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幼齡記憶想必模糊
離開台北的時候;小兒子才一歲半左右。因為還小,對於台灣的親朋關係互動想必是沒什麼概念。對於移居新加坡這件事,所有的動盪;和親友的惜別過程,應該也沒給他留下什麼印象。他應該只知道第一次要搭飛機,可以看到龐大的飛機,在機場休息室有好吃好喝的。雖然得飛四個多小時,對他而言;包括小睡的時間,應該沒有大人般的旅行感覺。再說,還是一路吃喝不停,又可以看哥哥打電動,還有;偶而坐太久的不耐煩。這些應該是他僅有的有關故鄉台灣的快樂記憶片段吧!
多彩的熱帶生活忘了鄉愁
在新加坡住的是西海岸的一個低密度住宅區,當地叫condominium 。社區綠化得很好,公共設施齊全。社區的地點距離日僑學校不遠,所以有不少的日本人住戶。另外有點特別的,也許靠近馬來西亞邊界的第二個通道;跨越柔佛海峽左側,社區裡的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僑名也不少,另有大約半數的新加坡人住在這裡。
天氣實在太熱了,傍晚時分的樹蔭下是最佳的乘涼地點。不同國籍背景家庭的孩子和媽媽都齊聚在Play Ground,和游泳池畔,小孩游水玩耍;追逐,媽媽們就東家長西家短的聊起天來。幼小的就擠在砂坑裡,各說各的語言,忙成一團,笑聲哭聲此起彼落。
對小兒子而言,新加坡的日子就是玩,喝冰水,要媽媽帶他去烏節路百貨公司吹冷氣,吃章魚燒。玩累了,回家睡個午覺,起床時哥哥也下課回家了,又開始新一輪的玩耍,這是他每天最開心的時段。這大概就是小兒子的新加坡記憶,步調緊湊;又好玩。
繁華變平淡
來到了紐西蘭,那些熱鬧和喧囂不見了。家裡的四周是非常寧靜的,偶爾才會聽到慢速通過的汽車聲。屋子前後的草地任他走動,戲耍,但看不出他有開心的樣子。他曾經想游泳,雖然春天快要過了,我還是不讓他下水。一來,水太深,二來;水溫還是太低,不適合游泳。所以,可以看出他真的覺得無聊了。哥哥下課回家他最開心了,兩個人可以粘在一起玩當時流行的Game Boy,他當然只有看的份。話雖如此,我也是有點擔心,這麼小的孩子,眼睛盯著小遊戲機的屏幕,怕會弄成鬥雞眼就不好了。
群體活動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很快的就想到;該去找找附近的幼稚園。弄清楚當地的教育制度,了解紐西蘭的小學是五歲開始的,也就是小兒子得去幼稚園待兩年多。這也好,可以去有同齡孩子的地方,遊玩,學習,尤其自然的暴露在英語的環境裡,可謂一舉數得。打定主意後,立刻付諸行動。
異國他鄉看似孩子適應的障礙
然而,現實終究和想像的有一大段距離。他的適應新環境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容易,弄得我們送他到幼稚園;幾乎是不敢走開。事後我們了解到的是,孩子除了陌生環境的適應困難以外,語言的障礙加重了他心理的畏懼上學。老實說,心裡很不忍,他還不到三歲。如果是在台灣,相信老師們會用最溫暖,和善的語言來安撫小孩,很快也就適應了。可這是在不同族裔,不同語言,文化的場域裡。
專業,我信了!
也許我們多慮了,事後也證明我們真的是想太多了。我們那稍後可以走得開,其實不是狠心,也不是有什麼絕招。而是,幼稚園對我們下‘’逐客令‘’,就說,你們走,她保證沒問題的。而且她說,我們留得越久,會讓孩子的適應更加困難。實在想不出有什麼抗拒的理由,就只好照辦了。
沒錯,學習和求知得趁年少
事實證明,幼稚園老師是對的。過沒幾天,這小子就變得喜歡上學了。下午去接他的時候,遠處園內的角落可以看到老師通知他;然後轉身走開。我兒子沒有起來的意思,他又回過頭和小朋友繼續玩,壓根沒想要跟我們回家,我們須在會客室耐心的等。看來這小子是我們全家最快進入狀況,最享受這個全新的奇異生活(Kiwi Life -- Life In New Zea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