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等待高鐵的時間,比預期的早,
臨時起意,跑到了南港高鐵站樓上的蔦屋書店。
走到角落的藝術書區看到了這本《自由玩:生活與藝術的即興指南》,
沒想到打開看了「導言」,立刻愛不釋手!
馬上結帳帶到高鐵上閱讀。
如果我的人生劇本應該是坐在候車區滑手機等車,
那麼,臨時起意的上樓看書,算是即興嗎?
如果接下來的劇本應該是上車睡覺,
在高鐵上不停的翻閱這本書,也算是即興嗎?
作者史蒂芬・納赫馬諾維奇(Stephen Nachmanovitch)是一位音樂家、作家、電腦藝術家與學者。
他在書中寫道,做為一位音樂家,
他最喜歡的就是以小提琴和中提琴舉行的即興獨奏會。
的確,以音樂的表演形式來看,很自然也很普遍的能看到即興的出現。
最簡單的例子,
當演奏家在彈奏某個曲目的時候,
它根據當下的心情做了一些技巧或是詮釋上的變化,也算是一種即興。
如果有巡迴演出,有時候大家討論你去的是哪一場音樂會。
因為,每一場演出都不一樣,
當下的情緒、感受、甚至是天氣或樂器條件,都是有差異。
作曲家可以即興嗎?
他在紙上即興創作,將豆芽菜譜寫到五線譜上。
但又要如何說明樂曲還是有結構的呢?
就用一個「胸有成竹」的故事來說吧!
很多東西已經內化到骨子裡了,
在譜寫樂曲的過程中,就像玩遊戲一樣,
自由又靈活的運用各種已經內建的元素和材料,將它們有結構的展現出來。
「我們有時候會以為,即興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不做刻意的規畫並不意味我們的作品是隨心任性的。」
樂興之時,靈感一閃而過,
可能來自一句話,一個感受,或是一個生活片段。
當這些意識在流動的時候,
「即興」和「結構」並不牴觸,但卻不是「隨便都可以」。
再來想想繪畫,也是這樣嗎?
當色彩和形式已經內建在藝術家的大腦中,就像是直覺一般的靈感自然流瀉。
找到內心的聲音——是本書最重要的探險。
即興可以是開始,也可以是過程。
假設有兩個人要用樂器對話,
那麼,聽到第一個樂句之後,另一個人會給予回應。
他可以反複,可以模進,可以變奏,也可以對比……運用許多音樂的原理。
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
就是他能妥善運用這些原理原則找到適合的變化形式,
從而用樂器說出自己的聲音。
但即興還是有前提:需要練習和累積。
當我們不斷的嘗試再嘗試,
到了某個階段自然會消失在無意識裡面,
也許是當你開始不在意的時候。
這樣的練習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水到渠成,沒有人知道。
這就是藝術最有趣也最弔詭的地方。
創造力沒那麼簡單,但也沒那麼困難,
就像書裡說的「秘訣在於放手——不管那是什麼」。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會一直想到以前和音樂術科老師們的對話,
也會想到無法依照草圖創作的狀態,
又或是被限制而做不出東西的感受。
這本書真的很適合推薦給有創作經驗的人,
不論是哪一種藝術類型,都很值得一看。
書名:自由玩:生活與藝術的即興指南
Free Play: Improvisation in Life and Art
作者: 史蒂芬・納赫馬諾維奇 (Stephen Nachmanovitch)
譯者: 吳家恆, 吳以勻
出版社:黑眼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