奇強的一句話,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6 不論來根多深,一旦來到紅塵,仍須有人點化。彷彿從天上帶著一個帶鎖的寶匣下凡,意圖開啟寶盒,仍得一把鑰匙。這既是涵靜老人的體悟,也可以視作「佛渡有緣,乃結道根」的白話演繹版。 「佛渡有緣,乃結道根」是雙向描述,既是被動語式的受渡,也是主動語式的渡人。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5 〈天德讚〉曾以「繼垂歷劫教,和藹傳慈祥」讚頌天德教主濟世的慈悲。在經壇正式開啟之後,經文以「十八億劫,常現法身」重說一遍。至於其間歷劫救世的大略,則以「德曰本尊,道秉無形,一炁生化,命承清靜,眾香妙氣,鍾毓輸成」以及「五四主教」概括,簡單勾勒了宗主的炁統。 人間有「血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4 古往今來,每遇重大劫難,輒有大慈大悲的仙佛下凡應世救劫,這要算一般宗教信徒的「常識」,屬於情感的認知──或者,要說是一廂情願的期待也行。天帝教拜教主為上帝之賜,有更為翔實的依據。 各代教主因應時代不同,教化因此也有差異。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3 經典向來有其神聖地位,不論是入世的人間經典或出世的宗教經典。若問人間的經典與宗教的經典最大的差別何在,答案便在「感應」。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8 一九八○年,天帝教在台灣復興。第二年,涵靜老人與一炁宗主透過天人會談,決定兩教分工:天帝教既是奉上帝特准,以化延核子毀滅浩劫重來人間,故以誦念皇誥、《寶誥》兩誥搶救天下蒼生,主司「陽薦」。天德教則以誦念《解冤經》、《往生經》超拔孤魂野鬼,職司「陰超」。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7 他甫一進門,在朦朧的光影裡隱約覷見一位先生拿著水煙斗。待涵靜老人趨前走近,還沒來得及開口,這位先生劈頭便道:「玉階,你來了!」 「玉階」正是涵靜老人的表字。涵靜老人聞言,當下嘆服,他此行未曾透露與任何人知曉,不想高人卻直接喊出他的名字。這句聽起來柔和,力道卻奇強的一句話,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6 不論來根多深,一旦來到紅塵,仍須有人點化。彷彿從天上帶著一個帶鎖的寶匣下凡,意圖開啟寶盒,仍得一把鑰匙。這既是涵靜老人的體悟,也可以視作「佛渡有緣,乃結道根」的白話演繹版。 「佛渡有緣,乃結道根」是雙向描述,既是被動語式的受渡,也是主動語式的渡人。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5 〈天德讚〉曾以「繼垂歷劫教,和藹傳慈祥」讚頌天德教主濟世的慈悲。在經壇正式開啟之後,經文以「十八億劫,常現法身」重說一遍。至於其間歷劫救世的大略,則以「德曰本尊,道秉無形,一炁生化,命承清靜,眾香妙氣,鍾毓輸成」以及「五四主教」概括,簡單勾勒了宗主的炁統。 人間有「血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4 古往今來,每遇重大劫難,輒有大慈大悲的仙佛下凡應世救劫,這要算一般宗教信徒的「常識」,屬於情感的認知──或者,要說是一廂情願的期待也行。天帝教拜教主為上帝之賜,有更為翔實的依據。 各代教主因應時代不同,教化因此也有差異。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3 經典向來有其神聖地位,不論是入世的人間經典或出世的宗教經典。若問人間的經典與宗教的經典最大的差別何在,答案便在「感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孔子對以往和同時代著名人士多有評價評價。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第五)。  孔圉(yǔ),衛國大夫,『文』是他的諡號,『子』是尊稱。  子貢問,為何給孔圉『文』的諡號。孔子回答,『他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