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裡的慢慢來,就當作是追求人際品質吧
早期我的 MBTI 測驗測到了 INTJ,這是一個十分關注事件本質的人格。
對我來說「本質」和我們現在在教科書上,讀到的各種科學理論是一樣的,方程式的左邊倒入什麼材料,右邊就會產出理所當然的結果,這放在對人的觀察也同樣通用。
只是每個人持有的公式似乎不統一,而我則致力於挖掘容錯率最小的那個。
每到大學開學,總會有新生焦慮於不好融入群體、交不太到朋友,也羨慕著別人好像總是能很快的走到一起;我空閒的時候就會留言說:其實也不急,肯定不用幾天就有人際醜聞爆開。
內向的你不如觀察好誰適合來往,再上前交友也不遲。
...
要觀察一個人就得看他都在做什麼,是這樣嗎。
OK,吐一下這題目。
不知道是人的幸還不幸,可能是因為業界網紅已經很習慣,時刻展現他們美好的一面,所以才有底氣說出「看一個人就看他都做了什麼」這樣的話,事實上人本來就不會只有一種面貌;人心隔肚皮嘛,有段時日覺得自己就是不幸的那個。
因為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就會被這些不友善的社會眼光各種貼標籤。
原出處是知名網紅貼文,看了一肚子火,難道得時刻向眾人展現他們所認可的好,我才足以被認證是一個「好人」嗎,真是荒謬;當然這貼文也不乏被人轉貼轉發,心裡就會犯嘀咕:這些人最好確保自己沒有勢弱的一天,連人是休息還是真懶都分不清楚。
做為朋友我甚少計較,既然如此我們還是少往來吧。
讓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背後在想什麼
「想法」對於看穿一個人的本質很關鍵。
像為什麼台灣的輿論風氣甚少對劣跡藝人寬容,只講究行為可能還太淺,因為還是會有人被風聲放過;那會被民眾想死抓不放的人,無非是因為他暴露很嚴重說不通的底線,認為他這種人「不會改」,就不再給「這種」人機會。
簡單來說人群還是學不太到教訓,一再的對笑面虎沒提防。
給讀者一個,在人際問題打滾 20 多年的我,判別人是否值得交託信任的點:去感受對方所說的話,與他心裡想講的有沒有一致;這東西不需要學就會,對方有沒有表現他應有的誠懇,身體本能就會給你答案。
對我來說一個人的美好都可以靠包裝,只有人性的單純假不來。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