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 – 一個人自己的宇宙
大宇宙 – 質能時空宇宙
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於你是在指揮它? 還是在同意它?
把一個人在自身宇宙中的行為態度,跟他在質能時空宇宙中的行為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在他自己的宇宙中,他會朝著美與快樂的目標大肆規劃,豪爽的進行設計 (一旦他對這方面相當有把握之後) 。
在質能時空中,即使他已經恢復到一個程度,他的態度還是帶著警覺, 並含有合作的成份。
質能時空,則是一種妥協
當一個人妥協得太久,太頻繁,當他受到背叛與嘲笑,再也無法創造出他嚮往的事物,他就會掉到更低的生存層級。
到了那種層級,他越發被迫要去面對質能時空宇宙,如此一來,就更無法處理質能時空宇宙 。
當一個人恢復創造自身宇宙的能力,他處理質能時空宇宙的能力也會一併恢復。當一個人有能力模想自己的宇宙,繼而改善他對那個宇宙的感知後, 他也有能力感知質能時空宇宙 。
用這種方法推論,或許就能夠證明質能時空宇宙,是一種,基於共同同意的幻相,因為當他恢復了觀看幻相的能力,他觀看質能時空的能力也恢復了。
– 羅恩 賀伯特 – 8-8008
這整個宇宙是一個(遊戲)大笑話,可是這個宇宙也是一個大神秘。這宇宙有感知接收的各種方法,而且在這之中又有隱藏的影響力。如果在這其中有著隱藏的影響力,那他就讓你有必須要去了解的東西了。
如果這其中是有什麼是臨到逼迫你必須要去了解的,那你就在一個很糟糕的情況了,因為那裡只能夠-你只能夠用想的了。
它不是你所擁有的某樣東西,那是你能夠去成為什麼東西。你能不能成為這宇宙的一部分呢?天啊,我會說你是可以的。 ── L. 羅恩 賀伯特
在整個宇宙之中,有著無數的空間存在。每一個空間,都自成一個小宇宙體系。人,是這些小宇宙中的一個微量分子,但是卻擁有自體的一個宇宙系統。這些小宇宙是無時不在的與整個大宇宙,相互呼應相互共振。
人體的小宇宙,從人出生落地的剎那,方開始運轉。在母體之內都只是一個物質的識體,只有當落地剎那一瞬"靈光"入體,才具足了"身。心。靈"的三元空間。在人還是嬰兒時期,顱頂(囪門)為何仍然是柔軟,那即是與大宇宙相呼對應的一道時空之門。而隨著肉體的成長、心識與本身居處的環境接觸,那道門自然被關掉。
隨著年久積習,人自體這個小宇宙被雜染,導致內自系統渾濁緩滯,於是人這個識體(肉身)產生不適病兆,最終衰敗!真正的對力量的展示是去意識到,擁有激情並且運用盡可能輕的觸及,為了完成某件事,最偉大的力量只需要最輕微的觸及。
拼命地用力是因為感到沒有力量,他們覺得他們必須操縱和拼命努力才能讓事物向他們希望的方向發展。那些已經知道他們是無限的一部分的人,他們已經知道沒有任何力量比他們所屬於的東西更強大,所以他們不需要去展示這種強大,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他們 允許,所有事物都會各自處在最恰當的位置。
那種“允許”就是能反映給其他人的最偉大的力量。
這種概念就是自由地,自願地並且最重要的是優雅地走進靜空裡。
因為當你通過你們熟悉的跳板跳水時,抗拒只會讓你們更重的摔在水面上。
如水的優雅能夠讓你們毫不費力地進入水面下。把它作為一種信息來體驗。
把它作為一種自我意識來體驗。
把它作為一個增加自己知識的機遇來體驗。
把它作為生命中的意義非常的事件來體驗。
高度評價自己,如果不認為自己重要,那麼就沒有給自己運用任何工具的能力。第一件工具是,成為你自己,順其自然,讓你自己成為你可以成為的任何人,你才能會改變。
這種事發生在時空世界裡。改變發生在“穩靜”之中。你只能體驗到改變之後的東西,你只能體驗到帶來的結果。
非物質、靜態的生命行動影響了物質宇宙的動態表現,結果你所看到的就是生命的現象。所有活著的有機體都是由物質和能量所組成的,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並由 生命力所驅動。
那個在思索的東西、那個有看法的東西、那個會創造、監控、有目標、有渴望並且能夠去經歷的東西,就是 生命。我們所謂的空間、時間、能量、物質、各類型式,都是生命的副產品,並且由生命所監控。
人類這個物種之所以能進步,完全是因為有能力調整環境以適應自身,一代又一代的人類可以被朔造成毫無思想的零件,而個體最後的命運必然是一個沒有情緒的輪齒,緊緊咬合在一個乏味、無望、嘎嘎作響的社會機械裡,這種意識形態正指揮它的爪牙,去消滅所有社會裡的生產者、個人主義者、思想家、及每一個高尚的人。生存的科學 – 第二篇第十八章 -心靈的敏銳度(美學式心靈-藝術家)
朝向更高層次的生存前進,就是往神的方向前進。
首先要一切衆生,打破迷情妄執,然後啟示解脫法門,處處即色明空。
「文字般若」:從聽聞言教或自己閱讀經典所開發的 智慧又叫「聞慧」,如舟筏。
「觀照般若」:依所解悟的道理實地去體驗修習又叫 「思慧」,如駕駛。
「實相般若」:由觀照工夫的深造,一旦豁破無明, 親見本來面目又名「修慧」,如到達目的地。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 愛、取、有、生、老死。
無明:是過去世的無始煩惱。
由十二因緣悟道,即知生死根本就在無明。
故首先滅去它(無無明),滅就是盡的意思,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老死也滅(無老死)沒有老死的極致(無老死盡),究竟湼槃,不着生死輪廻,最重要的是停止無明再發生。
如果我們只是修到明心見性,達到所謂的無念,這樣又有什麼用呢?假如我們變成一塊石頭,停在那理,是沒有業力了,放在那裡,不生不滅,什麽都不動,都不想, 這樣對人間,對衆生,對任何事情,都沒什麼意義。
修道的目地,絕對不是要「真空」,而是要「妙有」,但是「妙有」必須經過「真空」,心才能達到無念,然後才能找到「自性」,然後才可發出「正念」。
巴夏揭示宇宙真相 -無常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