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認知和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讓孩子認知或使用另一種語言的最佳時機,就是帶著他們出國。

2007年,因外派帶著全家暫居美國華府之時,小男孩的年齡是二歲。落地時,他渾然不知身在異鄉。很多老人家會說,小孩還小,帶出國根本沒印象。

你覺得一個二歲的小孩,要多久會認知自己身處在異國文化裡?

你看小小孩似乎沒有空間轉換的感覺,但他們的小腦袋是隨時在轉換運作的。

到美國之初,一開始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停留在長住型飯店裡。那時的生活,初來乍到一個新的環境,空間的擴展性差,生活型態比較封閉。我每天出門工作時,外子就帶著二個孩子到附近的草地追松鼠和加拿大鵝。

第二個星期,我們開始看房子,第三週決定住家之後,全家人開始慢慢適應生活環境。

美國郊區的住家環境,像住在五倍大的大安森林公園裡。每一個小區塊都有一個小小的play ground,設施很簡單,通常只有溜滑梯、盪鞦韆。我們的住家後方約300公尺,就有一個這樣的play ground。

外子每天帶孩子去這個play ground,我休假時也會帶也們去。

家中小男孩二歲,還不知道其他玩伴講的語言不是他熟悉的華語,哇啦哇啦地跟別人用華語說話:「你不能這樣爬,要這樣才對!我要去盪鞦韆囉!要不要來?」

當地美國小孩也不知道小男孩是聽不懂英語,也用自己的語言跟小男孩講話:”Hey! come here, I’ll show you what I can do”

二個人雞同鴨講也能玩得起來,但小男孩的頭腦一定開始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約莫過了一個星期,他發現周遭小孩講的話,他聽不懂,但他們彼此是聽得懂的。他講的話,似乎別人沒有反應。自此之後,小男孩碰到鄰居玩伴,開始不講話了。

中國外語教學專家王初明在《外語是怎樣學會的》一書提到,學外語,年齡是無法改變的自然生理條件,但外部條件的四大關鍵包括:

(1)語境和真實使用;

(2)交際需求和動力;

(3)大量接觸和規律的掌握;

(4)互動和模仿樣板

從經驗來看,青春期前學外語效率高,這點毋庸置疑,但即使是兒童學外語,離開這四個關鍵條件也達不到「母語程度」。(文字取材自BBC中文網)

小男孩在美國短短6個月,家中沒有人教學,也沒有去托育中心,他雖然認知到異國語言的存在,但沒有機會進一步學習英語,因此一般人會認為他是白去美國一趟,但我覺得在play ground小小的互動,或多或少是奠定日後認知學英語必要性的覺知期。

小男孩再次出國是小學五六年級,我帶著他,母子二人去新加坡和英國自助行。你問我為什麼選新加坡和英國?多多少少是刻意選一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看看當地的人們彼此的生活樣貌。

十一、十二歲的小男孩,對環境的觀察度夠廣,他發現新加坡捷運上有四種不同的文字標示,包括英文、華文、馬來文以及印度的淡米爾語。我們住在印度人較多的區域,旅館裡不同種族的工作人員之間,講的是英語。在麥當勞吃薯條時,隔壁的二個上班族,彼此一下子全講華語、一下子又全英語。

小男孩知道,如果要在異國生存,英語是溝通的必要條件。在從英國搭機返台的飛機上,他因肚子餓而向空服員開口講:「Can I have something to eat?」。

他知道,用對的語言溝通,解決旅途中的飢餓感。

臺灣民眾去年(2023年)有1074萬人次出國,去日本多達383萬人次、約占35%,等於每3人出國,就有1人是去日本。每次跟朋友分享出國地點的選擇,我都說我至今還沒去過日本,原因或多或多是偏向小孩的語言教育選擇。希望他們在學齡期間,先接觸英語為主的國家,比較能激勵學習動機。

10會員
62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婚後發現孩子不是親生-談婚生否認及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在婚後發現子女並非自己所親生,或是長大後發現自己或兄弟姐妹並非自己父母所親生,因而產生繼承權的紛爭,我想當事人一定會有很大程度的打擊跟衝擊,此時應該如何尋求法律上的救濟?王律師藉由本篇來談婚生否認及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avatar
王平成律師
2024-05-13
陪孩子認識世界許多家長希望藉由出國旅行讓孩子有國際視野,可是我認為所謂「國際觀」,並不是讓孩子認識幾個國外著名的景觀或建築物,也不是參加一些夏令營,和國外的孩子一起在營隊裡玩遊戲,或者一大群台灣去的孩子到國外教室上幾堂英文課,就能有更開闊的視野。   國際觀也不只是知識上對外國的首都、物產、人口如數家珍,甚至即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3-09-12
特色還是標籤?父母的認知決定孩子的樣子?育兒之路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在這個旅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建議:不要貼上標籤給您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避免將他們限制在標籤中,而是用愛和理解來回應他們的需求,鼓勵他們發揮潛力,建立自信心。這將有助於您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茁壯成長,充分發展他們的優點,並培養自我價值感。
Thumbnail
avatar
閱心
2023-09-08
想提高考試成績很難?停止爸媽與孩子間的認知冷戰!我們來談論一篇很現實的主題:   你爸媽可能很擔心,你卻不以為意,但結果又會常掛於心的數字–「成績」。上國中後,爸媽時常擔心你的成績,狀態演變到最後卻成了嘮叨,而你原本很想努力表現一波,讓身邊的人刮目相看,卻到最後充滿壓力。你想努力、你想接受讚揚、你想獲得成就感、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好。但,是不是很
Thumbnail
avatar
典陸教育集團
2023-09-06
《可可夜總會》帶孩子認識追尋夢想之路當你最熱愛的事物遭到漠視,你是否還能一如往昔,堅定自己所愛、一往無前地追尋呢?
Thumbnail
avatar
倉編小祺
2023-05-24
給孩子自己去發覺的認知,而不是一段文字他們總有對應內心與之召喚的告訴,那份只屬於一個孩子的指定,被認定就是要由他來寫出的文字,一次都不會錯過並成功的獵下孩子的心與意願,心甘情願將之寫下,這不是寫作課做到的,是文字與寫下文字的孩子,對書寫真誠召喚的回答。
avatar
吳愛栗
2022-06-21
自尊心低下的父母,會用「父母之姿」來否定孩子的自我認同、成就感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操控是以貶低孩子的姿態來得到想要的自尊 雖然我們都聽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家長心中都是這種 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期待 意思就是 若我沒有認同你是好的 不管你在社會上做出什麼成就 我都可以來貶低你跟把你的尊嚴踩在腳下 父母自己的生命經歷不見得能夠讓他們自我認同
Thumbnail
avatar
Hsin老師|和解療癒
2022-06-15
『轉貼』王穎牙醫媽媽---孩子的顏值取決於父母的認知4月 10, 2018 孩子的顏值取決於父母的認知 王穎是一名中國大陸的牙醫師(所以原文很多文辭,我已改寫在地化了),在從醫的12年中,她接待的病人無數,其中70%以上都是孩子。 王穎在這方面卻沒有那麼多困擾,也許是自帶親和力的緣故,再加上她學習過很多心理學知識,總能很快的和小患者們打成一片。
Thumbnail
avatar
黃邦定
2021-08-19
教孩子認識 詐騙陷阱日前看到一則大學生詐騙案的新聞,讓我感到十分震驚。 一位大學生被詐騙集團利用,慫恿同學「無卡借款」,代購價值四萬五千五百元的iPhone手機,以獲取五千元的佣金。詐騙集團宣稱會按時還款,還讓同學簽署「免責聲明書」,表明「不需附帶任何責任及分期產生之費用」,以取得學生的信任。沒想到,對方只付了兩三期就
avatar
海斯特
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