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永遠都是你們的「孩子」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曾經在職場上聽過很多阿姨輩的同事,老是勸年輕的我們,能住家裡就盡量住在家裡。沒錯,在台灣這種高房價高租金高物價,慣老闆太多,薪水死不漲的年代,重要是能「省錢」真的很重要。如果我沒經歷過生大病,長時間的休養和近幾年重返職場,那現在我的經濟能力可以允許現在的我搬出去。

亞洲父母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習慣把小孩保護得好好的,好像小孩永遠都是小孩;就是因為小孩永遠是小孩,所以就永遠認為你很難自主生活。我很討厭一句話,叫做「在父母眼裡,你永遠都是父母的小孩。」,這句話看起來沒問題,父母(家長)對孩子的愛發揮到極致,對我而言,我看到把孩子和父母(家長)間的界線更加混淆不清,這抹煞了孩子——獨立個體,它的事實。

當母親分娩時,最重要的動作是什麼?剪擠帶,正式宣告你與母親本體,從共生存到獨立存。如果你或者母親不想讓你成為獨立個體,而拒絕剪擠帶,這個被生下的嬰兒可以存活嗎?

當然,當我們還沒有生存能力時,只能全面倚賴的照顧者,當你有能力生活時,如果大部分還是需要照顧者的照顧,如媽媽會幫忙洗碗、洗衣服,把家務雜事準備好好的,這就不應該被當作「住家裡好」的支持論點。我常聽到阿姨輩的同事沾沾自喜地說,我小孩搬出去又搬回來,然後告訴我還是住在家裡比較好。言語間透露出當初沒聽媽媽的話,現在終於知道媽媽是對的吧!

我覺得這類心態是一種警訊,代表你孩子長到成人,依然很難「接受」自主生活,亦或者「不願」獨立自主。

我母親是一個永遠把我當作小小孩看待,像是之前她只要看到我洗碗,就會一直叮嚀「有沒有用洗碗精?」、「洗碗要用洗碗精」;我牽車時,我媽就會說「記得拔鑰匙」,當我很無奈的說好時,她還是會站在我旁邊盯著我,直到她“親眼”看到我拔鑰匙才願意離開。站在母親角度,她認為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關心和叮嚀;站在我的感受,「過度」關心叮嚀反而讓我「深信」我就是一個無能、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做的「成年人」。

亞洲父母也常有一種特徵,就是該放手時無法「放手」,總是粗暴的、單方面的把孩子和自己綑在一起,不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生命,不認為孩子有自己的道路、人生和自己的選擇。這個意思不是,明知山有虎還「放任」他們往那去,而是不需過於干涉,甚至把孩子選擇的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人類文明已經進入到21世紀,我們身處在進步社會的台灣,孩子不再是父母的財產或者是成就你夢想的工具。沒錯,哪個為人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既然如此,那麼功課就會是:我可以有我的期待,同時我也允許孩子做不到我的期待。


我不是永遠都是父母的孩子,我是他們眼中〝曾經〞的孩子

「每個人,每過一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需“卸下”的角色任務。」




不知為何,寫到這,我腦海出現Yanni這部音樂作品“With An Orchid“


輸入email即可免費訂閱我,也可隨時取消https://susantsai.substack.com/

avatar-img
11會員
23內容數
知識就是力量;你知不知道,沒有知識更是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