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送禮二三事

「送禮」這件事看似稀鬆平常,但只要肯花點心思,其實都能讓送出的這份禮更具意義,要如何送禮,依照我的經驗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入:送禮的對象、送禮的目的或是原因、讓禮物產生連結。


中秋節除了烤肉糕餅之外,更是送禮旺季,放假前夕辦公室每天都有供應商送禮,負責台灣地區業務的同仁們,也因為送禮以及寄送禮盒忙得暈頭轉向,每次看到這個景象,都讓我想起當年跑台灣市場,四處奔波送禮的模樣,對業務來說,年節送禮除了表達謝意外,也是個好藉口拜訪客戶。


當了國外業務後送禮的情境就不侷限在節慶,畢竟各國節慶有所不同,通常都是趁著展覽兼訪客的時候送禮,前陣子跟代理討論起年底展覽時,請安排拜訪客戶行程,代理提醒說不用準備太多的禮物,也不用在展位上放糖果餅乾等,我回覆他如果這是當地做生意的習慣模式,我很樂意尊重,但是台灣人做生意很習慣帶點小禮物拜訪客戶,我說這也是種有趣的文化交流,問起他先前代理美國產品時,是否有不同文化,他說美國公司總是會送客戶polo衫,重點是都喜歡印上大大的公司logo,美國公司都以為這是很棒的禮物,但客人都不喜歡,我看了回信大笑不已,我跟代理保證我絕對不會送印有logo的polo衫。

展場送禮可參考https://reurl.cc/Nyqyoe


這段與代理的對話,倒是提醒我,「送禮」這件事看似稀鬆平常,但只要肯花點心思,其實都能讓送出的這份禮更具意義,要如何送禮,依照我的經驗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入:

 

送禮的對象。


這跟去喝喜宴要包多少紅包的概念是一樣,送禮的對象以自己為中心,向上延伸包含長輩、上司,向下延伸包含晚輩、下屬,平行延伸則包含伴侶、朋友、同事、客戶、合作夥伴等,在這些平行延伸的對象中,如果具有高階主管身份(如客戶公司的老闆)或是年紀較長(位階可能相當,但卻是前輩),則可以考慮用上司的送禮規格。

除了對象之外,還要考慮到彼此的「關係」遠近,比如:長輩,送自己的父母和伴侶父母的禮物,就會跟其他關係的長輩不同。

 

送禮的目地也可以說是送禮的原因。

送禮目的不外乎社交、行銷、表達心意,事實上送禮可能不只單一目的,比如說:年節致贈客戶禮品,一方面是社交(維持客戶關係),有些企業會特製禮品印上公司名字,這時候就包含行銷品牌形象,但不管哪種目的,送禮都是某種形式的「溝通」,所謂溝通不是單向,而是雙向互動,也就是說送禮的人想傳遞的訊息,也要讓收禮的人感受到,而且能有所回應。

比如說:送生日禮給伴侶或朋友,當對方收到禮物時的歡喜,就是一種簡單的溝通,又或者沒機會看到收禮人拆開的瞬間,但被PO在社群媒體,或者是像我送客戶禮物,然後客戶會跟禮物合照,並且告訴我有多喜歡這份禮,又或者某天收禮者在對話中提及當年收到送禮者的禮物印象深刻等,這些都是成功地達到溝通目的,這也是我習慣在送禮時,附上一張手寫簽名的卡片,有時甚至是便利貼都好,因為禮物是溝通的媒介,而簡單文字則是強化這個媒介的效用。

即使是商業活動中,公司統一採買的禮盒,只要送禮時貼上一張名片,附上一張卡片,都會讓客戶有不同感受,我以前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特別,直到某天有個上千員工的老闆,有機緣受邀他主辦的供應商餐會,他當著集團內高階主管說,他覺得我是很用心的供應商,每年節慶,他都會收到許多的禮物,但他都記得我送的禮盒上都有一張祝福卡片和簽名,禮物可能是公司統一採購的,但卡片就是獨一無二的珍貴。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覺得感動,但相信我,每個人都喜歡被獨特的對待。


讓禮物產生連結。


確認送禮的對象與目的後,在挑禮物的時候,就要去思考如何讓這個媒介產生連結,人與人的連結越多,就代表關係更近一步,有句話說:「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要找關係。」而建立連結就是要建立關係或促進關係。

相信大家都有在展覽場上拿到很多印有logo的各式贈品,筆、不織布袋、扇子、面紙等,雖然這些禮品都不是什麼昂貴的物品,甚至選舉季節也都常見這些物品四處分發,印上這些文字或圖案,就是要讓拿到的人產生印象連結,這就像有人的名片會特別設計,可以在第一次就讓對方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好印象之外,我個人則偏好讓對方留下一個好記憶或者一份感動,因為這樣的連結性會更長久些,但好記憶或感動就一定要送昂貴的禮嗎?那倒不一定,舉例來說,前陣子我收到一張明信片,其實我收到的明信片至少數百張,但這張明信片鐵定會讓我難忘,沒有美麗的風景,沒有什麼動人的文字,就是朋友蓋上了一個Q版自己的章,配上這張明信片寄出的地點(富士山),每個收到的人都莞爾一笑,因為這完全符合他有些瘋癲的特質,除此之外,我彷彿也感受到他登頂富士山的喜悅,一個特製橡皮印,一張明信片和郵資,平價卻令人印象深刻。

有時候非正式的送禮,也能產生好的連結,比如說我意外知道某個同事和我一樣喜歡喝手沖咖啡,於是我跟對方分享了一些好咖啡,這不算是正式送禮,但卻拉近我和這個同事的關係,結果有次遇到工作上的狀況,對方就主動協助處理。

還有另一種禮,不是有形的禮盒,而是伸出援手,先前我有個客戶,因為第一張訂單的問題後來退貨,當初因為好好處理退貨,所以他們公司並未將我們從供應商中剔除,而且跟對方採購建立不錯的關係,對方後來也經常詢問那些物品我們公司是否能夠提供,有時候即使是我們公司無法提供的,但我知道我們的供應商可能有,我就跟對方說,我幫你問看看,不管最終結果如何,總之建立起信任的好關係,終於等到他們擴廠時,我們成了他們優先考慮的供應商,而我之後陸陸續續獲得比第一張訂單損失金額多好幾倍的訂單,更別說至今我們公司與他們維持十多年的交易。


不管要送什麼禮,最重要的還是「心態」,不必汲汲營營的追求收禮者對自己的回應或者是感謝,而是多花些心思去思考送禮的對象、目的以及希望創造的連結,當這些都準備就緒,送出禮的同時,那份心意對方一定能感受,而這些回應總會出現,早晚而已。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

#送禮二三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