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陪伴自己走過重度憂鬱

    以下都是自己在經歷一次次重度憂鬱症復發之後的應對做分享,必要時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在發作期間,會有各種身體不適:肌肉緊繃、無力、胸悶;情緒低潮:烏雲遮日、絕望感、無助感,所有思緒都圍繞著沒有未來、對自己及他人的憤怒、沮喪、失望、責怪。

    有時候尋求身邊朋友傾訴會暫時得到舒解,但大多時候很有可能帶來更多的痛苦、失落。

    有次我在群組中發出求救訊號表示自己快撐不下去了,有個人主動私訊我說他重度憂鬱症長達25年。

    我向他說:我好痛苦,好想死。

    他回我:那就自殺啊。

    我回答:我自殺過兩次。

    而他回應:那要自殺成功啊。

    我原以為他會更清楚發作的痛苦進而能體會我的感受並給予協助,很顯然他不是一個能陪伴的人。

    期間我也找各個朋友訴說自己的狀況,但幾乎是沒有人能承接住。畢竟別人很難了解憂鬱症是什麼狀況。

    如果你也沒有對象能陪伴承接你,不要花力氣因為別人的言語再來傷害自己及自責。

    開始練習如何陪伴自己是很重要的過程,這一次,在開始練習之前我已經日復一日在痛苦中掙扎;如行屍走肉般度過8個月的時間,一開始我也只能維持照顧好自己的三餐、刷牙洗臉、洗澡。在無盡絕望中才開始想辦法去幫助自己,也花很多時間閱讀相關書藉、影片。

    我試著告訴自己,不要掛著重度憂鬱症的招牌和標籤在身上。也就是說:如果我暫時不要去想我是重度憂鬱症患者,那麼我現在應該從頭看著自己的情緒,其中包含了什麼樣的情緒,這些情緒從何而來,我的身體連帶的感受是什麼? 暫時和自己的身體感受、心理情緒給一點距離,去重新感受和覺察。

    這個過程勢必會需要去挖掘自己的過去經歷,兒時的痛苦根源,為的不是去尋找藉口或把責任推給別人,而是在這個歷程中,看見我是怎麼看待外界(父母、兄弟姊妹、親戚、其它人物、事件),我用什麼觀點去面對和解釋外部發生的事,這些都是我從小開始建立起的信念;而這些信念如何影響我。

    一開始也有朋友建議我每天出去散步,我原本很抗拒,我根本沒力氣走出門,但我還是嘗試了二三次,後來我還是沒有力氣去做這件事,但我突然想到:有折中方式吧? 所以我開始每天在房間內拉筋、打坐冥想,再開始每日到樓下坐著一段時間,看看戶外、天空,和外界連結但保持距離,接著我開始跳繩。以上這些我都保持每天做一點點,不舒服時就停止,但沒有完全停止。也就是說,每天保持這些活動,但不要要求自己做到什麼地步,為的是不要讓自己產生挫敗感、厭惡感,只要求自己每天做,暫時不用去想要每天進步,能維持每天做就好,當你有餘力時,再慢慢增加時間或次數,不要一次太快有巨大的變化。做完之後,告訴自己:我很棒,我今天也做到了,明天我也會繼續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ilentForest6605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